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库

教育   经济   科技   财会   管理   
医学   法学   文史   工业   建筑   
农学   水利   计算机   更多>>
 首 页    论文大全   论文精品    学术答疑    论文检测    出书咨询    服务流程    诚信通道    关于我们 

理想城市的人文要义

人气指数: 发布时间:2014-02-24 15:55  来源:http://www.zgqkk.com  作者: 季雨杰
分享到:

 

  [摘要]从柏拉图构想的理想国到莫尔描述的乌托邦,从太平天国的大同社会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人类从未停止追求心目中理想城市的步伐。针对日益严重的城市问题,国内外学者先后设计出各种城市构建模式。本文综述生态城市这一典型模式,并对比相关城市构建模式,全面总结现有城市模式的内涵及其不足。在此基础上,本文提出了建设人文城市的目标,并在最后重点阐述了中国城市进行人文化建设的主要内容和基本原则。

  [关键词]生态城市;理想城市;人文城市

  [中图分类号]F29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6432(2014)4-0068-02

  1“生态城市”概念综述

  “生态城市”的相关研究始于1915年英国生态学家Geddeg的《进化中的城市》,并在1925年美国芝加哥学派创始人帕克的《城市生态学》出版之后得到迅速发展。生态城市的概念主要可分为两类,第一类概念盛行于20世纪初至80年代早期城市生态学研究阶段,研究者将生态学引入城市建设,重点在于通过城市绿化和城区规划解决城市环境问题,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及城市的可持续发展。苏联生态学家亚尼科斯基认为生态城市是技术与自然充分融合并且人的创造力和生产力得到最大限度的保护的理想城市模型,生态良性循环是生态城市的重要特征。第二类概念是第一类概念的延伸与发展,它将城市经济系统和社会系统纳入生态城市模式,认为生态城市必须具有社会生态化、经济生态化、自然生态化等特点。唐顿先生在1992年第二届国际生态会议上提出,生态城市是人类内部、人类与自然之间实现生态上平衡的城市。而沈清基(1998)认为将生态城市概括为由社会、经济和自然三个子系统构成的协调发展的复合生态系统,强调人和自然和谐发展,生态良性循环。鲁敏等(2007)也认为生态城市已不是纯自然的生态,而是自然、社会、经济复合共生的城市生态,并提到生态城市需要兼顾提高居民文化素质并保证生活质量。

  综上所述,生态城市的研究转眼走过近一个世纪的光景,涉及领域不断拓展,其理论体系也在不断丰富完善。然而,正如邹德慈先生(1998)总结生态城市研究成果时所述,“生态城市模式虽然充满智慧并给人以很大启发,但其本身在理论和实践上还不够成熟”。这种不成熟主要表现在,作为城市建设的指导性思想,生态城市理论体系较为空泛抽象,概念零散,并且相应的衡量标准和实施路径远远落后于理论的发展,造成实践上的滞后。

  2人文城市的提出与构建

  除了生态城市,文明城市、宜居城市、山水城市等概念同样产生于人类解决城市生态环境问题的过程中,虽然在结构上均涵盖城市自然、社会、经济等多个角度,但实质上鲜有涉及城市精神建设的相关方面的内容。各个城市模型中人文部分的缺失反映出当前城市建设的重点仍旧停留在自然生态、建筑设计、道路规划等城市建设的物质层面,尚未上升到人文精神和城市品牌等更高的非物质部分。因此,本文提出的“人文城市”强调的是城市人文目标。如果说城市生态环境等的建设是实现人类过上“美好生活”这一根本目的“硬件”基础,那么以人本主义构建人文城市则是建立在城市可持续发展之上的更高层次任务。


期刊库(http://www.zgqkk.com),是一个专门从事期刊推广、投稿辅导的网站。
  本站提供如何投稿辅导,寻求投稿辅导合作,快速投稿辅导,投稿辅导格式指导等解决方案:省级投稿辅导/国家级投稿辅导/核心期刊投稿辅导//职称投稿辅导。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投稿辅导_期刊发表_中国期刊库专业期刊网站无关。投稿辅导_期刊发表_中国期刊库专业期刊网站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QQ在线咨询
投稿辅导热线:
180-1501-6272
微信号咨询:
fabiaoba-com
咨询电话:18015016272 投稿邮箱:zgqkk365#126.com(#换成@)
本站郑重声明:文章只代表作者观点, 并不意味着本站认同。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请核实,风险自负。
部分作品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或相应的机构   若某篇作品侵犯您的权利,请来信告知.版权:周口博闻教育咨询有限公司 
Copyright © 2005-2023 . 期刊库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