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库

教育   经济   科技   财会   管理   
医学   法学   文史   工业   建筑   
农学   水利   计算机   更多>>
 首 页    论文大全   论文精品    学术答疑    论文检测    出书咨询    服务流程    诚信通道    关于我们 

超学科知识生产模式对多媒体大学英语教学局限性的解释力(2)

人气指数: 发布时间:2014-04-17 20:28  来源:http://www.zgqkk.com  作者: 王永等
分享到:

 

  知识生产的过程和结果强调社会责任和道德反思 知识生产不应仅仅围绕各相关方的利益,还应关注可能的、对非利益相关者及整个社会的负面影响。知识生产者要具有相应的社会责任感,能敏感地意识到知识生产过程和结果所带来的一切潜在的消极因素,并有效地加以防范和控制。这种基于社会责任层面的反思本身也有益于问题相关方的内部协调和力量平衡,从而能更好更快地生产出新的知识。

  知识生产的质量控制具有多样化的标准 由于传统的知识生产模式局限于单一学科,质量控制的标准多由学科同仁厘定,因此标准较为单一。但是超学科知识生产模式的本质决定了其质控标准必然要超越学科壁垒,而更多地依赖于具体的语境,不同的主体在不同的条件下生产不同的客体就需要不同的质量标准,多样化的标准共同制控知识的生产。

  3 多媒体大学英语教学的局限性举隅及其超学科解释

  多媒体教育平台和教育软件共性多于个性 课程改革实施以来,信息技术教育与其他课程的整合力度明显加大,目的是“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以及教学过程中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信息化课程资源以及有力的学习工具”[3]。然而多媒体资源的开发似乎仅仅出于商业的考虑,很少兼及教学用途,即使勉强用于教学,缺陷也是明摆着的。比如,安装在大学流动教室中的多媒体就是默认了所有学科、所有课程都可以共享这一套信息技术,这种缺乏学科或课程针对性的教育平台在实际使用时往往不尽如人意。从超学科的视角来看,教育平台和教育软件的开发没有考虑到新的知识生产模式的异质性和应用语境性,解决问题的导向不明确,知识生产的主体不是所有的利益相关者,知识生产的场所也没有延及到问题发源地。

  “填鸭式”教学方式未得到根本改变 传统教学模式是以知识和学科为本位的,以书本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以教为中心,学生、学生的学习活动相对处于支配地位。教和学都是机械式的,教,就是照本宣科;学,就是死记硬背。然而,以多媒体技术为核心内容的现代信息技术革命要求教育教学活动要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这是教学规律的体现,也是教学发展的客观要求。

  应当承认,多媒体模式确实为死气沉沉的教学活动注入了新的活力,可是乱用、滥用多媒体的现象也是屡见不鲜,有人曾戏谑地说“机灌”取代了“人灌”,“照机宣科”取代了“照本宣科”。之所以出现这种问题,若结合超学科知识生产模式,其原因大致有二。1)技术没有直接为学科服务,学科教师和学习者没有参与到知识生产的过程或参与不够,因此对技术的使用奉行“拿来主义”,而非针对性解决教学中的实际问题。2)超学科知识生产模式强调社会问责和反思性。学习者是有感情、有思想的人类个体,技术的应用不能以消弭他们的独立品格为代价,而应该充分尊重他们的实际需求和生活真实,以及情感和个性发展的需要。

  多媒体教学模式引发了师生的共同焦虑 知识经济时代一个重要特征就是信息化。无论是教师抑或学生,都要加强信息技术的掌握,以期提高科学素养。适当的压力固然可形成动力,但过度的压力难免也会引发焦虑。多媒体教学模式为英语教学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除部分师生学习、“充电”不够之外,多媒体资源本身的实用性也是值得怀疑的一个因素。比如多媒体教学平台和软件的开发有时过于复杂,不能与语言教学相匹配,教师使用时常不能得心应手。另外,多媒体课件内容太多,信息量很大,常常分不清主次,最终会弄到学生疲于应付。这些问题很显然反映了资源开发过程没有相关教师和学生代表的参与,从而忽略了他们的基本诉求。

  评价方式仅限于考试成绩,不利于培养学习者的综合素质 自从多媒体英语教学模式实行以来,关于它的有效性以及和传统英语教学模式的对比研究可谓多如牛毛,不胜枚举。然而考察的基本点多集中在样本的考试成绩,鲜有其他。比如多媒体教学模式是否有利于增加学习者的学习兴趣?是否改善了学习英语的方式方法?是否有利于人格及情绪的发展?之所以没有从这些更能够反映学习者综合素质的角度进行考察,多少说明了目前的多媒体模式:1)没有用人单位的参与研发,因此不能顾及他们的实际利益,其直接结果是学习者毕业后,不能适应或胜任其工作;2)依然没有摆脱单一的质量控制标准,按照超学科知识生产模式的要求,不同的利益攸关者具有不同的质控体系,多种标准均参与到新知识的评价中来,方能更为客观、更为全面地反映其真实面貌和实用价值。

  参考文献

  [1]邹应贵.知识生产的模式Ⅱ对教育技术研究转型的启示:以TPCK为例[J].中国电化教育,2012(5):20-23.

  [2]胡壮麟.超学科研究与学科发展[J].中国外语,2012(6):

  16-22.

  [3]教育部基础教育司.走近新课程[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139.


期刊库(http://www.zgqkk.com),是一个专门从事期刊推广、投稿辅导的网站。
  本站提供如何投稿辅导,寻求投稿辅导合作,快速投稿辅导,投稿辅导格式指导等解决方案:省级投稿辅导/国家级投稿辅导/核心期刊投稿辅导//职称投稿辅导。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投稿辅导_期刊发表_中国期刊库专业期刊网站无关。投稿辅导_期刊发表_中国期刊库专业期刊网站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QQ在线咨询
投稿辅导热线:
180-1501-6272
微信号咨询:
fabiaoba-com
咨询电话:18015016272 投稿邮箱:zgqkk365#126.com(#换成@)
本站郑重声明:文章只代表作者观点, 并不意味着本站认同。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请核实,风险自负。
部分作品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或相应的机构   若某篇作品侵犯您的权利,请来信告知.版权:周口博闻教育咨询有限公司 
Copyright © 2005-2023 . 期刊库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