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库

教育   经济   科技   财会   管理   
医学   法学   文史   工业   建筑   
农学   水利   计算机   更多>>
 首 页    论文大全   论文精品    学术答疑    论文检测    出书咨询    服务流程    诚信通道    关于我们 

权威与权限(2)

人气指数: 发布时间:2014-03-12 14:31  来源:http://www.zgqkk.com  作者: 丁雪琴
分享到:

 

  2.2.2将公众的档案利用权与档案公布权相分离。《档案法》第二十二条规定:“属于国家所有的档案,由国家授权的档案馆或有关机关公布;未经档案馆或有关机关同意,任何组织和个人无权公布。”这项规定表明公民可利用已开放的档案,但不得自由公布档案。根据信息权利理论,“知的权利”与“传的权利”是不可分离的。如果法律规定公民具有利用档案的权利,公民就应该必然具有传播档案信息的权利。

  2.3对私人档案的监控与私人档案所有权。

  2.3.1对私人档案保管权的限制。《档案法》第十六条规定:“对于保管条件恶劣或者其他原因被认为可能导致档案严重损毁和不安全的,国家档案行政管理部门有权采取代为保管等确保档案完整和安全的措施,必要时可以收购或者征购。”这条规定反映了在部分情况下私人档案所有者却不能按照自己的意志占有档案,而必须交予国家进行代保管。

  2.3.2对私人档案处置权的限制。《档案法》第十六条规定:“对国家和社会具有保存价值的或者应当保密的集体和私人档案,档案所有者可以向国家档案馆出卖,向国家档案馆以外的任何单位或者个人出卖的,应当按照有关规定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档案行政管理部门批准,严禁倒卖牟利、严禁卖给或者赠送给外国人。”按照这条规定,私人档案所有权虽归私人拥有,但并不意味着私人档案可被所有者随心所欲地加以处置,其处置权是在国家监控范围内行使的。

  2.4档案建构主流社会记忆与边缘群体参与社会记忆和身份形成的诉求。档案是权力的产物,而记忆扎根于档案。当权者通过借助档案而留存于史,同时有意识地消除那些被压迫群体社会记忆的存在。斯特德曼在《记忆空间》中写道:“倘若发现档案馆里有很多缺漏、空白或编目补全、文件被不适当的销毁,请不要感到吃惊。”由此可以看出,由于权力因素介入,社会记忆是有选择性社会记忆,是强化官方叙述记忆而忽略边缘化人群记忆。随着公民意识觉醒,他们开始记录并探寻自己的声音。公民对参与建构社会记忆诉求,从本质上体现了对传统权力因素的抵抗。

  3构筑化解档案权力与档案权利冲突的完善机制

  3.1利用档案权利制约档案权力。由于信息在各种权力和权利持有者之间的不对称性,权利的发挥是在权力的特权之下的。为平衡二者间的关系,应建立健全监督和制约机制,加强对档案权力运行的监督。同时,公民要积极行使监督权,尤其是在政务信息公开中,加强对政府各部门政务信息公开的监督。

  3.2积极发挥档案权力对档案权利的保障作用

  3.2.1国家层面:○1转变档案观念。首先是立法观念的转变。在法规制定时突出公民档案权利的地位,设置更多权利保障的规定。其次是服务观念的转变。档案馆要以保障公民利用权、满足公众档案信息需求为目的。○2协调各有关档案法规政策间的关系,使之相互衔接。档案法律法规要明确只有在档案包含的信息不宜公开时,公民的知情利用权才应受到限制。○3明晰档案开放公布中的各权力主体及其权责。围绕着档案开放公布问题,国家要对权力主体的权力和责任的内容作详细规定,适度扩大公民的档案公布权限。

  3.2.2档案工作者层面:○1要承认自己拥有的权力。档案工作者在档案形成过程中难免会带有行为的主观性。○2提供利用中的解释权。档案一旦被销毁,就再也没有复原的可能。因此,档案行为的所有方面,从鉴定的选择到网址的强调,从著录的叙述到保管文件的标准,档案工作者应该解释他们为什么要选择、采用什么样的选择标准、基于什么价值观念、采用了什么方法、反映了档案工作者个人怎样的价值。○3将档案权力控制合理化。档案的权力既可作为社会控制的工具,又可作为社会参与的工具。档案工作者要开发更多与公众利益相关的档案来提高档案的社会参与功能,努力使得拥有的权力让社会更加公正。○4积极主动建构和传播记忆,并发动更多的主体参与其中。南希·巴特蕾指出:“档案工作者应该考虑担当‘庇护人和中介者’,对那些被划定在现代单一民族国家之外的、遭淘汰的、不断流动的群体给予关照。”[6]首先,这种记忆建构既能强化档案的社会参与功能,还能维护社会记忆的完整;其次,档案是关于分享记忆的。档案工作者要积极地传播档案中蕴含的记忆和知识,帮助社会群体找到认同并由此获得力量。

  3.3用制度来规范档案权力和档案权利。首先,政府在制度设计中应保持价值中立的原则,尽量统筹各利益主体的利益,提高档案权力与档案权利的契合度。其次,制定公民档案权利的救济制度。要设置一些必要的救济手段,使权利受到侵害的被监管者能够得到救济,保障公民利用档案的合法权利能够实现。

  参考文献:

  [1]陆阳.权力的档案和档案的权力[J].档案学通讯,2008(5):19.

  [2]库克.铭记未来——档案在记忆建构中的作用[J].档案学通讯,2002(2):74.

  [3]贝思J.辛格著,王守昌等译.实用主义、权利和民主[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1:38.

  [4]卓泽渊.法治国家论[M].北京:中国方正出版社,2001.P12.

  [5]高畅,蒋卫荣.公权与私权的平衡:公民利用档案充分实现必要条件[J].档案学通讯,2007(3):11.

  [6]NnacyBartleet.ArchivesasMediatorsintheProductionofKnowledge[J].Spring1997:2.

 


期刊库(http://www.zgqkk.com),是一个专门从事期刊推广、投稿辅导的网站。
  本站提供如何投稿辅导,寻求投稿辅导合作,快速投稿辅导,投稿辅导格式指导等解决方案:省级投稿辅导/国家级投稿辅导/核心期刊投稿辅导//职称投稿辅导。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投稿辅导_期刊发表_中国期刊库专业期刊网站无关。投稿辅导_期刊发表_中国期刊库专业期刊网站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QQ在线咨询
投稿辅导热线:
180-1501-6272
微信号咨询:
fabiaoba-com
咨询电话:18015016272 投稿邮箱:zgqkk365#126.com(#换成@)
本站郑重声明:文章只代表作者观点, 并不意味着本站认同。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请核实,风险自负。
部分作品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或相应的机构   若某篇作品侵犯您的权利,请来信告知.版权:周口博闻教育咨询有限公司 
Copyright © 2005-2023 . 期刊库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