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库

教育   经济   科技   财会   管理   
医学   法学   文史   工业   建筑   
农学   水利   计算机   更多>>
 首 页    论文大全   论文精品    学术答疑    论文检测    出书咨询    服务流程    诚信通道    关于我们 

关于高校如何从应试教育过渡到素质教育的几点思考

人气指数: 发布时间:2014-10-05 15:59  来源:http://www.zgqkk.com  作者: 颜燃
分享到:

 

  摘 要:现代教育理论认为在全球文化背景下应试教育模式束缚了教师与学生创造性和主动性的自由发挥,虽然我国教育体制经过几十年的改革与发展,但在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博弈中,应试教育的弊端并未彻底消除,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过渡过程中仍存在不少阻力。因此,本文就其顺利过渡提出了几点看法。

  关键词:应试教育 素质教育 过渡 原因分析

  一、引言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政府部门加紧了对教育事业的资金投入,这一阶段以“应试教育”模式为主,确实为我国培养了大量的知识技能型的人才,符合当时“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基本国情。但随着信息社会建设步伐的加速,在全球文化背景下“应试教育”的弊病也逐渐流露。应试教育是指以成绩论“英雄”,以升学为主要目标,以重复教学、负重教学为主要手段,学生处于高度紧张的应试状态的一种教育模式。在某些情况下,应试教育以牺牲学生身心健康、创造力、主体性为代价以此来提高学生的考试成绩,违背现代教育改革关于培养创新型人才的战略思想。相对而言,素质教育着眼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与能力,以充分挖掘学生潜力为根本目标,是符合国家教育体系长久发展理念的一种做法。目前“应试教育倾向在不少高校中仍处于强势地位,不利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顺利过渡。

  二、“顺利过渡”受阻的原因分析

  既然国家教育政策已经偏向“素质教育”,为什么在推进素质教育时会如此困难重重呢?下面就人和社会的选择与需求讨论其受阻的根本原因。

  1.现行考评制度难以与素质教育理念完美衔接

  一些学校的现行教学仍以考察学生的成绩为主,通过设置月考、中考、末考等多种考试形式以督促学生学习,虽然他们也赞同素质教育,但仍用应试教育的评价体系来评估素质教学,其结果是,不但素质教育推广效果不甚理想,而且学生的学习压力会成倍增加。特别是当今现存的高考制度,它使得学生将大量时间与精力花费在题目演练与机械记忆上,且高考限定的范围窄,题目缺乏灵活性,在精确的标准答案面前,学生的综合素质与能力难以展现,从而遏制了学生思维能力与创新思想的发展,素质教育也就难以推进。

  2.学样关于确保升学率的办法与推行素质教育相抵触

  人们总是不自觉的将“上好大学”与“拿高工资”相联系起来,这种观念早已根深地固,就目前来讲,是素质教育不可改变的事实。因此,家长们重视学校排位,学校也不敢拿此开玩笑,于是采取了各种手段来确保升学率,如争夺好生源、高薪挖名师、对比联考分数,奖励高分学生等,从某种意义上说,这种模式是符合学校和家长双方的利益需求的。当升学成为学校教学目的、“上好大学”成为学生接受教育的源动力时,确保升学率的做法实际上已成为滋长应试教育的肥沃土壤,是与推行素质教育背道而驰的。

  3.素质教育效果不易察觉,也不如应试教育直观

  素质教育强调挖掘学生的创造力、想象力与实践能力,但培养这些能力绝非一朝一夕能够完成的,需要经过长期的摸索与研究,同时应根据学生个体的身心发展需求来设置培养方案。此外,素质教育缺乏相应的考核标准,以上所述的能力无法通过一张试卷或一支笔来描述清楚,因此难以判断学生素质能力的高低,造成素质教育效果较为隐蔽,不容易被人所觉察。但应试教育的效果通常能以学生的考试成绩直观判断,从而使得素质教育推行起来缺乏积极性。


期刊库(http://www.zgqkk.com),是一个专门从事期刊推广、投稿辅导的网站。
  本站提供如何投稿辅导,寻求投稿辅导合作,快速投稿辅导,投稿辅导格式指导等解决方案:省级投稿辅导/国家级投稿辅导/核心期刊投稿辅导//职称投稿辅导。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投稿辅导_期刊发表_中国期刊库专业期刊网站无关。投稿辅导_期刊发表_中国期刊库专业期刊网站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QQ在线咨询
投稿辅导热线:
180-1501-6272
微信号咨询:
fabiaoba-com
咨询电话:18015016272 投稿邮箱:zgqkk365#126.com(#换成@)
本站郑重声明:文章只代表作者观点, 并不意味着本站认同。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请核实,风险自负。
部分作品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或相应的机构   若某篇作品侵犯您的权利,请来信告知.版权:周口博闻教育咨询有限公司 
Copyright © 2005-2023 . 期刊库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