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库

教育   经济   科技   财会   管理   
医学   法学   文史   工业   建筑   
农学   水利   计算机   更多>>
 首 页    论文大全   论文精品    学术答疑    论文检测    出书咨询    服务流程    诚信通道    关于我们 

读——语文教学的生命线

人气指数: 发布时间:2014-09-30 23:36  来源:http://www.zgqkk.com  作者: 白娜
分享到:

 

  【摘要】《新课标》关于加强朗读从第二学段到第四学段,或者第1条或者第2条,都是强调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每个学段都有这一条。因此,加强朗读归根到底是为了突出学生的自主性,强调语文的学习重在让学生自己感受体验,让学生自己在朗读中整体把握。

  朗读并非只是清晰、大声地把课文念出来,而是要抑、扬、顿、挫地有感情地读。现在的语文教材,几乎课课都要求有感情地朗读,这足以说明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由此可见,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千万别忽视培养学生有感情朗读课文的能力。那么,该如何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呢?

  【关键词】朗读艺术;陶冶情操;情境朗读;加强朗读

  1从朗读形式上讲

  1.1培养语感。 大纲指出:“朗读能发展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情感。学生朗读能力逐步提高,对语言文字的理解就会逐步加深。”可见,朗读是引导学生课文蕴含情感的极佳途径。而学生富有感情的朗读本身就是他对语言文字处理有敏锐感觉的表现,因此,阅读教学中,老师应重视指导有感情地读,读出音韵,读出意境,读出情味。

  今年,我正好教四年级语文,本教材第5课是《十里长街送总理》,在范读课文时,我注意把握总的情调,掌握好基本感情色彩,以真挚、深沉、压抑的基调,以轻而缓的语气,将学生带入那无限哀思的情景中。如第一段开头两句,我是这么处理:第一句,天灰蒙蒙的,又阴/又冷。指导学生用低沉、悲伤的语调朗读,让学生体会到环境描写侧面烘托了人们对总理的哀悼之情;第二句,“长安街两旁的人行道上,挤满了男女老少,路/那样长,人/那样多,向东/望不见头,向西/望不见尾。”中的“挤满”、“长”、“多”三个词应该重读,使学生在感情朗读中也和人们一样沉浸在对总理的崇敬、爱戴中。如此引导学生在划线的地方加上较长停顿的处理,表达情深、真切之感。

  通过朗读训练,让学生品出言中之意,悟出言中之理,感受言中之情,既丰富了语言库存,又陶冶了情操,训练了语感。

  1.2老师要适时地范读课文。 教师的范读,对学生是一种朗读的信息暗示,小学生吗,总会自觉或不自觉地进行模仿、借鉴。一般地说,学生在学习前听范读,是对朗读的感知,学习中听范读是对朗读的感悟,学习后听范读,是对朗读的赏析。所以,我们要恰当运用范读,这样能较大提高朗读水平。当然,教师的范读要恰到好处,要了解课文,从自身的情感出发,以情感人,使学生如临其境,让教师的感情和学生的感情引起共鸣。

  1.3情境朗读。 朗读本身是语文讲读教学中的一个传统方法。尤其我们小学语文教材中的许多课文,都是脍炙人口的优秀篇目,其中有不少还是古今名家之作。人们常说:“三分文章七分读”,教学中围绕朗读做文章、备课先备“读”,讲读中多练“读”时刻不忘“读”,自始自终以“读”开路,以“读”取胜,读中探“宝”。所以,我有时根据文章内容,巧妙创设情境朗读。

  1.3.1配乐曲朗读,烘托情感。配乐曲朗读,这是一种以优美乐曲创设情境、烘托情感的朗读方式。在朗读教学训练中,根据课文风格和特点,选用适合儿童情趣、感情基调与课文相适应的乐曲来配音朗读。据心理学家的实验结果证明,美妙的乐曲能直接刺激大脑的兴奋,使其迅速地步入情境之中,能更好地调节感情,促使学生读好课文。如,我在教《桂林山水》那一课,我面对的学生是一群来自内蒙不同地区的学生,他们的方言很浓,我只好选用理查德的钢琴曲《献给爱丽丝》来配乐,让他们看《桂林山水》的幻灯片,我在这动情地范读,为学生解说画中的风光,学生来了劲头,课堂上的气氛立刻活跃起来了,同学们怀着愉悦、轻松的心情展开朗读,我也请个别学生配乐朗读,效果很好。


期刊库(http://www.zgqkk.com),是一个专门从事期刊推广、投稿辅导的网站。
  本站提供如何投稿辅导,寻求投稿辅导合作,快速投稿辅导,投稿辅导格式指导等解决方案:省级投稿辅导/国家级投稿辅导/核心期刊投稿辅导//职称投稿辅导。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投稿辅导_期刊发表_中国期刊库专业期刊网站无关。投稿辅导_期刊发表_中国期刊库专业期刊网站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QQ在线咨询
投稿辅导热线:
180-1501-6272
微信号咨询:
fabiaoba-com
咨询电话:18015016272 投稿邮箱:zgqkk365#126.com(#换成@)
本站郑重声明:文章只代表作者观点, 并不意味着本站认同。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请核实,风险自负。
部分作品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或相应的机构   若某篇作品侵犯您的权利,请来信告知.版权:周口博闻教育咨询有限公司 
Copyright © 2005-2023 . 期刊库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