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及高校志愿服务现状调查(2)
6.能将个人前途和国家命运结合起来,但个别缺乏对国家事务的理解。对于“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态度在当前的社会氛围下认为十分必要的占75.3%,仍有22.5%的认为只是领导人的责任,与老百姓无关,甚至有2.2%的学生认为过时了。而对于“您对日本首相屡次参拜靖国神社有何感想?”,52.2%表现为愤慨至极,27%的认为有些不爽,13.2%的表示没感觉,还有7.7%的觉得中国不应干涉。我们大学生的主流是好的,但对于现阶段的国家方针、对外政策等,部分学生不理解,没有将个人前途与国家命运结合起来。
7.关心自然资源,多数能用行动来证明。针对“您是否爱护环境,爱护动物,对一些生态危机表示担忧?”,34.6%的同学回答“非常”,48.9%的表示“一般”,还有16.5%表示“不关心”。而对于“当您碰到宿舍楼、教学楼里长流水、长明灯时,您一般做出什么反应?”17.6%的同学表示没有理会,33.8%的认为方便的话就关一下,48.6%的同学主动去关或者告诉管理员。资源节约理念还没有被所有的大学生接受,需要学校、社会进一步去宣讲和引导。
8.学生参加志愿服务活动较多,且认识到志愿服务能提升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但部分学生参加志愿服务的动机带有功利色彩。学生参加过的志愿服务活动多种多样,45.1%的参加过无偿献血,41.2%的参加过捐款捐物活动,25.3%的学生参与过寒暑假社会实践,52.2%的参加过社会公益活动,还有32.4%的学生参加过其他。对于“参加志愿服务活动的目的”,学生们的选择也是多种多样,78.6%的认为是服务社会,帮助他人,6.6%的是为了获得赞扬,79.7%的认为能满足自我,提高精神境界,47.3%的是为了应付学校作业,还有29.1%的为获得更多求职机会。78.6%的学生认为通过参加这些志愿活动,能体现社会责任感,19.2%的认为可能,还有2.2%的认为不能。
三、反思
大学生的责任意识整体是积极向上的,但仍然有部分同学存在急功近利,偏激消极的情绪,对周围事物持冷漠态度;只讲索取不讲贡献,忽视自己作为一个公民应承担的社会责任;停留在口头,缺乏有责任的行动体现。因此,学校要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为学生提供实践的平台,促进学生的责任意识转化为责任行为,并在这一过程中,对学生负责任的行为进行强化,激励学生形成负责任的习惯并形成自觉行动。具体体现在:
1.高校要充分发挥校园文化对大学生责任意识培养潜移默化的作用。高校可从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不同侧面,借助榜样示范,文学艺术的欣赏,开展各种竞赛活动,举办演讲会、时事报告会、主题班会等具体活动形式,按照联系实际、突出主题、注重序列、生动活泼、灵活多样的要求开展各种校园文化活动。同时,千方百计地、创造性地推动党团组织在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形成中的重要作用,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学生的责任意识。另外,还可将校园文化辐射到周边社区,开展一系列的实践活动,如社会调查、社区服务、公益劳动等等,培养和强化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
2.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将大学生的责任意识和责任行为协调一致。胡锦涛在全国《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指出:要引导大学生树立“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理想抱负,培育“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爱国情操,树立“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崇高志向,养成“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浩然正气,打开厚德载物、达济天下的广阔胸襟,积蕴舍生取义、见义勇为的英雄气概,实践公正无私、戒奢节俭、防微杜渐等修身之道。这些对自己、家庭、国家、社会、自然的责任感培养要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堂之中。教师将社会事件引入课堂当中让学生发表意见,通过辩论分析,形成与主流价值观一致的意见。教师在课堂中还可设置一定的情境让学生体验与实践,教师及其他同学提供反馈,纠正偏离的行为。在思想政治理论课堂中教师要化解学校正面教育与社会不良现象之间的矛盾、主观自我与客观自我之间的矛盾,引导大学生做到仰望星空与脚踏实地相结合。
3.建立志愿服务长效机制。志愿服务的开展促进了人与人关系的和谐,推动了人类文明的进步。志愿服务水平的高低,已成为衡量社会富裕程度的一个重要参数。志愿服务对大学生思想品质的提升、专业素养的增进和社会经验的获取都有一定帮助,尤其能直接提高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大学生的志愿服务要想取得持续的社会影响和良好的育人效果,一方面必须建立健全的选拔和认证制度,在政府引导下找到社会服务最恰当的切入点,实现人力资源最优配置。另一方面建立志愿者工作激励机制,使志愿服务得到肯定,服务价值得到认同,调动志愿服务的积极性。
参考文献:
[1]张晓红,张海涛.后奥运时代志愿精神的大学延伸——大学生志愿服务与社会性发展[J].教育学术月刊,2008(11).
[2]王继军.论大学生社会实践与社会责任感的培养[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9(2).
[3]阚和庆,等.“90后”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现状及培育机制研究——基于对北京工业大学本科生的实证调查[J].北京教育·德育,2012(2).
[4]熊宇.当代大学生责任感培养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2011.
期刊库(http://www.zgqkk.com),是一个专门从事期刊推广、投稿辅导的网站。
本站提供如何投稿辅导,寻求投稿辅导合作,快速投稿辅导,投稿辅导格式指导等解决方案:省级投稿辅导/国家级投稿辅导/核心期刊投稿辅导//职称投稿辅导。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投稿辅导_期刊发表_中国期刊库专业期刊网站无关。投稿辅导_期刊发表_中国期刊库专业期刊网站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投稿辅导服务咨询与期刊合作加盟
陆老师联系QQ: 913775405(普刊)
蒋老师联系QQ: 867306987(核心)
刘老师联系QQ: 271374912(核心)
联系电话:18015016272
17327192284
投稿辅导投稿邮箱:zgqkk365@126.com
期刊推荐
- 《课程教育研究》 旬刊 国家级
- 《网络空间安全》(信息安全与技术)月刊 国
- 《价值工程》旬刊 国家级 科技统计源期刊
- 《高教论坛》 月刊 省级
- 《法制与社会》旬刊 省级
- 《中国教育学刊》月刊 14版北大核心
- 《语文建设》 旬刊 14版北大核心
- 《中国绿色画报》 月刊 国家级
- 《社科纵横》季刊 社科类优秀期刊
- 《求索》月刊 14版北大核心期刊
- 《财会月刊》旬刊 14版北大核心
- 《艺术品鉴》 月刊 省级
- 《中华建设》月刊 国家级 建设类优秀期刊
- 《教学与管理》旬刊 北大核心
- 《当代经济》 旬刊 省级
- 《新课程研究》旬刊 省级 教育类优秀学术期
- 《文教资料》 旬刊 省级
- 《学术界》 月刊 双核心
- 《吉林教育》旬刊 省级 教育类学术期刊
-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月刊 14版北大核心
- 《继续教育研究》月刊 北大核心期刊
- 《财经界(学术版)》半月刊 国家级
- 《电影评介》半月刊 14版北大核心
- 《公路交通科技》 月刊 北大核心
- 《新闻传播》月刊 省级 新闻类优秀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