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位词“里”语义的历时演变
摘要:语言中语义的演变常常有隐喻思维的推动,基于“里/外”关系的容器式隐喻就是方位词“里”语义历时演变的主要原因。在这种容器式隐喻认知思维的推动下,方位词“里”的语义从表示具体空间范围以内到表示抽象空间范围以内,直至表示时间范围之内不断演变。
关键词:方位词;里;语义
中图分类号:H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580(2014)07—0106—03
表示一定的界限范围以内的方位词“里”和别的词语组合形成的方位短语,可以表示具体的空间范围内和抽象的范围内,也可以表示时间范围内。如果将它们的组合记为XD,XD能够表示这三种意思主要和D所代表的“里”的语义有关。当然也和X所代表的词语的语义有关,这个词语必须具有容器的全部或部分特征或被想象成具有容器的特征。容器主要具有以下几个特征:可容性,具有边界,容器内外有区别等。我们认为“里”的语义从表示具体的空间范围内扩展到抽象的范围内再到可以表示时间范围内,主要是在容器式隐喻认知思维的作用下进行的。认知语言学认为,隐喻不仅是一种修辞手段,而且是一种思维方式,是人们的认识、思维、经历甚至行为的基础,隐喻是我们认识世界的最基本的方法之一,隐喻还是我们的语言发生变化的重要手段之一。认知语言学家莱考夫(Lakoff)和约翰逊(Johnson)有一句经典名言:“隐喻的本质是用一种事情或经验理解和经历另一种事情和经验。”语言中语义的演变常常有隐喻思维的推动,我们通过“里”和某些词语搭配后形成的方位短语所表示的不同的语义,研究和分析单音节方位词“里”的语义从上古到中古的演变情况,并且用容器式隐喻来解释它们历时演变的原因。
一、上古方位词“里”的语义
表示一定的界限范围以内的方位词“里”也就是“裏”,构成“裏”字有两个构件:“衣”和“里”。《说文·衣部》:“裏,衣内也。从衣里声。”衣服的内层的意思,是一个普通名词。如:绿兮衣兮,绿衣黄裏。(《诗经·邶风·绿衣》)这个例句中的“裏”就是这个意思,它是和“表”意思相反的普通名词。方位词“里”是从普通名词“表里”的“里”转化而来的。“里”由名词转化为方位词的开始时间是在西汉,因为紧接在名词后面的“里”到西汉才开始见诸文献,集中出现在早期医籍中,“里”前面的名词都是人身体各部位的名称。下面是一些此类语义的用例:
(1)微大为疝气,腹里大脓血,在肠胃之外。(《黄帝内经·灵枢经》卷一)
(2)上入腋,交太阴,挟乳里,结于胸中。(《黄帝内经·灵枢经》卷四)
(3)任脉者,起于中极之下,以上毛际,循腹里上关元,至咽喉,上颐循面入目。(《黄帝内经·素问》卷十六)
这些用例中的“里”已经是方位词了,但是还不是最典型的方位词。比如,“腹里”我们既可以把它理解成一个三维空间,又可以理解成和外面的皮肤相对的内层组织形成的一个平面,而且前者可能就是由后者发展而来的。下面的这个例子可以证明这一点:
(4)黄帝曰:藏府之在胸、胁、腹里之内也,若匣匮之藏禁器也,各有次舍,异名而同处,一域之中,其气各异,愿闻其故。(《黄帝内经·灵枢经》卷六)
“胸、胁、腹里”后再加“之内”说明这类“里”字最初还是指“里侧”,“内”才是指“内部、中间”。这也可以说明“里”最初指的是某个身体部位相应的皮肤“里侧”。
西汉时期和“里”结合的身体部位名词有的指的可能是身体的某个二维平面,比如“腹里”指的就可能是和外腹部皮肤相对的肚腹内壁形成的平面,也即观察者所面对的平面的另一侧,如例句(4)中的“腹里”。也可能指观察者所面对的平面后的有一定厚度的三维空间,比如例句(1)中的“腹里”指的可能就是肚腹后面的三维空间。也就是说“里”从普通名词变成方位词的初期是有歧义的,在此后的文献中身体部位名词加上“里”主要表示由人的身体部位构成的三维空间。
人的身体是隐喻的物质基础,人类认识世界是从自己的身体开始的,也就是古人所谓的“近取诸身”。人们将对自己身体的了解映射到日常生活中的事物、事件或状态上,从而了解身体以外的其他事物、事件或状态。人的身体是一个三维的容器,它可以吸入容纳空气和营养物品等,还可以排除废物,有内外之分,而整个人体又是由多个像小容器一样的身体部位组成。如果其他事物、事件或状态具有身体的这些特征,那么它们可能被想象成是一种容器,于是就产生了“容器隐喻”。从“里”作为方位词是由放在表示人的身体部位的名词之后开始这一点,我们也可以确认“容器隐喻”在“里”的语义演变中所起的作用。“里”在上古时期和身体部位名词的结合是“里”语义演变的第一阶段。
