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三农”视角的黄冈乡村旅游商品资源开发(2)
(二)黄冈乡村旅游商品开发的特征
1.具有乡村地缘性
乡村旅游商品的开发要体现乡村的地缘特征,即乡村旅游开发中旅游商品要体现“乡村性”这一要求,可供开发的主要旅游商品资源其本身生长或者生产于该区域,从地缘上和该区域乡村有着密切联系。比如:罗田板栗和红安大布,罗田板栗就是生长在罗田广大农村的一种旅游商品资源;红安大布是大别山区特别是红安上千年来民间世代生产并延用的一种手工产品。除此之外,适合乡村旅游开发的旅游商品如果能在乡村地区生产、加工和包装,那么对于乡村经济的促进是显而易见的。
2.体现乡村本土文化
乡村旅游商品要能体现所在地域的文化,具体到黄冈乡村旅游商品的开发要求旅游商品能反映黄冈本土文化,特别是乡村文化,是乡村生产、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比如武穴章水泉竹艺,章水泉的名字与中国竹艺名扬世界,竹艺既是武穴乡村非物质遗产,也反映了竹、竹器与武穴本地乡村居民的日常生活、生产中不可分割。
(三)黄冈乡村旅游商品开发现状分析
1.旅游商品资源种类多,但自主品牌知名度不够
可供黄冈乡村旅游开发的旅游商品资源丰富,其中农副土特产品和旅游工艺品品种最多。目前这些农副产品多是初级农副产品,大多未进行深度加工和包装,附加值低。
从旅游商品功能方面看,黄冈旅游商品资源主要涉及旅游业的吃、穿方面,这些旅游商品资源中以具备“食”的功能的旅游商品资源最丰富,这也是和黄冈的农业基础以及历史人文环境密不可分的。而具备其它功能诸如旅游者精神体验方面的不多,比如旅游纪念品中红色文化的图书出版物内容和形式都比较单一,推广面不够。
从旅游商品的知名度上来看,“东坡肉、东坡饼”具有全国乃至世界知名效应,但黄冈本地没有生产、加工东坡肉、东坡饼的大型企业,具有黄冈品牌、大别山品牌的东坡肉、东坡饼知名度不够。
2.旅游商品层级体系较完整,但没有形成拳头产品
旅游商品层级一般来说分为三个层级,第一层级是地域标志性产品;第二层级是重要产品,是在独特性、影响力和形成产业规模能力三个要素中,一个或几个要素逊于上一层级的列入此层级;第三个层级是第一、第二层级之外的所有具有地方特色的产品都可纳入这一层级,既包括以当地土特产和民族民间工艺为资源开发的产品,也包括结合地域特色,或融入地方文化元素,根据市场需求而精心打造的小纪念品。
黄冈旅游商品开发虽然处于起步阶段,但旅游商品的层级体系还比较完整,特别是第一层级的地域标志性产品种类多、数量大。截止2013年年初,黄冈市已有黄州萝卜、红安苕、罗田板栗、巴河莲藕等28个产品获得国家地理标志产品的认证和保护,其数量居全省地理标志保护产品总数的三分之一,稳居全国地级市的前列。从旅游商品层级体系来看,第一层级的地域标志性产品数量多,种类广,但是28种地理标志性产品中有一大部分没有企业使用其地理标志性产品标志,剩余的产品中有企业使用其地理标志的也只有少数几家。因此,处于第一层级的地域标志性产品目前还只是处在申请商标保护阶段,没有形成自身的拳头产品。第二层级和第三层级的旅游商品更是处在“养在深闺人未识”的初级阶段。
3.文化底蕴深厚,但文化深度开发不够
黄冈旅游商品资源多集中在地方土特产资源方面,这也符合了黄冈基本经济情况(以农业为主的大市)。黄冈历史悠久,人文底蕴浓厚,黄冈旅游商品资源很多都具有独特的文化渊源,或和历史名人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比如:“东坡肉、东坡饼”都是和苏轼贬居黄州四年期间有关,代表了苏轼和黄冈之间剪不断的因缘;或拥有一个美丽的故事,并且这个故事也是中华以及黄冈文化的,如:武穴酥糖;或者拥有一定的国际国内文化认知度,比如:罗田的板栗、浠水安息香,具有养身保健的认知。
旅游商品资源本身蕴含文化底蕴,但是文化的挖掘深度不够,知名度不高,文化推介效果还不明显,经济效益难以体现。这方面政府应该承担主要的宣传、推广作用。
4.产业经济功能显现,但深加工产品少
黄冈旅游商品经济的发展已经取得了初步的成效,特别是处于旅游商品第一层级的地理标志性产品经济效益开始初步显现。到2012年,黄冈市英山云雾茶、罗田板栗、九资河茯苓、罗田甜柿、黄州萝卜等20多个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就实现系列产值41.5亿元,带动农民增收16.2亿元。
