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我国民办高校的院校研究(2)
三、我国民办高等学校院校研究的出路
1.建立常态化发展的信息数据库,提高管理的科学化。以规模扩张为先导,以外延式发展为主的民办高校在办学环境、发展历程等方面都有自己的独特性,对于兄弟院校成功的办学经验可借鉴的方面较少,这就迫使民办院校必须走一条管理科学化、发展特色化的道路。因此,民办院校必须通过开展院校研究,研究本校实际问题,解决发展难题,走有自己特色的发展道路。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计算机信息技术越来越多地应用于学校管理的方方面面,我们在进行学校管理和院校研究时要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建立常态化发展的信息数据库。民办高校开展院校研究,当务之急是要建立一个完整、准确的有关本校各方面信息的数据库,要将数据收集作为一项常规的、系统的工作来抓,要注意及时更新各类数据,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完整性和系统性,这是民办高校院校研究的基础。{4}同时,这种信息数据库的建立也有利于学校管理的科学化。学校作出任何的管理决定都应基于对各种研究数据分析的基础上。
2.配备稳定的专业人员。院校研究必须遵从科学研究的一般要求和程式,在一定的理论指导下,运用科学的方法(特别是定量分析的方法),在系统收集数据的基础上,对所要研究的问题进行分析与论证。{9}因而,院校研究通常需要专业化的研究人员才能胜任。这些专业人员包括学历、学科背景和从业经验三方面的资质要求。从事数据收集和沟通协调的行政人员具有硕士学历即可胜任,而核心数据分析和报告撰写仍需具备博士学历的专业研究人员和具有丰富的高校管理经验的专家学者负责则更为稳妥。
民办高校自身没有或者短缺这方面的专业人员,可以通过外聘一些有丰富高校管理经验和研究经验的专家和学者组成研究团队,开展院校研究。同时,民办高校必须注重培养自己的专业化的研究队伍。外聘的专家学者在做院校研究的时候,仅仅针对学校面临的某一问题做具体研究,研究的连续性不强。另外,外聘的专家学者始终是高校组织的外部人员而不能真正地身处其中,对一些问题的研究高度可以达到,而研究成果在实际的应用还是存在一定偏差的。因此,民办高校应该通过招聘一些具有良好专业教育背景的人才,使其在资深院校研究人员的“帮、带”下,迅速成长。学校要为他们创造更多的学习和科研机会并加强同行之间的学习和交流帮助他们成长、成熟,使他们尽快成为学校院校研究的中坚力量。要解除他们的后顾之忧,让他们能够潜心搞研究。
3.转变办学观念,创出办学特色。很多民办高校在与公办院校的竞争中处于弱势地位,无论从办学积累、办学实力和条件来说都处于劣势,如何实现与公办院校的错位竞争,发展自己的特色。这是民办高校需要认真思考和研究的问题。俗话说“有舍才有得”。民办高校的办学资源十分有限的情况下,更要集中力量,找准自己的发展特色,加强特色学科建设,真正做到“人有我特”。民办高校具有较强的市场导向特征,更要以面向地方社会经济和行业发展的实际需要作为学校发展和专业建设的指导思想,合理设置专业,规划专业发展,整合优势学科资源,优化学科专业结构,创建品牌专业,制定科学合理的人才培养方案,不断提高专业建设水平。
民办高校本身先天不足、后天发展缓慢,没有更多的外援,没有更多的经验可以借鉴,发展只能靠自身去探索、去奋斗。院校研究则是一种基于本校真实情境的“自我研究”、“自我诊断”, 只有立足本校实际、研究本校问题,才能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办法。{10}通过一个个问题的解决,一个个难题的攻克,学校才能朝着健康的、有特色的方向长足发展。因此,民办高校的办学者和管理层更要深入地认识高等教育的规律,加大院校研究的力度。
我国高等教育正处于大众化发展阶段,民办高校将发挥非常重要的作用并迎来其发展的高潮期。同时,处于高速发展期的民办高校也会遇到诸多问题,怎么有效地解决这些问题将成为我国民办高校持续快速发展的关键。民办高校只有通过院校研究来认真研究、分析发展中遇到的问题,才能真正做到有的放矢地解决问题。
4.丰富院校研究的功能。公办院校研究的功能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为本校的管理和决策提供一种切实有效的途径;二是通过实证研究,将现代管理理论特别是高等教育管理理论应用于本校实际工作,指导本校发展和改革实践。
民办高校不应陷于公立高校院校研究的范式之中,而要突出民办高校院校研究的特色和优势。{11}为最大限度地利用和发挥院校研究的功效,我们必须充分发挥院校研究中专业人员在专业知识方面的优势,通过对学校的战略规划、教学科研(特色专业、精品课程、人才培养方案、校企合作)、学生事务等方面做认真的调查和相关数据的收集、整理、分析,形成有利于学校管理层决策的信息和建议。这样民办高校开展的院校研究不仅能促进学校自身的科学管理,也有利于发展自身的科学研究,实现科学管理和教育研究的双重功能。
