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库

教育   经济   科技   财会   管理   
医学   法学   文史   工业   建筑   
农学   水利   计算机   更多>>
 首 页    论文大全   论文精品    学术答疑    论文检测    出书咨询    服务流程    诚信通道    关于我们 

高职院校校企合作的瓶颈及对策(2)

人气指数: 发布时间:2014-06-23 16:25  来源:http://www.zgqkk.com  作者: 黄玲
分享到:

 

  6.服务企业模式

  主要是学校利用自身优势,为企业提供技术、研发产品、咨询服务等项目,实现互利共赢。

  三、我国校企合作中所面临的瓶颈及其原因

  1.校企合作所面临的瓶颈

  1.1层次较浅,形式单一,校企合作形同虚设

  就目前而言,大部分的校企合作只是企业在短时期内给学生提供实训场所,大多数学校为了完成教学计划内任务,仅仅是学校向企业寻找合作机会,教师带学生到企业体验生活。而企业也没有积极的寻找学校来合作,顶多就是在资金或者人力上面给予一定的支助,合作层次较浅,并且大部分合作形式单一,没有真正体现出校企的意义。

  1.2合作时间短,校企双方不稳定性强

  大部分高职院校的校企合作都缺乏长期合作机制,且不稳定性强。企业只有在需要临时用人的时候才会想到到学校借用劳力,而学校也是在有需要时才想到把学生带出校园,带到企业实践,双方都没有长期合作的意愿,即使签订了合作协议,也没有真正履行,双方关系经常出现变化。

  2.造成校企合作瓶颈的原因

  2.1学校自身对校企合作认识的不到位

  随着社会对高职教育要求的提高,高职院校都在寻找校企合作机会。但是,大多数高职院校没有充分领会校企合作的内涵,深入认识到校企合作的重要性,重视程度不够。直接的后果就是导致学校制定的人才培养方案与企业需要的人才模式严重不符,企业大呼找不到员工,学生大呼找不到工作,出现了严重的“人岗不匹配”现象。

  2.2企业缺乏社会责任感

  在日趋饱和的就业市场上,企业认为即使不通过学校,也可以获得劳动力,而且相对与即将出校或者刚出校的学生来说,有经验的社会工人更容易上手。另外,学生到企业实践实训必然会给企业的日常工作造成一定的负担,大多数企业普遍缺乏社会责任感,认为自己没有义务为学校学生提供这些机会,因此在校企合作上缺乏责任和热情。

  2.3校企双方合作信息不对称

  由于校企双方目的不同、信息不对称,所以在合作过程中相互之间缺乏充分的沟通,必然会出现意见分歧,难以达成共识。学校通常从学生的利益出发,着重为了锻炼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而大部分企业仅仅从自身利益出发,很少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情况。比如,在糖酒会、车展、房交会期间,企业仅仅根据自己的需要来安排学生实习实训的实践,而不考虑学校的教学安排,一旦出现分歧,企业马上转而寻找其他合作院校;又如,在实习过程中,企业也只是根据自己的需要来给学生安排工作,并没有从因材施教的角度,把学生分配到符合其职业发展的岗位上工作。有的企业甚至仅仅把学生当成是廉价劳动力,不考虑学生在其中是否真正的提升了自己的能力,是否真正得到了锻炼。

  2.4缺乏相关政策法律的保障

  高职教育卓有成效的德国、美国、日本等国家都制定了相关的法律政策来保障和监督校企合作的贯彻执行。在我国,虽然国家也制定了相关的政策法规,但仅仅只是指导文件,没有健全的法律法规来保障校企合作的开展,也没有相应的激励机制来推动校企合作的有效实施。

  2.5质量监督体系不严格

  大部分高职院校的教师对校企合作认识不深刻,学校也没有制定相应的质量监督体系来考核校企合作的成效。教师方面,在校企合作过程中,学校没有严格制定考核教师实施过程和效果的体系,导致老师也没有全身心的投入到校企合作中。学生方面,由于对学生普遍没有统一的要求,学生也只是做做样子,随心所欲,严重影响了企业对学校和学生的印象。

  四、建立校企合作有效机制的对策

  1.双方的互利共赢为目标

  校企合作不是一方为另一方服务,而是在合作过程中进行相互选择、各取所需,任何一方都不能只以自身的利益为主导,要在双方的利益上寻求一个平衡。校企合作之前一定要先弄清楚:谁想合作、想与谁合作、自身的优势与劣势、企业的优势与劣势、如何合作、要达到什么样的效果等问题。学校一方面要积极寻找可合作的企业,并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项目,另一方面要寻找企业文化氛围浓厚、后盾强大、体制完善的企业进行合作。

  学校和企业虽然是两个性质不同的主体,但是通过合作共享资源、互补互助,最终形成互利共赢的局面。

  2.政府的政策法规为先导

  2.1建立完善的法律体系

  纵观世界上高职教育发展较早较好的国家,都有完善的法律体系作为后盾。完善且具有实操性的法律体系才能保障企业和学校双方都积极的参与到高职教育人才培养中来。虽然《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首次明确提出了“制定促进校企合作办学法规、推进校企合作制度化”,但是我国并没有出台一部专门的法律法规来指导校企合作,以深化校企合作对于高职教育的重要性,提高校企合作人才模式在职业教育中的地位,明确企业、学校、政府以及行业协会在校企合作中的责权利,以保障校企合作的顺利进行。

