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库

教育   经济   科技   财会   管理   
医学   法学   文史   工业   建筑   
农学   水利   计算机   更多>>
 首 页    论文大全   论文精品    学术答疑    论文检测    出书咨询    服务流程    诚信通道    关于我们 

张家界土家族“哭嫁”习俗的教育功能与传承现状(2)

人气指数: 发布时间:2014-10-16 23:33  来源:http://www.zgqkk.com  作者: 曾佳欢
分享到:

 

  "哭嫁"宣扬了勤奋好学、重义轻利的价值观和积极向上、豁达开朗的人生观。张家界的土家族人居住大山之中,自然环境十分恶劣。土家族人过着"靠山靠水靠田地"的生活。

  由于山区气候变化异常,自然灾害时有发生。艰苦的生存环境要求土家族妇女必须有勤俭持家的生活能力和奋勇拼搏的生活毅力,以及积极向上的、豁达开朗的生活态度。例如:

  婶娘劝哭侄女:"左邻右舍和亲戚,大家团结人心齐。冷言冷语你要受,冷茶冷饭你要吃。勤劳苦工你要做,兴家立业要费力。万丈高楼从地起,勤俭持家是第一。"[5]

  三、土家族"哭嫁"习俗的传承现状

  笔者通过对张家界地区的问卷与访谈调查,发现约26%的受访者比较了解土家族哭嫁习俗,68%的受访者不太了解,6%完全不了解。而大多数人是通过亲人朋友的婚礼、长辈的口耳相传、当地的哭嫁表演以及网络等媒体来了解土家族"哭嫁"习俗的。而超过半数的土家族受访者在自己的婚礼中没有或不打算保留"哭嫁"习俗。但是,超过85%的受访者希望土家族"哭嫁"习俗在张家界地区继续完整保存下去。

  土家族"哭嫁"习俗在张家界地区传承现状令人堪忧,甚至濒危,只有少数偏远山区和乡村仍旧较好保存,而在城市基本已经消失。现代的哭嫁仪式流于形式,娱乐性为主。在过去,土家族新娘通过"哭嫁"宣泄心中的悲伤和哀怨,而现代哭嫁逐渐流于形式,趋向于娱乐性。哭嫁成为一种带有"表演"的形式,哭嫁新娘充当着"哭嫁演员"的身份。

  张家界地区土家族"哭嫁"习俗出现濒危的原因是复杂多样的。当今社会,女性地位提高,男女趋于平等,新娘在出嫁时并不会对婚后生活感到十分恐惧;同时,交通便利,网络发达,出嫁新娘与娘家不会像过去那样"生死两茫茫";城市化的推进,使很多年轻人离开农村,走向城市,成为"白领"或工人,工作时间固定而紧张,而哭嫁的仪式以及传统的土家族婚礼十分耗时,至少两三天,所以在城市举办这样的传统婚礼具有很大的阻碍;另外,随着全球化发展、人口流动,民族交融,土家族受到西方、汉族和其他民族文化的影响,逐渐丧失了一些本民族的文化印记,趋于同化。

  四、保护与传承张家界土家族哭嫁习俗的举措与建议

  虽然,受访者都表示,土家族"哭嫁"习俗在张家界地区完整传承下去存在着很大的困难,但是大家都纷纷表示,土家族"哭嫁"是在土家族这一文化土壤中生长出来的,它体现了土家族姑娘的贤良淑德,抒发了土家人的"情",彰显了土家族的民族精神。

  因此,我们要努力保护和传承好土家族的"哭嫁"婚俗。可采取的措施主要有:

  (一)哭嫁词或哭嫁歌要跟随时代特征适时调整内容与形式

  很多传统的哭嫁词反映的是当时社会尤其还有封建社会的文化印记,有些民间的哭嫁词还保存关于"媒人嚼舌根"等封建社会时的婚俗,显然已不适用。所以,当代土家族哭嫁词的内容应该适时调整,要符合当代社会婚嫁习俗和观念。另外,形式上可以更加自然地表现新娘及亲人的心理与情感,不要让哭嫁程序化或成为一种"被迫表演"。

  (二)政府鼓励当地土家族新人在婚礼中保存传统的土家族哭嫁和婚礼仪式

  很多土家族新人在内心希望举行传统的土家族婚礼,但是在现代都市实现起来困难重重,最后不得不放弃这个念头。因此,当地政府或居委会、村委会等应该鼓励新人举办传统的土家族婚礼,也可以邀请"哭嫁先生"进社区,发放相关的宣传册子,组织适婚女性学习哭嫁,给予土家族新人适当的帮助或补助等,使传统土家族婚俗再度掀起风潮,以更广泛地传承下去。

