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客服系统

期刊库

教育   经济   科技   财会   管理   
医学   法学   文史   工业   建筑   
农学   水利   计算机   更多>>
 首 页    论文大全   论文精品    学术答疑    论文检测    出书咨询    服务流程    诚信通道    关于我们 

学生不提问,教师怎么办(2)

人气指数: 发布时间:2014-11-17 09:07  来源:http://www.zgqkk.com  作者: 李万龙
分享到:

 


  6.对教材和权威的迷信。

  我们的中学生很少有向教材和权威挑战的勇气。绝大多数教师也一样,敢说真话的教师被认为是另类。绝大多数教师想的是如何将教材上的知识消化后教给学生,而不是去质疑,去挑战教材,去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实际上我们的教材特别是文科教材存在一定的问题,但我们的考试制度不允许教师这样做,因为我们的题目都是有标准答案的,我们的教育体制更多地要求学生背诵,而非质疑提问。学生的头脑从小就被作为容器对待,背得越多,分数越高;分数越高,考取的学校越好;考取的学校越好,获得好工作的机会也就越多。这种功利关系使得学生学习往往不求甚解。与此同时,在社会中,只要拥有某种权力,无论是领导还是父母、长辈、教师等,都似乎拥有不容挑战的权威。还有许多思想观念从面世起就获得了“真理”的尊贵身份,这些“真理”不是由严密的逻辑推导出来的,因而也就不能用逻辑求证,明摆着是不容置疑不许设问的。这样一来,学生还能有多大的提问空间?

  学生提不出问题不仅仅是一个技术问题,更是一个社会问题和文化问题。如何解决学生提不出问题的问题?仅仅依靠学校和教师是不行的,要对我们的社会文化进行改造,当然学校和教师也应该对此有所作为。下面结合我校的一些做法谈谈如何让学生多开口提问。

  1.教师要转变教育观念。

  教育的目的是什么?杜威说,教育在其本身之外没有目的,教育的目的就是为了更好的教育。对教师而言,重要的不是要教会学生什么,而是要让学生学会学习,获得获取知识、创新知识的能力,因为知识本身是不断更新的。学生将来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那么如何面对和解决这些问题?这是学生在求学时应该学会的,这中间重要的是怎样提高自己“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我国传统的教育是,学生常常是没有问题走进课堂,课堂上往往是教师提出问题让学生解决,最后学生又在没有问题的状态下走出课堂,这样让学生的大脑变成了一所只能储存知识的仓库。因此,教师要让学生带着问题走进课堂,再带着更多的问题走出教室,教师要不以知识的传授为目的,而应该以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加深对问题的理解、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特别是形成自己对解决问题的独立见解为目的。

  2.要鼓励学生“厚脸皮”“出风头”。

  苏格拉底说:“问题是接生婆,它能帮助新思想的产生。”可见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是多么重要。爱因斯坦也有一个著名的论述:“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但我们的学生往往不敢提出问题,尤其是向权威和书本提出问题。因此,我们要求学生要“厚脸皮”,要敢于出风头,少年不狂何时狂?每当有专家学者来学校做讲座,我们都鼓励学生大胆提问,戏言“博导博导,一搏就倒”,有时学生的提问真的让专家学者答不上来。我们的表彰项目中不仅有“勤学好问奖”,还有“敢出风头奖”。我们定期举行“与校长面对面”活动,让学生与校长对话。每学年的辩论节学生都积极报名参加,前后好几轮。有领导来学校视察,我们都让小记者去提问、采访,这样做的目的就是要培养学生的胆量。我们还经常跟学生讲,如果一中的学生走出校门后还迷信权威和铅字,不是你不成熟,就是我们教育失败。当然我们鼓励学生“厚脸皮”“出风头”也是有底线的,这个底线就是尊重别人,不能冒犯长辈。

  3.加大课程的开放性。

  只有开放的课程,学生才能提出开放的问题,否则学生只能在有限的书本中转圈圈。为此,我们开设了20多门选修课让学生自由选修。成立家长助教团,利用学生家长的特长每年开设十多门家长短期课程。严格研究性学习等综合实践课程的管理,鼓励学生走出教室,走向实验室,走向自然,走向社会。学校成立了十多个学生社团,定期开展活动。组织学生参加“模拟联合国”和“头脑奥林匹克”等活动。开放的课程,开拓了学生的视野,也培养了学生的问题意识。

  4.提倡教师多读书。

  教师不仅要读专业书,更要读杂书。理科教师要读文科类的书,文科教师要读一些科普类的书,更要读哲学、美学、心理学甚至经济学方面的书籍。我们不定期给教师买书,还给每个教师订了一本专业杂志。各教研组经常组织读书沙龙,交流读书的心得体会。教师有精深的专业知识和广博的视野,才有能力应对学生五花八门的问题,否则教师只能关上让学生提问的大门。

  5.留一些时间和空间给学生。

  我们要求教师每节课都要留一些时间让学生提问,不要让课堂填得满满的。教师对学生的提问、质疑要鼓励,无论多么难或者多么容易的问题都要鼓励,提倡给提问的学生加分。要求教师及时解答学生的问题。“如果我讲了十遍你还没懂,我希望你第十一次提问”,“你可以记不住某些知识,但你不能带着疑问进考场”,“我的手机24小时都为你开着,你什么时间提问我都欢迎”等已成为许多教师的口头禅。还有许多教师将敢于提问、善于提问学生的事迹通过校信通等反馈给家长,以鼓励更多的学生提问。我们还通过学案导学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严控学生的作业量和在校时间等,让学生有更多的自主学习时间,把时间和空间留给学生,让他们接触更广泛的知识,这样学生才能提出有价值的问题。

  通过这些年的努力,我校学生提问的风气已逐渐养成,上课时学生遇到什么问题一般都会大胆地站起来提问,每节课下课后都有学生围着教师问问题,期末复习答疑的时候,教师们在教室外答疑时学生经常会排起队。我校一位姓姜的学生参加安生中国创新英才特训营的时候主动采访哈佛大学、康奈尔大学的代表,并以非凡的表现得到对方的高度评价。由于学生平时有许多机会接触到权威人士、“大人物”,他们在参加大学自主招生面试的时候都能落落大方,近几年我校在大学自主招生中,获得加分或预录取的人数都在参加人数的20%以上。

期刊库(http://www.zgqkk.com),是一个专门从事期刊推广、投稿辅导的网站。
  本站提供如何投稿辅导,寻求投稿辅导合作,快速投稿辅导,投稿辅导格式指导等解决方案:省级投稿辅导/国家级投稿辅导/核心期刊投稿辅导//职称投稿辅导。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投稿辅导_期刊发表_中国期刊库专业期刊网站无关。投稿辅导_期刊发表_中国期刊库专业期刊网站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QQ在线咨询
投稿辅导热线:
180-1501-6272
微信号咨询:
fabiaoba-com
咨询电话:18015016272 投稿邮箱:zgqkk365#126.com(#换成@)
本站郑重声明:文章只代表作者观点, 并不意味着本站认同。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请核实,风险自负。
部分作品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或相应的机构   若某篇作品侵犯您的权利,请来信告知.版权:周口博闻教育咨询有限公司 
Copyright © 2005-2023 . 期刊库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