  2.2建立合理的激励机制

  校企合作中企业和学校双方存在动力不足的很大一个原因就是因为没有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由于校企合作必然给教师提出了更多的要求和任务,给企业增添更多的负担,因此,政府必须要建立一套切实可行的激励机制,来提高教师和企业人员参与的积极性。比如:提供资金支持,帮助教师进行科研及深造;给企业提供某方面的优惠政策,鼓励企业积极参与其中。

  2.3建立严格的监控和评估体系

  校企合作的实施进度、实施成效的监督和考核必须按照一套严格的监控和评估体系来完成,将校企合作纳入学校和企业的年终考核,有效的对整个过程进行监控,对绩效进行评估,保证校企合作的执行。

  3.校方的主体作用为保障

  3.1以企业对人才的需求为导向

  学校要充分研究目前的就业趋势和企业对整个人力市场的需求,从而有方向、有目的的进行专业设置,真正培养出符合企业要求和发展的人才,甚至超出企业预期的人才,才能吸引企业参与,让企业感受到校企合作确实回报丰厚。

  3.2遵循行业发展的趋势

  在高职院校的教学过程中,必须时刻紧跟行业发展的趋势,深入发掘职业岗位的能力要求,将职业教育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相结合,以应对行业和市场的变化。

  3.3加强教师队伍的建设

  就目前高职院校的教师队伍构成来看,我国的高职院校的大部分教师都是刚刚从学校毕业的硕士生、博士生,仅仅是从一个学校到另一个学校,虽然理论知识基础夯实,但是普遍缺乏实战经验,只能站在理论的高度来指导和教育学生,严重违背了高职教育的宗旨,制约着高职教育的发展。为了搞好校企合作,学校必须通过各种途径提高教师的企业实战经验,培养一支高素质、高技能的教师队伍。

  4.企业的倾力配合为驱动

  长期以来,校企合作都存在学校有积极性但缺乏主动权,而企业拥有主动权但不积极的局面。只有企业大力配合,双方在意识形态上达到高度一致,校企合作才能真正发挥作用。在整个过程中,企业和学校要进行充分的沟通,共同制定方案、共同管理学生、共同承担义务、共同分享资源,以确保校企合作的成效。

  5.行业协会的介入为其推波助澜

  在校企合作的实施中,还要充分意识到行业协会的重要性。由于企业的性质和学校培养人才的素质并非完全匹配,要找到合适的合作企业需要耗费一定的时间与精力。各大行业协会可以利用其第三方中介作用,进行有效的引导,向企业引进合适的学校,向学校引进合适的企业,搭建起校企合作的平台,为校企合作推波助澜。

  6.可持续发展的深层次合作为后备

  随着本科院校的扩招和政府对中职院校的大力支持,高职学生队伍的人数减少成为必然趋势。前面所讨论的都是以一定的招生规模为前提的情况下,如何实施校企合作。如果有一天学校招生规模不尽人意,甚至招生困难,那校企双方又要怎样合作,以维持双方,尤其是学校的正常运营,是值得高职院校探讨的重大课题。

  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高职教育校企合作仅仅停留在较浅的层面。在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指导下,学校积极的寻求与企业的合作,引进了一些企业高级人才到学校兼职教学,交流沟通,并签订校企合作协议。看似搞的如火如荼,实则流于形式,而且,这样的合作是以学生为载体的。如果没有学生这个介质,浅层次的校企合作无法开展,深层次的校企合作才是保证高职院校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即使学生不见了,学校仍然可以通过研发新技术,向企业转让技术成果,与企业合作开发产品,为企业提供咨询服务等形式进行良好的互动,搭建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顺利运营。

  参考文献

  [1]龚少军.高职院校校企合作办学体制机制改革与创新 [J].教育管理,第768期

  [2]田习洪.高职院校校企合作的实践与创新 [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3年12卷第六期

  [3]郭晓霞.高职院校校企合作的最佳模式 [J].教育与职业,第708期

  [4]林英.高职院校校企合作现状及构建机制的调研 [J].中国大学教育,2011年第7期


期刊库(http://www.zgqkk.com),是一个专门从事期刊推广、投稿辅导的网站。
  本站提供如何投稿辅导,寻求投稿辅导合作,快速投稿辅导,投稿辅导格式指导等解决方案:省级投稿辅导/国家级投稿辅导/核心期刊投稿辅导//职称投稿辅导。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投稿辅导_期刊发表_中国期刊库专业期刊网站无关。投稿辅导_期刊发表_中国期刊库专业期刊网站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QQ在线咨询
投稿辅导热线:
180-1501-6272
微信号咨询:
fabiaoba-com
咨询电话:18015016272 投稿邮箱:zgqkk365#126.com(#换成@)
本站郑重声明:文章只代表作者观点, 并不意味着本站认同。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请核实,风险自负。
部分作品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或相应的机构   若某篇作品侵犯您的权利,请来信告知.版权:周口博闻教育咨询有限公司 
Copyright © 2005-2023 . 期刊库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