黄冈乡村旅游商品资源如前所述,以农副土特产品为主。在生产、加工、包装等环节上处于粗放式发展,农副土特产品生产规模不大,深加工、精包装产品少,价格和产业链优势很难体现。
三、黄冈乡村旅游商品开发建议的对策
(一)发挥政府的引领推进作用
1.培育乡村旅游市场
从国际乡村旅游发展的经验看,未来的方向应该是休闲度假和康体娱乐。第二住宅、分时农业、滑雪、会展、节事等产品会越来越成为乡村度假的主要吸引物。由此必然带来乡村旅游商品的转型升级,体验性强、地方特色突出、绿色环保、乡土风味和时代性乡村旅游商品必然受到旅游者亲睐。
此外,努力开发新的旅游商品的同时,注重现有旅游商品的形象塑造,统一旅游商品形象、使旅游商品形象的塑造符合旅游目的地形象。这需要政府发挥其在公共形象、广告宣传方面的影响力,作为旅游业和旅游商品业的助推剂。
2.引领乡村旅游内涵式发展
政府在旅游开发商,过分重视景区的建设,忽视旅游商品的开发。旅游商品的开发是旅游业由粗放式发展走向内涵式发展的必然道路,也是我国旅游业由大众观光型向度假型转变的趋势所决定。
政府介入,合理引导农村旅游商品的规范化发展是农村旅游商品开发工作的重中之重。在此基础上,政府应该发挥其引领指导作用,出台政策支持农民生产农副土特产品等旅游商品,充分挖掘民间可用的旅游商品资源,特别是在民间传统手工艺等方面,应该努力树立和培养手工艺大师,让传统技术得到传承的同时也带来相关的经济效益。此外,政府应该扶持本地旅游商品企业,为本地旅游商品走出黄冈、走向全国创造条件。
(二)加大地理标志产品的旅游商品化进程
地理标志旅游商品不仅蕴含了旅游目的地文化,最主要的是地域标志性产品是一地旅游形象、旅游宣传的重要表现形式。地理标志是公有资源,其所有权属于原产地保护地的政府所有。一个地理标志产品,往往承载着一个地区的文化和历史,是一个地区的对外宣传的“名片”。市场经济下的人民政府,不仅要坚决贯彻好国家的政策,更要懂得市场经济的运行规律,以经济学的理论指导政府工作,把地理标志产品特色经济的发展提高到整体营销的角度,进行深度的政府营销工程。
这一方面要求提高地理标志产品本身质量,扩大地理标志产品规模,增强地理标志产品技术含量,提高其准入标准;另一方面强化地理标志产品和旅游商品转化的力度,包括鼓励地理标志商标使用企业深加工产品,鼓励生产企业把产品销售到旅游商品超市、景区旅游商品商店;组织旅游商品展销会,并在旅游商品展销会上包装、推荐该种旅游商品。
期刊库(http://www.zgqkk.com),是一个专门从事期刊推广、投稿辅导的网站。
本站提供如何投稿辅导,寻求投稿辅导合作,快速投稿辅导,投稿辅导格式指导等解决方案:省级投稿辅导/国家级投稿辅导/核心期刊投稿辅导//职称投稿辅导。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投稿辅导_期刊发表_中国期刊库专业期刊网站无关。投稿辅导_期刊发表_中国期刊库专业期刊网站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投稿辅导服务咨询与期刊合作加盟
陆老师联系QQ:
蒋老师联系QQ:
刘老师联系QQ:
联系电话:18015016272
17327192284
投稿辅导投稿邮箱:zgqkk365@126.com
期刊推荐
- 《课程教育研究》 旬刊 国家级
- 《网络空间安全》(信息安全与技术)月刊 国
- 《价值工程》旬刊 国家级 科技统计源期刊
- 《高教论坛》 月刊 省级
- 《法制与社会》旬刊 省级
- 《中国教育学刊》月刊 14版北大核心
- 《语文建设》 旬刊 14版北大核心
- 《中国绿色画报》 月刊 国家级
- 《社科纵横》季刊 社科类优秀期刊
- 《求索》月刊 14版北大核心期刊
- 《财会月刊》旬刊 14版北大核心
- 《艺术品鉴》 月刊 省级
- 《中华建设》月刊 国家级 建设类优秀期刊
- 《教学与管理》旬刊 北大核心
- 《当代经济》 旬刊 省级
- 《新课程研究》旬刊 省级 教育类优秀学术期
- 《文教资料》 旬刊 省级
- 《学术界》 月刊 双核心
- 《吉林教育》旬刊 省级 教育类学术期刊
-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月刊 14版北大核心
- 《继续教育研究》月刊 北大核心期刊
- 《财经界(学术版)》半月刊 国家级
- 《电影评介》半月刊 14版北大核心
- 《公路交通科技》 月刊 北大核心
- 《新闻传播》月刊 省级 新闻类优秀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