5.制度和组织保障。科学研究成果转化为指导学校发展的政策和措施,这是需要制度保障的。没有制度的推进,这种富有生产力的科学成果很难演变为实际推动学校发展动力的决策。院校研究是一种以应用为目的的咨询研究,其功能的发挥还必须建立在院校研究人员和高校管理者之间良好合作和有效沟通的基础上。为了充分地发挥院校研究的作用,必须建立起一套能够保证研究者与决策者之间实现直接联系的制度,从而提高学校领导者和教职员工对数据和建议的利用率,真正做到院校研究成果“有所用”。
尽管学校领导者的个人意识可以促进学校某些工作的开展,但只有借助科学系统的组织设计,才能真正把院校研究内化到学校的管理组织结构之中,成为学校管理决策活动中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才能使院校研究真正稳定持久地履行其职能。科学规范的工作制度设计将会通过组织中正式的权利结构与规章制度来推动学校院校研究工作的开展。
2005年华中科技大学的刘献君教授发表《大学教育研究机构的主要任务是进行院校研究》中指出,决策者和研究者都要通过转变观念、认识并明确大学发展过程是一个不断创造的过程,要通过制度设计,使院校研究活动“组织化”。{2}可见,要充分发挥院校研究在高校中的作用,必须有制度和组织的保障。
美国院校研究的成功实践表明,院校研究对于现代大学管理的作为,需要借助于各高校的制度设计和组织保障才能使其功能在最大程度上得以发挥。当然美国和我国国情不同,高校发展历史、体制等方面都存在很大差异,我们只能从美国高校院校研究工作中吸取有益于我国高等院校发展的经验、不断总结适合我们自己高校发展的办法,才能真正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发展道路。
注释:
{1}蔡国春.美国院校研究的性质与功能及其借鉴[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04
{2}刘献君,赵炬明,陈敏.加强院校研究:高等学校改革和发展的必然要求[J].高等教育研究,2002(2):54-58
{3}魏念宁.中国院校研究工作有效性的分析与制度设计[D].武汉:华中科技大学
{4}谢作栩.民办高校开展院校研究的必要性与可能性——读朱玉同志新著《树人为本》[J].浙江树人大学学报,2006,6(1):7-9
{5}罗云,王萍.民办高校开展院校研究的思考[J].职业技术教育,2007(28):72-74
{6}徐绪卿.积极开展院校研究,促进民办高校健康发展[J].高等教育研究,2007(6):53-57
{7}余铁男.我国民办院校发展的瓶颈因素分析[J].教育探索,2007(18):141-142
{8}曾庆吉,周浩.论民办高校院校研究水平的提升策略[J].河南科技学院学报,2012(4):23-25
{9}周川.院校研究的性质与特征[J].教育研究,2003(7):32-36
{10}曾庆吉,孙凯.民办高校院校研究探析[J].剑南文学:经典阅读,2012(2):307-308
{11}王洪才.院校研究——转向还是逃避[J].集美大学学报,2006.7,(4):3-8
期刊库(http://www.zgqkk.com),是一个专门从事期刊推广、投稿辅导的网站。
本站提供如何投稿辅导,寻求投稿辅导合作,快速投稿辅导,投稿辅导格式指导等解决方案:省级投稿辅导/国家级投稿辅导/核心期刊投稿辅导//职称投稿辅导。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投稿辅导_期刊发表_中国期刊库专业期刊网站无关。投稿辅导_期刊发表_中国期刊库专业期刊网站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投稿辅导服务咨询与期刊合作加盟
陆老师联系QQ: 913775405(普刊)
蒋老师联系QQ: 867306987(核心)
刘老师联系QQ: 271374912(核心)
联系电话:18015016272
17327192284
投稿辅导投稿邮箱:zgqkk365@126.com
期刊推荐
- 《课程教育研究》 旬刊 国家级
- 《网络空间安全》(信息安全与技术)月刊 国
- 《价值工程》旬刊 国家级 科技统计源期刊
- 《高教论坛》 月刊 省级
- 《法制与社会》旬刊 省级
- 《中国教育学刊》月刊 14版北大核心
- 《语文建设》 旬刊 14版北大核心
- 《中国绿色画报》 月刊 国家级
- 《社科纵横》季刊 社科类优秀期刊
- 《求索》月刊 14版北大核心期刊
- 《财会月刊》旬刊 14版北大核心
- 《艺术品鉴》 月刊 省级
- 《中华建设》月刊 国家级 建设类优秀期刊
- 《教学与管理》旬刊 北大核心
- 《当代经济》 旬刊 省级
- 《新课程研究》旬刊 省级 教育类优秀学术期
- 《文教资料》 旬刊 省级
- 《学术界》 月刊 双核心
- 《吉林教育》旬刊 省级 教育类学术期刊
-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月刊 14版北大核心
- 《继续教育研究》月刊 北大核心期刊
- 《财经界(学术版)》半月刊 国家级
- 《电影评介》半月刊 14版北大核心
- 《公路交通科技》 月刊 北大核心
- 《新闻传播》月刊 省级 新闻类优秀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