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城市迁入儿童家校合作的失衡现象
随着城市化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孩子由农村迁入城市,教育环境与生活环境相差较大更容易让他们成为教育中的弱势群体。家校的匹配度直接影响他们的身心能否和谐地成长。为促进城市迁入儿童的家庭与学校的完美接洽,本文访谈个案,探析城市迁入儿童家校合作的现状,以期在最大程度上提高家校合作的效果。
城市迁入儿童 家校合作 失衡
家庭作为教育合力的组成部分之一,对于儿童的教育影响力并不亚于学校。家庭在教育中的重要性得到了大家的广泛认同,但对于城市迁入儿童这样一个群体,家校合作却有着它的特殊性。
在关于家长参与和学校教育之间的关系问题上,美国学者安妮·汉德森(Anne Henderson)和南茜·波拉(Nancy Berla)在《成长的历程》(1981)、《成长的历程再续》(1987)、《新一代的成长迹象》和《家庭对学生成功的重要性》(1995)等研究中指出,不论家长的贫富、种族背景及受教育程度如何,只要他们参与到孩子的学习中,孩子的学业成绩就能提高。[1]但考虑到城市迁入儿童的家长大部分文化程度不高,教育环境与生活环境相差较大,这样不可忽视的现实让他们更容易成为教育中的弱势群体。在面对老师布置的合作任务时,能力有限成为了家长们的主要障碍,任务的完成度会有折扣,这对于这些学生是否是一个隐形的不平等?本文通过对一位马鞍山市农村迁入市区儿童家长的访谈,做出了如下总结。
一、合作意识的失衡
受访家庭简介:甘某某,男,12岁,四年级前就读于安徽省马鞍山市某乡镇中心小学,四年级时其家长为了让孩子获得更好的教育资源在市区以按揭形式购买一套二手房,现该生就读于该房所在学区的市重点小学六年级。父亲为电焊工,母亲为超市收银员,由于母亲还在原居住地工作,在老家的奶奶被接到市区方便照顾他的生活起居。
访谈的一开始,受访家长笃定地认为家校合作很重要,但同时又很肯定地认为与学校之间没有合作,我把这样的前后矛盾理解为:城市迁入儿童的家长潜意识里虽然知道家校合作的重要性,但对于现行家校合作理解得比较模糊,也不知道怎么样进行更深一步的合作,在合作意识上出现了失衡。在对国内外几种比较流行的家校合作形式进行介绍时,家长也表现出很大的兴趣,表示:如果能这样进行必然是很好的,但是现实中很难实行,因为学校没有提供这样的平台,他们有意愿没有用。因为在家校合作的实践中家长少有机会向学校表达自己的想法,即使向学校反映了情况或提供了建议,也往往得不到足够的重视同时还要担心老师会不会因此嫌弃并迁怒孩子,他们选择等待老师伸出合作的橄榄枝。校长、教师、家长都应该对家校合作的意义和功能有正确的认识,家校合作才可能实施成功。
很多学者认为家校合作应该是双向互动的,家长要主动、积极地配合和支持学校工作,同时,学校要服务于家庭教育,鼓励、引导、接纳家长参与学校教育,最终使家庭教育再来支持和强化学校教育。
考虑到现实情况,城市迁入儿童的家长往往在家校合作中花了很多精力但因为目标意识的模糊、自身能力以及个人经验的局限性导致家校合作质量不高、效果不明显。教育绝非只是学校和教师的责任,但导向的责任必定有。家长虽然是学校教育的有力合作者,但是学校教育无论是现实还是意识上都应该是实际的主导者,毕竟教师才是教育的主导,需要起到一个好的引导作用。
教师在教育中的主导作用决定了学校在家校合作中的主体地位,这是需要时刻清楚明白的命题。学校应该针对自身不同的生源情况制订相应的家校合作计划和制度,鼓励并指导家长参与学校教育管理,培养他们与学校合作、参与学校教育的兴趣和意识,使家长对参与到孩子的教育中去不再感到迟疑,使家长和学校之间建立起和谐、稳定的合作关系。比如,学校可以在新生入学的时候便为家长开设一些专题讲座,对家长进行培训,传授怎样帮助农村孩子适应环境、遵守纪律、自理生活、安排学习和游戏等知识。
家校关系不应该是支配与服从,但在现阶段家校双方的地位却不能完全“平等”。现行的合作由于缺乏相应的制度保证,学校方面更应该主动跨出合作的第一步,挑起这个合作的重担,去积极地进行合作的探索。
二、合作对象的失衡
在访谈中,我了解到现在家校合作的主要对象是班主任,而与分科老师、校长之间的沟通和合作很少,尤其是校长几乎没有。
