期刊库

教育   经济   科技   财会   管理   
医学   法学   文史   工业   建筑   
农学   水利   计算机   更多>>
 首 页    论文大全   论文精品    学术答疑    论文检测    出书咨询    服务流程    诚信通道    关于我们 

国际化IT服务外包课程体系的改革与探索

人气指数: 发布时间:2014-03-26 16:41  来源:http://www.zgqkk.com  作者: 姜灵敏 钟瑞琼
分享到:

 

  摘要:与Microsoft、Cisco、IBM、汇丰软件等国际化IT公司合作办学,共同制订教学和课程内容,选修课程及毕业实习与公司的项目开发、实训、实习进行灵活的时间安排和对应的学分置换,实现与学校教学计划的无缝对接,实现学校培养与企业就业的“零距离”,是一条立足于本土的培养高质量国际化IT服务外包人才行之有效的途径。

  关键词:IT;服务外包人才;课程体系;创新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0568(2014)08-0041-03

  作者简介:姜灵敏,男,博士,教授,硕士生导师,院长,研究方向为计算机应用与服务外包;钟瑞琼,女,硕士,副教授,研究方向为计算机应用与服务外包。

  基金项目:本文系广东省教育科研“十二五”规划2011年度研究项目“国际化IT服务外包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研究”(编号:2011TJK137)的研究成果。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和现代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以现代服务业及高端制造业研发环节转移为特征的世界经济新一轮产业转移正以不可逆转的态势向前发展,大力发展国际化IT(InformationTechnology,信息技术)服务外包产业已成为世界各国科技实力的新一轮竞争。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服务业的若干意见中也指出,加快发展服务业是提高服务业在三次产业结构中的比重是适应对外开放、实现综合国力整体跃升的有效途径。近年来,许多城市和地区都把服务外包作为经济发展的重心。[1]然而,从国际主要的IT服务外包转移方的需求来看,中国目前的人力资源对于IT服务外包产业的适用性水平很低。例如,高校计算机专业的理论教学与社会需要脱节,软件人才的知识结构不合理,职业素质和工程实践技能、外语应用能力较低等。[2]企业无法招聘到大量合格的IT服务外包人才,制约了中国IT服务外包产业的发展。招聘单位普遍反映当前的大学生沟通能力弱、动手能力弱、合作意识差,无法满足软件产业发展的需要。2009年教育部发出的《关于加强服务外包人才培养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若干意见》就指出:“高校要根据服务外包产业涉及专业的特点,采取灵活措施,按照国际先进技术和全球化的理念,探索多种模式培养服务外包人才。”[3]2012年中国产业研究报告显示,中国IT服务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中,缺乏可使用的人才列在第二位。[4]在高校人才培养不对口、适用人才大量缺失的背景下,急需高校创新国际化IT服务外包人才培养模式以缓解这一日益突出的人才供需矛盾。[2]

  一、国际化IT服务外包课程体系建设

  事实上,建设国际化IT服务外包课程体系把所有学生都拉到国外去学习、或全部课程都聘请境外教师并不太现实。首先,我们有必要界定什么是“国际化”,是不是走出国门才是国际化?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所属的国际大学联合会对高等教育国际化给出了如下定义:“高等教育国际化是把跨国界和跨文化的观点和氛围与在学校的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等主要功能相结合的过程。”由此可见,高等教育国际化注重的是内容而不是形式,是实质而不是表象。世界500强中的IT企业,如Microsoft、Cisco、Oracle、IBM、汇丰软件等都是跨国企业,它们的企业文化、管理理念、运作模式、服务对象、作业流程都是全球化、国际化的,不管学生到这些企业的哪一个国家的分公司学习、实习、开发项目,都是处于国际化的氛围之中。因此,我们建设国际化IT服务外包课程体系更多的应该是立足于本土的国际型大公司、大企业。

  IT服务外包人才的培养要着眼于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在教育理念上,以“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为出发点,根据全球IT服务外包的理论和实践的发展,以及我国服务外包产业的格局,发挥学校的特色与优势,走校企联合办学的道路,高起点、高标准、高质量培养基础理论扎实、具有国际视野、创新精神和较强实践能力的IT服务外包人才。IT服务外包人才的培养改革的核心就是要突出“宽口径、厚基础、强能力、重应用”,不仅注重个人的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而且包括学生的终生学习能力、团队交流能力和大系统掌控能力。

  IT服务外包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应以市场需求和“国际化”为导向,加强与国内外知名IT企业的合作,构建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并重的教学体系,培养知识与技能相结合、技术与管理相结合、能力与素质相结合具有国际视野和创新意识,外语优势突出且计算机专业技能扎实的,外向型国际化的,能服务于大型跨国企业的国际服务外包高端人才和管理人才,能直接参与国际合作与竞争的国际通用型人才。

