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库

教育   经济   科技   财会   管理   
医学   法学   文史   工业   建筑   
农学   水利   计算机   更多>>
 首 页    论文大全   论文精品    学术答疑    论文检测    出书咨询    服务流程    诚信通道    关于我们 

加强进境粮谷检疫监管的重要性及其对策

人气指数: 发布时间:2013-11-12 14:06  来源:http://www.zgqkk.com  作者: 刘好霞
分享到:

 

  摘要:该文从进境粮谷极易携带的外来有害生物可能对我国生态环境造成的危害出发,介绍了进境粮谷检疫的重要意义,对进境粮谷后续监管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总结分析,并提出了加强进境粮谷调离入境口岸后检疫监管应采取的应对措施。
  关键词:进境粮谷;检疫;后续监管
  中图分类号S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7731(2013)20-104-02
  近年来,我国粮食进口数量大幅增加,呈逐年增长趋势。这些大量进口的粮谷,在满足国内市场需求的同时,也给我国国门生物带来了巨大威胁。本文拟从进境粮谷极易携带的外来有害生物可能对我国生态环境造成的危害,探讨加强进境粮谷调离入境口岸后检疫监管的重要性及其应采取的应对措施。
  1检疫意义
  1.1外来有害生物传入的途径进境大宗粮谷多为粗放型初级农产品,加工简单,存放环境简陋,容易滋生仓储害虫。同时,由于国外农业机械化程度高,众多杂草籽粒极易随粮食的收获而混杂其中,导致进境粮谷中易携带大量杂草种子,成为携带外来有害生物的重要载体。
  1.2外来有害生物可能引发的危害进境粮谷携带疫情复杂多样,包括杂草、真菌、昆虫、病毒、螨类、线虫、细菌等,其中尤以杂草疫情最为常见和复杂。杂草种子入侵可能引发的危害主要表现为:成为田间杂草,危害农业生产;对人畜有毒害作用;破坏生态平衡,污染环境[1]。外来有害生物种类繁多、习性各异,一旦传入境内,必将对我国的生态、生活环境及农业经济发展造成重大危害。
  1.3外来有害生物传入风险日益增大近年来,随着粮谷大规模进口常态化,口岸检疫截获的植物疫情呈现逐年增多趋势。以江苏口岸进境大豆为例,2003年截获各种有害生物平均9.41种次/批,2008年平均为21.58种次/批[2],2012年平均59.77种次/批。数据表明,进境大豆疫情截获频次呈大幅增加趋势。
  2检疫现状与存在问题
  目前进境粮谷检疫普遍采用在进境口岸批批现场检疫的方法,这对控制疫情进境是有效的,但相对于进境口岸较为严格的检疫监管,进境粮谷调离口岸后,后续监管工作明显滞后。具体表现为:
  2.1思想认识不到位进口商、加工使用企业等单位只关注经济效益,而对进境粮谷中可能携带的有害生物缺乏认识,对外来有害生物可能对我国农林业带来的危害缺乏了解,导致对运输、卸货、加工使用等关键环节的抛冒撒漏不能进行有效处理,下脚料随意抛撒而缺少无害化处理措施,可能造成疫情扩散。
  2.2联系协调不到位目前,虽然国家质检总局《关于进一步规范进口玉米等粮食检验检疫监管技术要求的通知》(质检动函〔2012〕171号)中对进境粮食跨区监管协作机制已有明确规定,但尚未全面有效运行,尤其是跨省调运的大宗粮谷,调离通知渠道还不畅通,手段还比较原始,尚不能对进境粮谷调离入境口岸后的各个环节实施及时、有效、到位的监管。
  2.3后续监管不到位进口粮食经口岸检验检疫准予调离后运至加工仓储企业,流通范围广、环节多,存在包装破旧、车辆残留物清扫滞后、无加盖篷布、下脚料处理不规范等问题,尤其是散装粮谷,在分装、运输、卸载过程中极易抛冒撒漏。而受人力资源、技术手段等限制,不可能对其装卸、运输、储存、加工、下脚料无害化处理等过程实施全程跟踪监管,接卸及运输过程中的撒漏以及下脚料的管理不当是造成外来有害生物扩散的主要途径[3]。

期刊库(http://www.zgqkk.com),是一个专门从事期刊推广、投稿辅导的网站。
  本站提供如何投稿辅导,寻求投稿辅导合作,快速投稿辅导,投稿辅导格式指导等解决方案:省级投稿辅导/国家级投稿辅导/核心期刊投稿辅导//职称投稿辅导。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投稿辅导_期刊发表_中国期刊库专业期刊网站无关。投稿辅导_期刊发表_中国期刊库专业期刊网站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QQ在线咨询
投稿辅导热线:
180-1501-6272
微信号咨询:
fabiaoba-com
咨询电话:18015016272 投稿邮箱:zgqkk365#126.com(#换成@)
本站郑重声明:文章只代表作者观点, 并不意味着本站认同。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请核实,风险自负。
部分作品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或相应的机构   若某篇作品侵犯您的权利,请来信告知.版权:周口博闻教育咨询有限公司 
Copyright © 2005-2023 . 期刊库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