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库

教育   经济   科技   财会   管理   
医学   法学   文史   工业   建筑   
农学   水利   计算机   更多>>
 首 页    论文大全   论文精品    学术答疑    论文检测    出书咨询    服务流程    诚信通道    关于我们 

日本传统民居建筑文化研究(4)

人气指数: 发布时间:2014-11-28 11:46  来源:http://www.zgqkk.com  作者: 苏东宾等
分享到:

 


  日本的传统建筑物基本上是木结构,其墙壁结构分为“真壁”和“大壁”两类。“真壁”是建筑物的柱子不做隐藏,在柱子之间建造的墙壁。“大壁”是柱子不在外部显露的墙壁,一般仓库的墙壁都是这种类型。

  屋顶的结构形式有三种:入母屋(歇山顶)、寄栋(庑殿顶)和切妻(二坡屋顶)。屋顶的材料有:茅草、木板、瓦、石等。

  日本民居建筑的规模是随着时代的演变越来越大的,但是也取决于建筑的主人家的经济实力,并且还有统治者对民居建筑规模的限制,比如德川家康对民宅的规模限制在三开问。

  但是民居建筑还是有很多平面构成形式的,笔者研究发现大体上有以下一些平面构成(图2)

  图中颜色较深的部分是建筑入口处的一处空间,被称为“土间”。

  3.4 日本传统民居的设计要点

  通过研究发现,日本传统民居的设计特点也继承了日本传统建筑的特征,总结有如下:

  3.4.1 使用了木构架体系,屋顶的三种形式:入母屋(歇山顶)、寄栋(庑殿顶)和切妻(二坡屋顶)。这里与中国传统民居有些区别,在中国古代建筑的屋顶是有等级区分的,庑殿顶、歇山顶都是较高等级的屋顶,民居建筑一般只能用悬山顶或者硬山顶。

  3.4.2 空间的利用多样化,房间分割非常简洁,按房间的铺地分为:“土间”“榻榻米”和“地板”,不同铺地的空间使用是不同。同时注重室内外空间的过渡,利用“障子”“奥间”(推拉门、推拉窗)未灵活分割空间。

  特别是在建筑的屋檐处,因为建筑的屋檐平直而深远,屋檐下的空间被认为是最有魅力的“灰空间”。

  3.4.3 多数日本民居建筑的地板都是由高架于地面上的木板构成,但是室内空间比较低矮。有些“町家”民居建筑是两层建筑,一楼是商铺层高比较高,而二楼是住宅层高相对比较矮。

  3.4.4 一般的室内铺设“榻榻米”,“榻榻米”的尺度为传统民居的建筑模数。日本住宅中自古以来就采用规格尺寸,这与中国的“斗口制”有着类似之处,而日本的模数制范围要大于中国的应用范围。

  4、结语

  4.1 日本民居建筑的文化特征

  日本人的文化观与建筑观对日本历史建筑与传统民居建筑形式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在日本的传统民居的方方面面都体现了日本的文化特征,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4.1.1 日本人的自然观对民居影响

  这体现为民居建筑规模都很小,使用木结构体系,并且注重建筑与自然的关系。规模小的建筑更容易融入自然,木结构体系抗震性能好,木材是日本最多的来源于大自然的材料,很容易人手,加工方便。

  传统民居建筑充分发挥木材本来的特有的材质、肌理、色彩等,使得建筑与自然更加融合。

  这些都体现了日本人热爱自然的文化特色。

  4.1.2 中国文化对日本民居的影响

  日本民居建筑的特色在很多方面继承了中国传统建筑特征,特别是在隋唐时期的中国建筑对日本影响很大。

  比如民居的木构架体系,还有屋顶造型“入母屋”、“寄栋”和“切妻”就是中国传统建筑的“歇山顶”、“庑殿顶”和“悬山顶”“硬山顶”。

  4.1.3 传统民居建筑的实用性

  在日本传统民居建筑注重的是建筑的实用性,所以建筑没有鲜艳的色彩,没有繁琐的装饰,也不用斗拱,整体清净淡雅。

  建造者仅仅利用了木材本身的质,木材构件之间的组合也是很单纯的垂直水平的组合,很少采用曲线。

期刊库(http://www.zgqkk.com),是一个专门从事期刊推广、投稿辅导的网站。
  本站提供如何投稿辅导,寻求投稿辅导合作,快速投稿辅导,投稿辅导格式指导等解决方案:省级投稿辅导/国家级投稿辅导/核心期刊投稿辅导//职称投稿辅导。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投稿辅导_期刊发表_中国期刊库专业期刊网站无关。投稿辅导_期刊发表_中国期刊库专业期刊网站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QQ在线咨询
投稿辅导热线:
180-1501-6272
微信号咨询:
fabiaoba-com
咨询电话:18015016272 投稿邮箱:zgqkk365#126.com(#换成@)
本站郑重声明:文章只代表作者观点, 并不意味着本站认同。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请核实,风险自负。
部分作品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或相应的机构   若某篇作品侵犯您的权利,请来信告知.版权:周口博闻教育咨询有限公司 
Copyright © 2005-2023 . 期刊库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