  人才培养培养模式是根据人才培养目标和质量标准,为大学生设计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结构以及怎样实现这种结构的方式,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前提。培养模式的改革和创新,可以说是培养人才质量高与低的核心点。[5]为此,我们提出“嵌入”式、“定制”式、“项目”式三种国际化IT服务外包人才培养创新课程体系。

  二、“嵌入”式人才培养模式

  人的能力可细分为三类:基本能力、行业通用能力、职业特定能力。基本能力存在于一切职业中,从事任何工作都需要,具有普遍适用性;行业通用能力是表现在每一个行业或者相近工作领域的、存在一定共性的能力;职业特定能力是表现在每一个具体岗位上的能力。基本能力是行业通用能力的基础,行业通用能力又是职业特定能力的基础,这三种能力之间的关系呈金字塔结构。在大学教育中,往往通过基础课、通识课培养学生的基本能力,通过专业课培养学生的行业通用能力,通过选修课培养学生的职业特定能力。所谓“嵌入”式人才培养模式,就是为了满足社会和企业对就业学生专业知识与技能方面的特定要求,将企业所需要的一些知识和技术嵌入到专业选修课程体系中,让学生根据兴趣、需求选修。

  需要重视的是,要实现真正的嵌入就一定要有整合的意识,运用整合的原则,使学生的知识结构在具有实用性的基础上还应具备系统性、完整性和科学性。也就是说,嵌入式的教学模式在实现专业课教学目标的同时,还应该将培养学生完成课程所需的特定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作为其教学目标。

  课程的整合(嵌入)可以有两种方式,一种是以大型企业应用需求为主导的“嵌入”模式。如IBM在全球的大、中、小型机市场占有很大份额,而服务支持又是其主要业务,随着计算机的推广应用和中国人力资源优势,IBM公司每年需要从中国补充大量外语基础好的IT计算机服务外包人才。这可以采用以企业应用需求为主导的“嵌入”模式,即把以IBM机器系统为核心的课程AIX、Windows(IBM机器)、DB2、Websphere等打包成一个模块作为选修课程嵌入到教学计划中,以供有志学习IBM机器相关课程参与IBM服务支持的学生选修。同时,由于IBM机器的市场占有率,也提高了学习这些课程的学生就业竞争能力。这种校企对接、产教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从用人单位的实际需求出发,以就业为导向来设置课程体系,使学习具有很强的针对性,从而实现学业与就业的无缝连接,可以达到面向就业、源于岗位、强化实践、注重实施的目的,有助于学生顺利实现从知识到技能的转换。

  “嵌入”式教学模式的另一种方案是以行业证书为导向。现在IT类专业大学生在学期间主要参加的课外考试有:计算机等级考试、计算机技术与软件专业技术资格(水平)考试、IT认证证书考试。可以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和学生的需求将不同的考试课程打包嵌入教学计划的选修课程体系中。从企业的需求来看,IT专业技术认证是比较受欢迎的。

  IT专业技术认证是进入IT行业的“敲门砖”。由国际著名IT企业颁发的职业证书,是具有某种专业IT技能的证明,为国际承认并通用。这些国际著名IT企业有:Microsoft、Cisco、Oracle、Sun、IBM、Novell、H3C、Intel、Lotus、Adobe、Sybase、HP等。如思科认证考试分为CCNA、CCNP、CCIE三种模式,成阶梯形。而思科认证证书是国际公认的资格证书,也是持证者能力的标识,具有通用性。因此,可以把思科认证课程打包成一个模块嵌入到教学计划中,该模块主要包括计算机组网技术1、P2P技术、网络攻防技术、计算机组网技术2四门课程,让学生根据考试等级和兴趣选修。如选修前三门具备参加CCNA、CCNP考试的能力,再选修计算机组网技术2就可以参加CCIE的考试。


期刊库(http://www.zgqkk.com),是一个专门从事期刊推广、投稿辅导的网站。
  本站提供如何投稿辅导,寻求投稿辅导合作,快速投稿辅导,投稿辅导格式指导等解决方案:省级投稿辅导/国家级投稿辅导/核心期刊投稿辅导//职称投稿辅导。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投稿辅导_期刊发表_中国期刊库专业期刊网站无关。投稿辅导_期刊发表_中国期刊库专业期刊网站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QQ在线咨询
投稿辅导热线:
180-1501-6272
微信号咨询:
fabiaoba-com
咨询电话:18015016272 投稿邮箱:zgqkk365#126.com(#换成@)
本站郑重声明:文章只代表作者观点, 并不意味着本站认同。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请核实,风险自负。
部分作品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或相应的机构   若某篇作品侵犯您的权利,请来信告知.版权:周口博闻教育咨询有限公司 
Copyright © 2005-2023 . 期刊库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