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库

教育   经济   科技   财会   管理   
医学   法学   文史   工业   建筑   
农学   水利   计算机   更多>>
 首 页    论文大全   论文精品    学术答疑    论文检测    出书咨询    服务流程    诚信通道    关于我们 

全媒体时代平面媒体的跨越

人气指数: 发布时间:2014-03-15 15:44  来源:http://www.zgqkk.com  作者: 梁超
分享到:

 

  摘 要 当今世界,数字技术飞速发展。曾经的“宠儿”平面纸媒饱受网媒和移动互联网的冲击,步履维艰。本文分析了纸媒、网媒的各自特点和生存状况,从纸媒的机制、内容、形式和新闻摄影等方面提出了新的应对之策,为纸媒的创新跨越,提出了自己的探索和观点。

  关键词 平面纸媒 多媒体 新闻摄影

  中图分类号:G230 文献标识码:A

  在当今信息高速发展时代,传统平面纸媒饱受网络技术和数字技术双重背景下的新媒体带来的挑战和压力,广告及发行量停滞下滑,发展步伐举步维艰,报业生存受到影响。就受众而言,纸媒的老一代读者已步入中晚年,而当今之70后、80后则是纸媒和电子媒体交替阅读的主要受众, “90后”受众则是使用新媒体的主力军。新媒体已渐渐成为炙手可热的新物种。为了适应变化求生存,传统媒体也争相布局新媒体。自2011年起,长报集团就将发展重点锁定在报网互动、全媒体发展的方向上,充分体现了传媒人与时俱进数字化转型的新思路。

  2006年12月29日,一则消息震惊全球新闻界,创办于1645年的世界上最古老的报纸——《瑞典国内邮报》停止印刷版的发行,这家有361年历史的报纸最后发行量只有约5000份。传播技术、竞争格局、受众资源以及制度环境的变化,使得传统报业面临严峻的生存危机。去年底,美国老牌周刊类杂志《新闻周刊》也停止出版印刷版杂志,全面转向数字版。《新闻周刊》不是倒下的第一个纸媒,也不会是最后一个。《21世纪经济报道》汽车主编徐锋认为,就报纸领域而言——行业报已到癌症晚期,会先死;都市报看似身强体壮,说不定哪天就心梗,危险指数排第二;财经报纸有病兆,不化疗就死;杂志是天生精瘦不像报纸般虚胖,只要走精品路线就会有幸存者。笔者认为,平媒的生存发展并未到如此危机的地步,平媒的数字化转型发展和改革创新是今后发展必然的战略选择。湖北省纸媒相继开办的网站:长江网、汉网、荆楚网和大楚网等本地综合网站已越来越受到读者的青睐,南方都市报打造的“无处不在”的全媒体集群迈出了全媒体坚实的脚步。

  1 从报网互动到报网融合

  传统纸媒的特点是:利用自己高素质的编辑记者的强大实力将新闻和社会选题做深,做精,对新闻和各种信息碎片进行整合、扩展,还有收藏、查阅、证据的特点。网络的特点则是速度快,内容广,参与性强,信息来源丰富。业内人士普遍认为,随着网络和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信息的传播方式和渠道发生了颠覆性的改变,大大分流了受众的信息消费选择和客户的广告投放,这些不能不对平媒的长远发展造成影响。中国传媒大学传播副院长刘昶对此表示了不同看法: “传播学的研究反而表明,买报纸的人很多是网民。不是因为上了网大家都不买报纸杂志了,而是因为上了网,大家才去买报纸杂志。互联网的消息都是短平快的,迅速但流于肤浅,要解读这些消息,只能通过纸媒的深度阅读。以《南方都市报》的读者为例,读者“触网”比例很高,现代纸媒的受众,更多的是“报网复合受众”。并且,报纸受众与网络受众相比,学历更高、消费能力更强、购买欲望更强,在《南方都市报》的读者中,25~44岁的中青年读者合计占78%,社会精英阶层和白领读者比例为59%,是消费市场的主流消费群体。”①

  可见,业内传媒专家仍然认为纸媒探索从报网的互动到全面融合的必然性。报网互动就是传统的平面媒体与网络媒体的优势互补。而“报网融合”,不仅包括了媒介形态和内容的融合,还包括了对媒介功能、传播手段、机制、组织架构和团队等多个要素的融合。它已不是报与网的简单组合,而是通过报网资源的重新配制和内容的实质互动,打造全媒体的传播平台,达到报网互赢的多重效应。报网互动和融合体现在三个方面:

  1.1 机制创新,从内部疏通信息渠道

  近几年,一些纸媒与网站逐步探索在机制上的进一步创新融合。比如将报纸和新媒体部的要闻编辑部整合为全媒体编辑部,挖掘编辑潜力,使之横跨平媒与网媒的生产。整合后,避免了采编人员的重复工作和资源的分散乃至浪费,编辑部24小时全天候进行稿件资源整合,经由平面媒体、网站媒体、手机快报、微博播报和广电新闻等编辑人员对素材进行编排和加工,制作成适于推送到不同渠道的新闻产品,使源源不断的高品质新闻产品同时或先后在不同终端上呈现,满足了不同用户的需求:手机终端、户外LED屏幕和电子阅报栏完成报纸发行外的有效覆盖,结合报纸所呈现出的深度报道,共同构建新闻无间断24小时全天候传播的创新报道模式。

  1.2 内容创新,纸媒转型之核

  新媒体的崛起,迅速改变着传媒格局和传播秩序,推动着传统媒体向全媒体业态转型。眼下,我国传媒界出现两个主要的舆论场,一是各级党报、党刊、电台、电视台及其附设网站形成的主流舆论场;二是网络、手机及微博、微信等自媒体平台形成的民间舆论场。纸媒向全媒体转型不是赶网络时髦,也不是简单把采编部门换个名就能够成功。身为党报,只有打通两个舆论场,以新颖、可信、有价值、接地气的内容广泛赢得读者的喜爱,才谈得上转型成功。比如即时新闻,经过核实的新闻迅速地在附设网站、官方微博、手机报和户外LED等全面刊发,给读者提供快阅读、浅阅读。纸媒在发挥记者深度采访,对热点信息和老百姓关心的话题进行深度挖掘和政策解读。将网络的速度、宽度和互动度的优势与主流传媒的深度、高度、信度优势相融合,赢得读者不同的阅读兴趣。同时,纸媒还可以从内容的大而全转型为专而精路线。南方报业传媒集团的改革经验显示,他们设立了网络问政平台,对读者关心的民生问题的政策解读等重大热点问题进行深度报道,以党报党刊的权威可信度赢得读者,也筛选掉了网络大量的无用信息和谣传信息,深受读者欢迎,并且被评为20届中国新闻奖一等奖。②可见,对全媒体转型中的内容创新,就是能对同一个新闻内容,提供不同的传播渠道和阅读体验,这才是全媒体时代平媒的最大进步。加强报网联动,改善传统报道操作手段;从“质”和“量”上强化原创新闻、独家新闻;不遗余力地贩卖观点,发挥深度优势,做好深度性报道。现在,网络媒体在使用传统纸媒资源的同时,扩大了纸媒的影响力,而传统纸媒也可以充分利用网络信息,更好地借鉴网络的互动模式。

  1.3 形式创新,实现利益最大化

  业内有专家统计:报网互动的具体措施归纳起来有十种:(1)报网开设同名栏目;(2)报网采用类似的版面设计;(3)报网共同聚焦报道重大事件;(4)“以报带网”、“报网互动”地进行跨媒体新闻配置;(5)用视频新闻拓展报网互动新空间;(6)网上互动访谈与报纸版面内容形成无缝结合;(7)利用网络进行问卷调查;(8)网络成为报纸的新闻源;(9)网站为传播报纸信息提供新平台,网民为报纸选择稿件;(10)报网联手实施“广告套餐”。


期刊库(http://www.zgqkk.com),是一个专门从事期刊推广、投稿辅导的网站。
  本站提供如何投稿辅导,寻求投稿辅导合作,快速投稿辅导,投稿辅导格式指导等解决方案:省级投稿辅导/国家级投稿辅导/核心期刊投稿辅导//职称投稿辅导。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投稿辅导_期刊发表_中国期刊库专业期刊网站无关。投稿辅导_期刊发表_中国期刊库专业期刊网站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QQ在线咨询
投稿辅导热线:
180-1501-6272
微信号咨询:
fabiaoba-com
咨询电话:18015016272 投稿邮箱:zgqkk365#126.com(#换成@)
本站郑重声明:文章只代表作者观点, 并不意味着本站认同。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请核实,风险自负。
部分作品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或相应的机构   若某篇作品侵犯您的权利,请来信告知.版权:周口博闻教育咨询有限公司 
Copyright © 2005-2023 . 期刊库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