各科老师掌握了学生在各科及课堂表现的大量第一手资料,如果家长能够通过与分科老师的合作获得这些信息,无疑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多了解一些孩子在学校的学习与生活状态,弥补他们因为自身精力有限、能力有限等原因造成的与孩子的沟通问题,才能更好地帮助孩子适应城市生活,才能促进孩子在新环境的成长。
校长作为学校日常活动的决策者,掌握着学校生活的大方向。缺少与校长的沟通与合作,就无法对学校的办学意愿做出一个大概的把握,有些学校的管理风格可能与孩子的风格是不相匹配的,这些城市迁入儿童如果很难适应,就会发展受阻。这也是一个城市迁入儿童融入过程中需要把握的问题。从校长方面来说,加强了与城市迁入儿童家长的合作,无疑可以获得更大的办学支持,更有利于决策的贯彻与执行。
三、合作内容的失衡
受访家长用百分之八十来表示学习在家校合作内容中所占的份额。可见家校合作的涉及内容主要集中在学生的学习成绩上,提高学习成绩几乎成了唯一的合作目的,家长的职责局限于监控教学质量。对孩子的价值观、兴趣爱好、心理健康等方面关注不多,对学校的课程开发、校外活动的参与度也不高。
合作内容仅仅只能是分数吗?我想答案是否定的。家校合作的出发点应该是通过整合家庭和学校教育资源以形成教育合力,服务于学生的成长。城市迁入儿童的家校合作应该把一部分重点放到孩子的身心健康上。从农村转入城市的孩子很大一部分在最初表现出一个共性,就是比较沉默、安静、与同学和老师交流少。这也很好理解,到了一个全新的环境中谁都需要适应的时间,学生家长需要,孩子更需要,这时候的孩子心理会很脆弱很敏感,渴望得到老师与同学的关注、又有些怯懦,迁入初期的家校合作需要关注这个点,更多的沟通才可以了解孩子在家庭和学校是否有异常表现,帮助孩子保持积极的心态,尽快适应新环境,健康的成长才是合作的目的。
期刊库(http://www.zgqkk.com),是一个专门从事期刊推广、投稿辅导的网站。
本站提供如何投稿辅导,寻求投稿辅导合作,快速投稿辅导,投稿辅导格式指导等解决方案:省级投稿辅导/国家级投稿辅导/核心期刊投稿辅导//职称投稿辅导。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投稿辅导_期刊发表_中国期刊库专业期刊网站无关。投稿辅导_期刊发表_中国期刊库专业期刊网站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投稿辅导服务咨询与期刊合作加盟
陆老师联系QQ: 913775405(普刊)
蒋老师联系QQ: 867306987(核心)
刘老师联系QQ: 271374912(核心)
联系电话:18015016272
17327192284
投稿辅导投稿邮箱:zgqkk365@126.com
期刊推荐
- 《课程教育研究》 旬刊 国家级
- 《网络空间安全》(信息安全与技术)月刊 国
- 《价值工程》旬刊 国家级 科技统计源期刊
- 《高教论坛》 月刊 省级
- 《法制与社会》旬刊 省级
- 《中国教育学刊》月刊 14版北大核心
- 《语文建设》 旬刊 14版北大核心
- 《中国绿色画报》 月刊 国家级
- 《社科纵横》季刊 社科类优秀期刊
- 《求索》月刊 14版北大核心期刊
- 《财会月刊》旬刊 14版北大核心
- 《艺术品鉴》 月刊 省级
- 《中华建设》月刊 国家级 建设类优秀期刊
- 《教学与管理》旬刊 北大核心
- 《当代经济》 旬刊 省级
- 《新课程研究》旬刊 省级 教育类优秀学术期
- 《文教资料》 旬刊 省级
- 《学术界》 月刊 双核心
- 《吉林教育》旬刊 省级 教育类学术期刊
-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月刊 14版北大核心
- 《继续教育研究》月刊 北大核心期刊
- 《财经界(学术版)》半月刊 国家级
- 《电影评介》半月刊 14版北大核心
- 《公路交通科技》 月刊 北大核心
- 《新闻传播》月刊 省级 新闻类优秀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