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库

教育   经济   科技   财会   管理   
医学   法学   文史   工业   建筑   
农学   水利   计算机   更多>>
 首 页    论文大全   论文精品    学术答疑    论文检测    出书咨询    服务流程    诚信通道    关于我们 

成功教育在数学待优生中的应用(2)

人气指数: 发布时间:2014-12-02 10:46  来源:http://www.zgqkk.com  作者: 刘娟
分享到:

 


  2.适当补充。在数学待优生教学中,教学内容的适当补充,既是为了全面落实重要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教学,也是为了保证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因为教学中我们需要考虑数学待优生的认知基础与能力,并采用补救措施夯实他们的基础,以便更好地帮助他们建立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

  3.充分利用。绝大多数数学待优生显然适应不了内容繁杂、跨度大以及节奏快的教学方式,因此,对教材有重点地充分利用就成为了数学学生课堂的主渠道。教师立足“以人为本”的教学思想,从学生原有的知识水平和认知能力出发,在保持教材的整体性与连贯性的前提下,从教材内容、教学方法和课程资源利用等多角度对教材进行必要的取舍和调整,以适当降低起点,让数学待优生也能跨进“数学的门槛”,体验成功。

  (二)让数学待优生“会学”——成功教育之一,培训学习策略

  学习策略是新课标明确的五大内容目标之一。数学课堂教学不但是学生接受数学解题的地方,而且更重要的还是待优生接受学习策略培训的最重要的场所。把学习策略渗透到数学教学之中,还可以促进潜能偏低学生的学习,减少他们学习的困难。因此,在数学待优生的课堂教学中,教师更要重视学习策略方面的培训,以改善他们的学习方法,使他们变“能学”为“会学”,体验成功。

  1.直接介绍。介绍新课标中有关认知、调控、交际、资源策略的目标描述,让学生了解有关的学习策略,并形成一种使用学习策略的意识;介绍数学学习成功者的经验与特点,如成功的学习者不但注意数学题目的形式,同时也重视数学题目的意义,他们是积极的数学实践者、运用者,对使用数学有强烈的愿望等等,让学生领悟学习数学不能仅停留在掌握数学知识,应注意解题技能及综合运用能力的提高,并逐步发展相应的学习策略。

  2.间接习得。所谓间接习得,即是把策略的培训融入教学过程,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潜移默化地习得学习策略。间接习得不仅是学生掌握学习策略的重要途径,而且研究表明,把方法和策略渗透到教学中,是培养学习策略最有效的途径。此外,教师也可以将学习策略的培养渗透到学生的学习生活中。

  3.具体指导。基于数学待优生认知结构和理解能力的发展状况,对许多学习策略的培训,教必须结合学习任务或活动和问题情境进行具体指导,以便他们能够正确、有效地掌握与使用。与此同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善于总结自己的学习过程,自觉调整和改进自己的学习方式,形成自己的学习策略。

  (三)让数学待优生“偷学”——成功教育之三,构建和谐课堂

  对数学待优生来说,要确保他们从心理和行为上都能进入学习状态,并通过学习体验到学习本身的乐趣,体验到成功,就必须营造和谐的课堂氛围。

  首先,要建立以学生学习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模式。因为这种课堂模式能促进同学间在学习中互相帮助、互相支持与合作,营造集体学习的氛围。而且在这种模式中,教师不再是课堂的主宰者,因而有利于消除数学待优生的紧张、焦虑心理,形成宽松、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这样,既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又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从而可以更好地确保学生在课堂中有效学习。学生通过有效学习,尝到“甜头”后,自然会收获成功,体验快乐。

  其次,要重视形成性评价,充分发挥它的正面鼓励和激励作用。就学生日常学习过程中的表现、所取得的成绩以及反映出的情感、态度、策略等,教师要立足于学生在原有基础上发展,及时捕捉“闪光点”,给予充分的肯定,使他们在评价中能不断看到自己的进步,发现自己,增强自信心,从内心体验学习本身的愉悦,享受成功。

期刊库(http://www.zgqkk.com),是一个专门从事期刊推广、投稿辅导的网站。
  本站提供如何投稿辅导,寻求投稿辅导合作,快速投稿辅导,投稿辅导格式指导等解决方案:省级投稿辅导/国家级投稿辅导/核心期刊投稿辅导//职称投稿辅导。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投稿辅导_期刊发表_中国期刊库专业期刊网站无关。投稿辅导_期刊发表_中国期刊库专业期刊网站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QQ在线咨询
投稿辅导热线:
180-1501-6272
微信号咨询:
fabiaoba-com
咨询电话:18015016272 投稿邮箱:zgqkk365#126.com(#换成@)
本站郑重声明:文章只代表作者观点, 并不意味着本站认同。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请核实,风险自负。
部分作品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或相应的机构   若某篇作品侵犯您的权利,请来信告知.版权:周口博闻教育咨询有限公司 
Copyright © 2005-2023 . 期刊库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