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库

教育   经济   科技   财会   管理   
医学   法学   文史   工业   建筑   
农学   水利   计算机   更多>>
 首 页    论文大全   论文精品    学术答疑    论文检测    出书咨询    服务流程    诚信通道    关于我们 

关于提高边疆地区少数民族农牧民科学文化素质的探讨

人气指数: 发布时间:2013-11-30 09:51  来源:http://www.zgqkk.com  作者: 董聪明
分享到:

 

  摘要:内蒙古锡林郭勒盟地处祖国北部边疆,是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少数民族地区。近年来,锡林郭勒盟盟委、行署高度重视少数民族农牧民科技文化的培训工作,锡林郭勒盟的农牧民培训工作取得了有目共睹的进步。为进一步提高边疆地区少数民族农牧民科学文化素质,本研究以锡林郭勒盟为研究对象,发现针对该群体的科学文化培训存在以下问题:一是少数民族农牧民基础教育水平低;二是少数民族农牧民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意识淡薄;三是培训资源分散,培训方法针对性不强;四是缺乏少数民族语言的学习教材。针对这些问题,本研究经调研分析,提出以下解决思路:一是科学规划,创新培训体系;二是整合资源,加大培训力度;三是加大培训经费的投入;四是建立培训考评机制,提高培训管理水平。

  关键词:边疆;少数民族;农牧民;科学文化;教育培训

  中图分类号:G725文献标识码:ADOI编码:10.3969/j.issn.1006-6500.2013.11.013

  内蒙古锡林郭勒盟地处祖国北部边疆,总土地面积20.3万km2,人口102.3万人,是一个地广人稀、居住分散、蒙汉杂居、交通不便、春夏多干旱、冬季多雪寒冷、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少数民族地区。

  随着近年来该地区经济发展的加快,耕地及放牧用地的减少是不可逆转的趋势。农民要发展,牧民要致富,只有提高科技成果转化率,走依靠科技致富的道路。农牧民是农业技术推广应用的主体,农民群众的科技知识水平和技术接受应用能力是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最重要最关键的因素[1-3]。同时,这也是农村社会建设的基本内容之一[4-7]。

  从世界农业发展趋势看,农业直接面对的是国际大市场,而农民科技文化素质的高低,决定着对先进农业技术、方法及工具的采纳和应用,决定着对农产品市场信息的采集、分析和应用水平。面对世界农业的发展趋势,只有培养及造就“有知识,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高素质农民,才能保证农牧业的科学发展[8-10]。

  在这种情况下,如何提高这部分农牧民的科技文化素质就显得尤为重要。本研究对该地区少数民族农牧民培训工作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思路进行了探讨。

  1锡林郭勒盟少数民族农牧民培训工作现状及问题

  1.1锡林郭勒盟少数民族农牧民培训工作概况

  锡林郭勒盟有32.6万农业人口,近1/3为蒙古族及其他少数民族,近10万青壮年劳动力中3万左右为少数民族农牧民[11]。近年来,锡林郭勒盟盟委、行署高度重视少数民族农牧民科技文化的培训工作。各级农牧民培训中心主要围绕着养殖、种植、民族特色手工艺、农畜产品加工等加大培训力度。通过这类技能培训,使参加培训的少数民族农牧民在文化素质提高的同时,掌握一两门手艺,拓宽了农牧民致富的门路,从而达到了增收的目的。

  截止到2012年底,全盟农广校共为当地培养了8052名大中专毕业生,培训阳光工程1.6万人,农村牧区实用人才培养7392人,农牧民实用新技术培训20万人次,共投入800多万元。虽然锡林郭勒盟的农牧民培训工作取得了进步,较以前有了一定的发展,但也存在不少问题。

  1.2少数民族科技文化培训工作存在的问题

  1.2.1少数民族农牧民基础教育水平低受长期居住边远分散的自然环境影响,长期的游牧生活及恶劣的自然条件,极大地影响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同时也严重地影响了少数民族农牧民科学文化素质的提高[12-15]。锡林郭勒盟农牧民基础教育情况如图1,可见其整体水平偏低,受过大专及以上教育的仅占7.1%。青壮年(40周岁以下)农业人口所受教育程度略高,受过大专及以上教育的约占12.2%,受过高中(或中专)及以上教育的约30%。

  同时,相当一部分农牧民仅使用蒙语,未掌握普通话,这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他们参加教育培训、学习现代科学知识的难度。

  1.2.2少数民族农牧民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意识淡薄少数民族农牧民长期以来养成的生活习惯和安于现状的心态,使生活在农村牧区的农牧民对学习科技文化知识的意识比较淡薄,积极性不高,农牧民子女中存在严重的厌学辍学现象。

