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学生做“思维整容”(2)
2.1 熟悉各种现在科学教育手段,熟悉电脑知识与操作,了解各种网络知识与语言,不要封闭自己的知识面,更不要说出“这都是年轻人才会的”这样肤浅的言语。只要我们在教书育人我们就要随时保持一种年轻的心态,不断的学习充实自己。如果你自己认为自己老了那么学生也会这样认为,当你要和他们沟通的时候就会出现代沟,这样对于心理辅导是最不利的情况。
2.2 除了课本上的教学知识要多看一些书籍充实自己,特别是心理学书籍。如马志国的《人际心理误区,你怎样跨越》。亚伯拉的《思危》《犹太家教智慧》。戴尔·卡耐基《人际关系学》格里格,津巴多的《心理学与生活》等等。老师被称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而灵魂的范畴大多被概括为心灵,心灵现在大多学者都把他们归类为心理学。所以我们更应该充实自己的心理教学知识。
2.3 了解学生走进学生。包括面授辅导,指导学习活动,答疑等,更主要的是走进学生的生活,课上教育学生生活中要和他们做朋友,而不是以上位者的身份出现在学生们的生活中。
2.4 熟悉学生的情况,比如家庭地址家中人口,经济情况,困难情况等等。只有这样才能出现任何情况能马上找到他家人和到他家中去。
3 成功是由内而外,而不只是由外向内的
我们知道,作为一个人特别是学生要想改变习惯、性格或某种生活方式似乎特别困难,其中的一个原因是,几乎一切图变的尝试可以说都始终指向自我的周边界限,而不是指向自我的中心。
许多学生都对我说过这样一些话:“老师你说的 ‘积极思考’,我以前曾经尝试过,但那对我一点不管用。”然而,这样说的时候总有一个小问题:这些学生在运用或尝试运用“积极思考”方法时,要么用以前失败的例子告诫自己,要么考虑特定的外部环境,要么用于考虑某些具体习惯或性格缺陷,如“这次希望能考试容易点”、“这个老师的课不太懂”“这次英语考试我会撞上好运”如此等等。但是,他们从来不琢磨如何改变对“自我”的看法,而自我意象才是实现这些目标的关键。
已故的著名教育家、心理学家和演讲家艾尔伯特?爱德华?韦加姆说.他在小时候由于难为情而非常痛苦,以至于发现在学校背书这样的任务都不可能完成。他避免与别人打交道,而且不将头垂下就无法和他们说话。他始终在与自己的自我意识作斗争,想尽方法去克服它,但每每都无济于事。后来有一天,他终于有了个新主意。他的问题根本不在于自我意识,那其实都是别人过度的意识。他对别人对他说的每句话、做的每件事、做出的每个动作怎么想太敏感、太痛苦了。这种心态使他陷入了困境,他不能清晰地思考,什么话也不会说。而当他一人独处时,却根本感觉不到这些问题的存在。一个人时,他的内心极为平静和放松,轻松自在,泰然自若,能思考许多有趣的观点,也有很多话可以说。此外,他独自一人在家里时,头脑也特别清醒,干什么都井井有条。
于是,他不再为克服难为情心态而努力、而抗争,而是将注意力集中于形成更多的自我意识:感受、行为、举止、思考都像一个人独处时一样,根本不考虑其他人对他会怎样想、怎样评价。这种根本漠视别人的意见和判断的做法,并没有使他变得无情、自大或对别人完全不敏感。全盘抛弃负反馈并无危险,无论你为抛弃它付出怎样的努力。不过,这种反方向的努力的确减缓了他过度敏感的反馈机制的功能。从此,他与别人相处得很好,也能自如地为别人提供咨询、在大庭广众之下发表演讲,却“没有感到有一丁点儿不安”。
这个例子告诉我们很多时候学生的行为往往是从小养成的一种心理疾病,也就是俗称的“童年阴影”。而孩子们没有艾尔伯特?爱德华?韦加姆这种自然的顿悟,所以我们老师就充当的他们顿悟的那把钥匙,因为我坚信只有改变了自己的心态学生才能在学习乃至生活上都有所进步。
我有这样一个学生他不爱说话,不爱学习也不爱交朋友,感觉他关闭了心灵的大门,这种学生是最危险的,这种封闭就像一个定时炸弹,他不是在沉默中死去就是在沉默中爆发。后来在我一次次的关心和沟通下他说出了自己的童年。
他小时候由于爱出风头大声说话、表达心中想法、而受到大人的打压、遭到阻止、感到害臊或羞耻甚至受到惩罚,这样的孩子心里会想:自我表现、有什么不错的想法提出来都是错误的,甚至连张嘴说话都可能是错误的。如果一个孩子受到惩罚的原因是因为发脾气、为过多地流露出恐惧感而惭愧,或者向别人示爱受到嘲笑,那么她就想当然地以为表达自己的真实感情是不对的。如果一个孩子每次提出看法时都受到打压和胁迫,她就会认为没有个性是“对”的、有个性是不对的。
