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库

教育   经济   科技   财会   管理   
医学   法学   文史   工业   建筑   
农学   水利   计算机   更多>>
 首 页    论文大全   论文精品    学术答疑    论文检测    出书咨询    服务流程    诚信通道    关于我们 

高中生物新课程的问题教学探讨

人气指数: 发布时间:2015-04-27 11:15  来源:http://www.zgqkk.com  作者: 高广生
分享到:

 

  摘 要:在高中教学中,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与领导者,学生才起主导作用。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所以,高中生物新课标教学中应该去除传统教学模式中的缺点,将师生互相融入到课堂教学中,以培养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与创新学习能力。本文主要以高中生物新课标课堂教学为例,针对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开展师生活动的策略进行讨论和探究。
  关键词:高中生物 教学
  随着新课改的进行,对于高中生物这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也提出了相应的要求:目的就是能够为了让学生可以融汇到学习中来,在高中生物之间的情感交流,以及提高教学效果与学生的学习效果。所以,高中生物教师在不断地探索研究,以期可以结合实际,找到适应的教学方法。经过实践证明,有效的师生互动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培养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与创新学习能力,让学生能够更好的学习高中生物。
  一、高中生物新课程的教学内容分析
  在高中生物新课程的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的方式真得有很多优点:通过互动的形式,能过提高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与主动性,能够提高学生对生物知识的记忆速度和对新鲜事物的理解能力,通过沟通的形式可以更好地拉近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感情,能够和教师之间形成很好的沟通和交流,可以有效的提高高中生物新课程的教学效果。那么在师生沟通教学过程中,应该注意哪些很多的问题。
  在师生交流过程中,这是一个有关过程的问题,所以,教师首先应该注意的问题就是,不要为了互动而去进行互动,师生互动应该以开发学生的思维、生成相应的生物知识主要目的,目的就是为了能够提高学生与教师的沟通,所以教师应积极主动地注意师生互动的内在问题,不要以为只是追求一些效益而不在乎学习的结果,注意实施师生之间互动的目的;其次,师生之间互动的目的是为了使学生自己能够对知识产生学习的浓厚兴趣,进行新课程的讲解,进而主动的进行思考、讨论、辩论等行为和能力,最终获得相应的结论和结果,所以师生要注意将互动与“元认知理论”结合起来、有意识的开发学生的能力,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以及感知和认知的能力,让学生能够自我的反思和想象,通过学生的自我反思从而最后取得我们的教学的目的和教学的效果;最后,教师要注意师生互动是具有群体特征的,不要盲目的进行教学,如果仅仅是与学习优秀的学生进行互动,不要只是片面的去解决问题,所以,教师应该设置有效、相对比较生动的教学情境,以一些生物教学游戏等,聪明的运用相应的教学手段,创造出一个比较良好的学习氛围,调动和激发所有学生的参与性,这样才是所有学生在学习上都有所提高,对以后的学习才会感兴趣。
  二、高中生物新课程下需要面对的学习问题进行探讨
  1.运用有趣的实验以及游戏
  在高中生物新课标教学阶段,学生住处于一种思想较为活跃的阶段,什么事都不懂,学生们对于新奇、有趣的事物比较感兴趣和愿意探索和发现,对枯燥、单一的知识传授较为厌烦产生一种厌学的情况,所以教师在高中生物教学中,可以通过一些有趣的游戏、竞赛,还有电影的方式以增加学生学习的乐趣。
  例如:在学习各种元素对植物生长的作用时,教师就可以将元素与其对应的作用与缺乏这种元素时,植物的表现等分别制成卡片,分发给学生,然后请学生去寻找自己的“伙伴”。比如,硼—硼能参与叶片光合作用中碳水化合物的合成,有利其向根部输送;提高豆科作物根瘤菌的固氮活性,增加固氮量;能促进花粉萌发和花粉管的伸长等作用---作物缺硼一个重要的症状是子叶不能正常发育,影响新生组织的形成、生长和发育,并使叶片变厚、叶柄变粗、裂化。

期刊库(http://www.zgqkk.com),是一个专门从事期刊推广、投稿辅导的网站。
  本站提供如何投稿辅导,寻求投稿辅导合作,快速投稿辅导,投稿辅导格式指导等解决方案:省级投稿辅导/国家级投稿辅导/核心期刊投稿辅导//职称投稿辅导。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投稿辅导_期刊发表_中国期刊库专业期刊网站无关。投稿辅导_期刊发表_中国期刊库专业期刊网站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QQ在线咨询
投稿辅导热线:
180-1501-6272
微信号咨询:
fabiaoba-com
咨询电话:18015016272 投稿邮箱:zgqkk365#126.com(#换成@)
本站郑重声明:文章只代表作者观点, 并不意味着本站认同。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请核实,风险自负。
部分作品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或相应的机构   若某篇作品侵犯您的权利,请来信告知.版权:周口博闻教育咨询有限公司 
Copyright © 2005-2023 . 期刊库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