二、中古方位成分“里”的语义
在容器隐喻这种认知模式的指导下,外部世界中可以被我们视为容器的不仅包括由我们的身体组成的容器,也包括具有自然边界的三维实体。东汉时期出现了表典型的三维空间的方位成分“里”,如:“宫里”“殿里”,这些都是可以形成一个有界空间的建筑物。甚至出现了“心里”这样较为抽象的用法:
(5)泛泛柏舟,流行不休。耿耿寤寐,心里大忧。(《易林》卷一)
这个“心里”已经不是指“胸腔里的器官心脏的内部”了,而是指“头脑里、思想里或感情里”等比较抽象的非实体的空间。这种用法又使“里”的语义向虚灵迈出了一大步。
魏晋时期在诗歌和史传等文学语言中,方位词“里”开始迅速增长,和“里”搭配的名词种类也越来越多,一般是表示处所的具体空间范围名词,“可容性”是这些名词的共同语义特征。主要有以下几类:
1.可以构成地名的名词
地名名词又分成可以构成自然地名的名词和可以构成人为地名的名词两类。自然地名名词指称像“谷”“山”等自然存在的自然事物,人为地名名词指称的事物一般是人工修建的建筑物,比如“城”“门”等。这些可以构成地名的名词都表示某一地点,而每一个地点都可以容纳很多东西,也具有“可容性”的语义特征,和容器有相似性,因此可以和“里”组合。
2.具有可容性的事物名词
这一类名词又包括:a.表示人的身体部位的名词。这种用法西汉就有了,不再举例。b.建筑物名词:大宅里、屋里。建筑物一般是封闭的,就像一个容器,所以可以和“里”组合。c.建筑物的某一平面:窗里。 “窗”本身和容器并无相似之处,但是和表示空间范围的方位词“里”组合后,就指“窗”后的三维空间范围。d.自然物质名词:堑里、菰里。e.和人生活有关的具有可容性的名词:罗裙里、蒙冲里、箧笥里、朝服里。f.可以形成封闭包围的名词:樊笼里、围里、帷幌里、深阖里。这些自然物质名词、和人生活有关的具有可容性的名词、可以形成封闭包围的名词都和容器有相似点,所以可以和“里”组合。可容性事物名词一般有自己适用的个体量词,是可数名词。可容性事物名词不能作地名(比如有地名“中华门”,可是没有地名“某某窗”),它们一般为具有稳定形态的不可分割的固体,如果分割开的话整体性就被破坏了。比如“裙”被分割以后就不能再穿了。
期刊库(http://www.zgqkk.com),是一个专门从事期刊推广、投稿辅导的网站。
本站提供如何投稿辅导,寻求投稿辅导合作,快速投稿辅导,投稿辅导格式指导等解决方案:省级投稿辅导/国家级投稿辅导/核心期刊投稿辅导//职称投稿辅导。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投稿辅导_期刊发表_中国期刊库专业期刊网站无关。投稿辅导_期刊发表_中国期刊库专业期刊网站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投稿辅导服务咨询与期刊合作加盟
陆老师联系QQ: 913775405(普刊)
蒋老师联系QQ: 867306987(核心)
刘老师联系QQ: 271374912(核心)
联系电话:18015016272
17327192284
投稿辅导投稿邮箱:zgqkk365@126.com
期刊推荐
- 《课程教育研究》 旬刊 国家级
- 《网络空间安全》(信息安全与技术)月刊 国
- 《价值工程》旬刊 国家级 科技统计源期刊
- 《高教论坛》 月刊 省级
- 《法制与社会》旬刊 省级
- 《中国教育学刊》月刊 14版北大核心
- 《语文建设》 旬刊 14版北大核心
- 《中国绿色画报》 月刊 国家级
- 《社科纵横》季刊 社科类优秀期刊
- 《求索》月刊 14版北大核心期刊
- 《财会月刊》旬刊 14版北大核心
- 《艺术品鉴》 月刊 省级
- 《中华建设》月刊 国家级 建设类优秀期刊
- 《教学与管理》旬刊 北大核心
- 《当代经济》 旬刊 省级
- 《新课程研究》旬刊 省级 教育类优秀学术期
- 《文教资料》 旬刊 省级
- 《学术界》 月刊 双核心
- 《吉林教育》旬刊 省级 教育类学术期刊
-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月刊 14版北大核心
- 《继续教育研究》月刊 北大核心期刊
- 《财经界(学术版)》半月刊 国家级
- 《电影评介》半月刊 14版北大核心
- 《公路交通科技》 月刊 北大核心
- 《新闻传播》月刊 省级 新闻类优秀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