他的情况仅仅是体现出“不好的情绪”(如发怒和害怕)就罪孽深重或不可原谅。但是,如果压抑“不好的情绪”,对良好情绪的表达也会受到压抑。由此,判断情绪的尺度并不是“好”和“坏”,而是恰当和不恰当。如果一个人在半道上遇见一只熊而感到害怕,这种情绪是恰当的。如果通过纯粹的力量和破坏能力摧毁某个障碍是合法的,那么这时的发怒情绪是恰当的。只要合理地引导和控制,怒火便会成为勇气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对于这个学生我进行了及时的心理辅导让他知道,自己不再是小孩子了,小时候是因为不懂事所以大人诸多的阻止和打压,而他现在已经长大了能担当自己的人生。在我不断的直接和间接激励下他的这种自闭的性格发生了很大的改变,人也开朗起来了,奇怪的是他的成绩也跟着突飞猛进。这让我有自傲感的同时也开始了深思,原来心理学的力量真的是这么巨大,他可以改变一个人品性甚至可能是他以后的人生命运就像我的这个学生一样。
总之,我们不能把预防误解为阻止问题的发生,学生心理问题的发生受多种因素影响,我们很难预料和阻止。关键是我们能够通过优化学生心理品质教育,提高其心理素质水平,改变学生的思维模式,尽量避免或减少问题的发生。一旦学生出现心理问题,由于他们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有自我调适能力和承受能力。所以说预防与发展实际上是同步的,都是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
参考文献
[1] 《心理控制术》 作者:(美)麦克斯威尔·马尔茨
[2] 《心理学与生活》 作者:[美]格里格,津巴多
[3] 《卡耐基人际关系学》作者:戴尔·卡耐基
[4] 《学生非智力能力培养全书》作者:陈德珍 袁发荣等
期刊库(http://www.zgqkk.com),是一个专门从事期刊推广、投稿辅导的网站。
本站提供如何投稿辅导,寻求投稿辅导合作,快速投稿辅导,投稿辅导格式指导等解决方案:省级投稿辅导/国家级投稿辅导/核心期刊投稿辅导//职称投稿辅导。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投稿辅导_期刊发表_中国期刊库专业期刊网站无关。投稿辅导_期刊发表_中国期刊库专业期刊网站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投稿辅导服务咨询与期刊合作加盟
陆老师联系QQ: 913775405(普刊)
蒋老师联系QQ: 867306987(核心)
刘老师联系QQ: 271374912(核心)
联系电话:18015016272
17327192284
投稿辅导投稿邮箱:zgqkk365@126.com
期刊推荐
- 《课程教育研究》 旬刊 国家级
- 《网络空间安全》(信息安全与技术)月刊 国
- 《价值工程》旬刊 国家级 科技统计源期刊
- 《高教论坛》 月刊 省级
- 《法制与社会》旬刊 省级
- 《中国教育学刊》月刊 14版北大核心
- 《语文建设》 旬刊 14版北大核心
- 《中国绿色画报》 月刊 国家级
- 《社科纵横》季刊 社科类优秀期刊
- 《求索》月刊 14版北大核心期刊
- 《财会月刊》旬刊 14版北大核心
- 《艺术品鉴》 月刊 省级
- 《中华建设》月刊 国家级 建设类优秀期刊
- 《教学与管理》旬刊 北大核心
- 《当代经济》 旬刊 省级
- 《新课程研究》旬刊 省级 教育类优秀学术期
- 《文教资料》 旬刊 省级
- 《学术界》 月刊 双核心
- 《吉林教育》旬刊 省级 教育类学术期刊
-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月刊 14版北大核心
- 《继续教育研究》月刊 北大核心期刊
- 《财经界(学术版)》半月刊 国家级
- 《电影评介》半月刊 14版北大核心
- 《公路交通科技》 月刊 北大核心
- 《新闻传播》月刊 省级 新闻类优秀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