  本研究课题组对正蓝旗、东乌穆珠沁旗、太仆寺旗等地100余户农牧民进行调查,以了解农牧民参与学习及培训的心态及实际困难,调查结果令人深思。图2为农牧民未参加科学技术培训的首要原因调查情况,“不知道有什么培训”、“觉得培训对增收帮助不大”、“怕花钱”、“没有时间精力”是4个最主要原因。所有培训项目均由国家或地方财政拨款,不收取农牧民一分钱,可仍有不少农牧民由于“怕花钱”的原因而对培训“敬而远之”。可见,一方面,广大农牧民对培训的认识尚不足,基层地方政府培训机构的宣传力度不够,使很大一部分农牧民“不知道有什么培训”,并且存在“培训要花钱”的顾虑;另一方面,培训的具体安排及培训内容还有待于进一步改进,以改变农牧民“觉得培训对增收帮助不大”的观念。

  1.2.3培训资源分散,培训方法针对性不强随着锡林郭勒盟新农村新牧区的建设,各部门根据自身职能相继开展了各个层次、各个种类的培训。主要有组织部门的基层党员干部培训、农牧业部门的各项实用技术培训、扶贫就业部门的帮扶就业培训。但由于各部门之间缺乏必要的沟通和联系,不能统筹协调,形成资源共源,使有些培训形式呆板、内容重复,不仅造成了培训资源的浪费,也使参加培训的少数民族农牧民对培训有了厌倦情绪,影响了培训的效果。

  培训方法上,大多数运用学校传统的教学模式讲授,即老师在上面讲,学员在下面听,最后进行考试。而一些农民相对感兴趣的讨论式、互动学习式、论坛讲演式、趣味游戏式及案例分析等方法却很少运用。此外,目前大多地方探索网络培训的方式,但是对于边远的农村牧区等的信息服务体系不健全的地区,多数人无法运用现代科学技术进行学习。在培训内容上,通过调查发现,许多农牧民朋友认为培训老师所讲述的内容专业术语过多,语言过于书面化,很难听懂领会,更不要说掌握。总体来看,目前的培训体系中存在培训内容针对性不强,培训方式方法没有切合农牧民的实际情况,这也成为目前农民培训中比较普遍的问题。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在于培训人员没有从实际情况出发,再加上没有认真了解农牧民学习能力和分析当地的农业生产具体实际情况,经常是用培养教育青少年学生的那一套方法来教育农民,体现在内容上就是重理论、轻实践,形式单一枯燥,理论脱离实际。总的来说,这些培训农民的做法未能做到与具体产业相结合,未能做到与具体实践劳动相结合,或者是高估农民的学习能力,讲一些深奥的知识,或者低估农民的能力,简单敷衍了事,为培训而培训。

  1.2.4缺乏少数民族语言的学习教材锡林郭勒草原的少数民族农牧民以蒙古族为主,他们日常生活学习交流主要以蒙古语为主,用汉语学习和交流有一定困难。而培训少数民族的蒙文科技文化多媒体资源少之又少,即使有一些也严重滞后,不能跟上现代高速发展的新型农牧业科技知识的更新,这就成为了阻碍迅速提高少数民族农牧民科技文化知识的一个瓶颈。我们对汉语及蒙古语的农牧技术培训材料在当地新华书店销售情况进行调研,见表1。

  2提高少数民族科技文化素质的思路与方法

  2.1科学规划,创新培训体系

  目前,锡林郭勒盟以加快发展草原畜牧业为重点,围绕建设现代优质农畜产品基地这一目标,制定科学而有效的农牧民培训规划,切实提高少数民族农牧民的整体素质。力争把锡林郭勒草原建成优质的草料基地、奶源基地、肉食品基地。

  培训讲求的是实用性,它的最终目标就是让每一位学员进行有意义的学习,获得有价值的知识和技术,以提高素质,降低成本,提高农业的综合竞争力[16]。但是传统的农牧民培训方式主要以正规培训为主,也就是课堂讲授,老师在课堂上讲,学生在下面坐着听。但是农牧民培训面对的是不同于学生的对象,其在年龄特点、心理特点、知识阅历、学习动机、学习目的、接受能力等方面皆与学生有着很大的不同。所以应该依据其自身特点和期望,按照发现问题、分析原因并提出解决方案的思路,找出现有培训模式存在的不足,从提高培训的时效性的角度出发,在行为学理论基础上设计正规培训与非正规培训相结合的新模式。


期刊库(http://www.zgqkk.com),是一个专门从事期刊推广、投稿辅导的网站。
  本站提供如何投稿辅导,寻求投稿辅导合作,快速投稿辅导,投稿辅导格式指导等解决方案:省级投稿辅导/国家级投稿辅导/核心期刊投稿辅导//职称投稿辅导。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投稿辅导_期刊发表_中国期刊库专业期刊网站无关。投稿辅导_期刊发表_中国期刊库专业期刊网站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QQ在线咨询
投稿辅导热线:
180-1501-6272
微信号咨询:
fabiaoba-com
咨询电话:18015016272 投稿邮箱:zgqkk365#126.com(#换成@)
本站郑重声明:文章只代表作者观点, 并不意味着本站认同。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请核实,风险自负。
部分作品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或相应的机构   若某篇作品侵犯您的权利,请来信告知.版权:周口博闻教育咨询有限公司 
Copyright © 2005-2023 . 期刊库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