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工条件对蔬菜中维生素C稳定性的影响
维生素C(VC)又名抗坏血酸,是人体需要较多而又容易缺乏的最重要的维生素之一[1]。若缺乏VC,人体易得坏血病,表现为易疲倦、关节疼痛、牙龈出血、发炎、易瘀青、易感染疾病、身体骨骼易损伤且不易愈合等[2]。由于VC在人体内不能合成,所以必须依靠膳食供给,水果蔬菜是人体摄取VC的主要来源,人类膳食中90%以上的VC都来自水果和蔬菜[3]。由于VC内部烯醇结构的存在,使它具有较强的还原能力,遇到氧气、光、热等易受破坏[4]。影响蔬菜水果中VC稳定性的因素很多,如采摘时间、贮藏时间和条件、食用前处理、加工方法等[5-9]。因此,研究影响蔬菜水果中VC稳定性的因素就显得非常重要。目前,对于果汁饮料中VC的稳定性及在贮藏加工过程中VC含量变化的研究已有报道[10,11],但采用碘量法测定VC含量[12,13],监测影响蔬菜中VC稳定性的因素的研究未见报道。为此,以河南省周口市产出的蔬菜为研究对象,采用直接碘量法测定蔬菜中VC含量,主要研究处理温度、处理时间、pH和食盐用量等条件对蔬菜中VC稳定性的影响,为人们在蔬菜合理加工和食用中减少VC的损失提供了科学依据。
1材料与方法
1.1材料
1.2方法
2结果与分析
2.1处理温度对蔬菜中VC稳定性的影响
由图1可知,在20℃到40℃时,蔬菜中VC保存率较高,损失不大,当处理温度继续增高,在40~60℃之间加热,VC保存率呈加速下降趋势,蔬菜中VC损失量加大,其主要原因为VC氧化酶在40~60℃时活性最强,致使此温度下VC氧化严重,从而保存率快速下降。在60~80℃加热时,蔬菜中VC保存率变化又一次趋于平缓,VC氧化速度在此温度范围内对温度变化不太敏感。当处理温度高于80℃时,蔬菜中VC保存率急剧下降,VC破坏严重,当处理温度达到90℃时,所测试蔬菜中VC含量只有原蔬菜中的40%左右,而继续加热,蔬菜中VC含量再次变化不大。
2.5加标回收试验结果
由表1可知,试验的相对标准偏差为0.54%,加标回收率为93.6%~105.0%,表明试验方法具有较高的精密度和准确度,用于蔬菜中VC含量的测定是准确可靠的。
3结论
期刊库(http://www.zgqkk.com),是一个专门从事期刊推广、投稿辅导的网站。
本站提供如何投稿辅导,寻求投稿辅导合作,快速投稿辅导,投稿辅导格式指导等解决方案:省级投稿辅导/国家级投稿辅导/核心期刊投稿辅导//职称投稿辅导。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投稿辅导_期刊发表_中国期刊库专业期刊网站无关。投稿辅导_期刊发表_中国期刊库专业期刊网站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投稿辅导服务咨询与期刊合作加盟
陆老师联系QQ:
蒋老师联系QQ:
刘老师联系QQ:
联系电话:18015016272
17327192284
投稿辅导投稿邮箱:zgqkk365@126.com
期刊推荐
- 《课程教育研究》 旬刊 国家级
- 《网络空间安全》(信息安全与技术)月刊 国
- 《价值工程》旬刊 国家级 科技统计源期刊
- 《高教论坛》 月刊 省级
- 《法制与社会》旬刊 省级
- 《中国教育学刊》月刊 14版北大核心
- 《语文建设》 旬刊 14版北大核心
- 《中国绿色画报》 月刊 国家级
- 《社科纵横》季刊 社科类优秀期刊
- 《求索》月刊 14版北大核心期刊
- 《财会月刊》旬刊 14版北大核心
- 《艺术品鉴》 月刊 省级
- 《中华建设》月刊 国家级 建设类优秀期刊
- 《教学与管理》旬刊 北大核心
- 《当代经济》 旬刊 省级
- 《新课程研究》旬刊 省级 教育类优秀学术期
- 《文教资料》 旬刊 省级
- 《学术界》 月刊 双核心
- 《吉林教育》旬刊 省级 教育类学术期刊
-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月刊 14版北大核心
- 《继续教育研究》月刊 北大核心期刊
- 《财经界(学术版)》半月刊 国家级
- 《电影评介》半月刊 14版北大核心
- 《公路交通科技》 月刊 北大核心
- 《新闻传播》月刊 省级 新闻类优秀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