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中国NEET族的成因及对策
[摘要]NEET族在中国的出现一度引起各界广泛关注,也成为不可回避的社会问题。NEET族代表了我国改革开放后,人口政策实施以来,一批青年的另类生活方式,若不引起社会及政府相关部门的重视,势必将引发一系列的社会问题。对这一特殊群体,应采取家庭、学校教育、心理辅导以及政府引导等方案,多管齐下,使NEET族自身思想认识的不断提高,融入社会,将逐步缓解并最终彻底解决NEET族问题。
[关键词]NEET族;特征;产生的原因;对策
【中图分类号】G645.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4244(2014)01-210-2
近年来,我国社会上悄然出现了这样一批年青人,他们在接受义务教育之后,既不考虑继续升学深造,也不考虑择业,也不参加职业教育培训,继续依靠父母养活。这种现象,并非只有我们国家独有,在其他发达国家早已存在。在最早起源的英国,这些人被称之为“NEET族”,而在我国称之为“啃老族”。
一、中国NEET现象的出现及可能引发的社会后果
自二十世纪八十年代英国首先发现NEET这一社会现象以来,美国、日本以及欧洲等国家和地区也相继出现,一度成为困扰各国的严重社会问题。该群体在中国的出现,首先引起各界媒体对这一现象的报道,媒体对NEET族有一些边缘性的称谓,如“傍老族”、“啃老族”、“粘一族”,它们的共同内涵是长大不能自立,仍然依靠父母养活。关于中国NEET族的数量,目前没有官方权威统计,但其日益增多的趋势已非常明显,结构也更加复杂。有学者认为,随着就业压力增大,以及独生子女逐渐成年,中国“啃老族”的队伍还将扩大。随着中国人口逐步进入老龄化,“啃老族”很可能成为影响未来中国家庭生活的“第一杀手”,形势十分严峻。
NEET族的出现是时代的产物,也是社会现代化的代价之一。就短期来看,NEET族或者安居家中,或者结伴而行,似乎对社会没有严重危害,但是当这类人数目众多且NEET现象为大部分青年所接受时,就会引发一系列社会问题:第一,对于青年自身来讲,影响正常世界观、人生观、道德观的确立,阻碍青年正常发展;第二,对于NEET族的家庭来讲,子女长期啃老会加速家庭经济的危机,家庭气氛连带受到影响,家庭不美满,给家人带来沉重的物质和精神负担;第三,对于整个社会而言,NEET族的增加一方面会导致社会劳动力资源减少,经济增长率下降,税收减少,影响社会系统的正常更替;另一方面会导致社会不安定因素增加,犯罪率上升,影响和谐社会的构建。从西方社会发展历程来看,NEET族引发的社会后果其严重性比上述列举有过之而无不及,因此,如何遏制NEET族在我国产生,防患于未然必须严肃思考,提早防范。
二、中国NEET族产生的原因
(一)我国社会结构转型及人口政策调整,就业压力巨大
我国社会结构正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型,进而向后现代社会转型,同时还伴随我国经济体制的转轨和人口政策的重大调整。而随着信息产业的到来,自动化程度提高,新型行业还未充分发展,难以提供大量的就业岗位,技术革命、产业转型已开始要求工业向市场吐出劳动力资源。此时大量高校毕业生以及来自农村的务工人员涌入城市,而工业需求人口有限,短时间内难以全部吸收。我国的国企改革、农业劳动者的城市化进程,加快了就业市场的劳动力供给步伐,需要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的农村富余劳动力逐年增多,以致我国每年城镇新增劳动力供大于求。NEET族面对来自于下岗工人和农村劳动力双重溢出所带来的竞争压力,而NEET族的实践能力不如下岗工人,吃苦精神不如农村劳动力,即便是次级劳动力市场他们也常处于被排斥的边缘,就业压力巨大。随着高校毕业生初次就业率逐年下降,NEET族的队伍将日益壮大。而一旦沦为NEET族,其就业竞争力将大打折扣,如果是知识技能型的工作,同等情况下,用人单位宁肯收录应届毕业生也不要NEET族,因为应届毕业生的专业知识结构最新,而NEET族已经中断,即使是纯体力劳动,也是要吃青春饭,而NEET正在丧失的,就是年轻的资源。
(二)家庭溺爱,青年依赖性强
我国推行计划生育政策以来,大部分为独生子女家庭,NEET族中绝大部分是最初的几代独生子女,自小受到父母的百般呵护,从来没有受过任何委屈,适应社会的能力较差。受传统观念影响,父母对孩子的期望,在社会化过程中产生了偏差,“大多数父母在抚养孩子的过程中,更关心孩子生理性健康,比如衣着是不是避寒保暖,膳食是不是营养可口,而忽略了孩子人格是否成熟等精神性健康,不注重孩子的独立性、自我奋斗、家庭责任观的培养”。也正是这种根深蒂固的传统观念,造就了NEET族“在父母面前永远是孩子”的性格依附心理,使得他们从精神上无法“断奶”、经济上难以独立,依赖心理严重,无法满足社会对个体独立性的要求,只能无奈地选择远离社会。
期刊库(http://www.zgqkk.com),是一个专门从事期刊推广、投稿辅导的网站。
本站提供如何投稿辅导,寻求投稿辅导合作,快速投稿辅导,投稿辅导格式指导等解决方案:省级投稿辅导/国家级投稿辅导/核心期刊投稿辅导//职称投稿辅导。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投稿辅导_期刊发表_中国期刊库专业期刊网站无关。投稿辅导_期刊发表_中国期刊库专业期刊网站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投稿辅导服务咨询与期刊合作加盟
陆老师联系QQ: 913775405(普刊)
蒋老师联系QQ: 867306987(核心)
刘老师联系QQ: 271374912(核心)
联系电话:18015016272
17327192284
投稿辅导投稿邮箱:zgqkk365@126.com
期刊推荐
- 《课程教育研究》 旬刊 国家级
- 《网络空间安全》(信息安全与技术)月刊 国
- 《价值工程》旬刊 国家级 科技统计源期刊
- 《高教论坛》 月刊 省级
- 《法制与社会》旬刊 省级
- 《中国教育学刊》月刊 14版北大核心
- 《语文建设》 旬刊 14版北大核心
- 《中国绿色画报》 月刊 国家级
- 《社科纵横》季刊 社科类优秀期刊
- 《求索》月刊 14版北大核心期刊
- 《财会月刊》旬刊 14版北大核心
- 《艺术品鉴》 月刊 省级
- 《中华建设》月刊 国家级 建设类优秀期刊
- 《教学与管理》旬刊 北大核心
- 《当代经济》 旬刊 省级
- 《新课程研究》旬刊 省级 教育类优秀学术期
- 《文教资料》 旬刊 省级
- 《学术界》 月刊 双核心
- 《吉林教育》旬刊 省级 教育类学术期刊
-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月刊 14版北大核心
- 《继续教育研究》月刊 北大核心期刊
- 《财经界(学术版)》半月刊 国家级
- 《电影评介》半月刊 14版北大核心
- 《公路交通科技》 月刊 北大核心
- 《新闻传播》月刊 省级 新闻类优秀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