  (三)哭嫁文化进乡土教材或校本课程

  当地有些学校开设了校本课程,中学时会学习乡土地理、乡土历史等,但是关于当地风土民情的内容较少,因此要普及"哭嫁"文化可以将这一内容涵盖到乡土教材中;或者开设相关的民族风情等选修课,供更多的学生学习和了解;也可以在小学思想品德课中普及土家族传统文化。

  (四)家庭教育是传承"哭嫁"习俗等土家族传统文化的最佳方式

  本次调研中,受访者共有21位已婚女性作为"哭嫁新娘"亲身经历过哭嫁的传统土家族婚礼,年龄跨度从21岁到64岁,还有的老人作为"哭嫁母亲"见证自己的女儿的哭嫁婚礼。她们大多都是由口耳相传等家庭教育方式了解土家族传统婚俗,这种方式是最便利和完整的传承途径,有利于"哭嫁"习俗等土家族传统文化的保存与继承。

  (五)完善"哭嫁"习俗的搜集整理编纂工作,丰富哭嫁表演的观赏性和真实性

  张家界地区的土家族哭嫁习俗虽然流传已久,但至今已变得支离破碎,零星分布于各村落,缺乏专业人员对其实施大规模的搜集、整理以及编纂成书或影像资料,这不利于这一传统文化的保护与传承。因此,我们应该设立专门的"哭嫁文化抢救队"将张家界地区以及整个土家族"哭嫁"文化整理成体系,编纂地方志和民族志,不断丰富相关资料。同时,大力发展旅游业,丰富哭嫁表演的观赏性,还原其真实场景,避免民俗文化的"变味"。

  (六)加强电视网络等媒体对哭嫁文化的宣传与记录

  2014年7月21日,张家界土家婚俗《庐舍里的婚礼》首次以纪录片的形式在中央电视台第九套记录频道《时代》、《真相》栏目播出。纪录片真实记录了2012年9月,张家界永定区王家坪镇石堰坪村全子科为儿子儿媳举办的土家族传统婚礼。片中介绍了土家族的配銮书、发八字、告祖、抬花轿、哭嫁等传统婚嫁习俗,向世人展示了张家界土家族的传统婚俗与民族风情,对宣传和传承土家族"哭嫁"习俗以及土家文化有着重要影响力。因此,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发展需要舆论的氛围和媒体的宣传。

  土家族"哭嫁"习俗是土家民族文化的瑰宝,不仅有着重要的教育功能,也有着特殊的艺术韵味,还有很多值得挖掘的民族文化内涵。笔者通过对张家界部分地区的田野调查,了解到当地的"哭嫁"习俗传承现状和困境,希望为当地土家族"哭嫁"等传统文化的保护建言献策。

  注释:

  [1]全国十二所重点师范大学联合编写.教育学基础[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8(12):31-32.

  [2][美]罗斯玛丽·帕特南·童,艾晓明等译.女性主义思潮导论[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10):289.

  [3]莫代山.浅论土家族宗族的文化功能及其当代调适[J].贵州民族研究,2006(1):37.

  [4]彭福荣.试论土家族哭嫁歌的教育内涵[J].黑龙江民族丛刊(双月刊),2012(1):159-160.

  [5]陈廷亮,彭南均.土家族婚俗与婚礼歌[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5:188-189.


期刊库(http://www.zgqkk.com),是一个专门从事期刊推广、投稿辅导的网站。
  本站提供如何投稿辅导,寻求投稿辅导合作,快速投稿辅导,投稿辅导格式指导等解决方案:省级投稿辅导/国家级投稿辅导/核心期刊投稿辅导//职称投稿辅导。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投稿辅导_期刊发表_中国期刊库专业期刊网站无关。投稿辅导_期刊发表_中国期刊库专业期刊网站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QQ在线咨询
投稿辅导热线:
180-1501-6272
微信号咨询:
fabiaoba-com
咨询电话:18015016272 投稿邮箱:zgqkk365#126.com(#换成@)
本站郑重声明:文章只代表作者观点, 并不意味着本站认同。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请核实,风险自负。
部分作品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或相应的机构   若某篇作品侵犯您的权利,请来信告知.版权:周口博闻教育咨询有限公司 
Copyright © 2005-2023 . 期刊库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