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动儿童阅读缺失与图书馆服务对策
[摘要]社会转型过程中产生的流动儿童群体存在着阅读缺失的状况,图书馆在为这一群体进行阅读服务方面有不容推卸的责任。本文分析了流动儿童阅读缺失的原因,探讨了图书馆为流动儿童阅读服务的具体对策,提出了开展流动儿童阅读服务的思考。
[关键词]流动儿童;弱势群体;阅读缺失;图书馆
%,且有增长的趋势。在这些流动儿童中户口性质为农业户口的流动儿童占80.35%,据此全国有农村流动儿童达2 877万[1]。流动儿童大多集中在中东部发达地区。
1流动儿童阅读缺失及成因
1.1 关于阅读缺失
阅读是通过文字、画面等渠道去获取知识,获得精神满足的自主行为。《中国大百科全书(教育卷)》将“阅读”解释为是“一种从书面语言中获得意义的心理过程”。可见阅读是一种通过信息和知识载体去获得精神财富的过程。
阅读缺失就是阅读动机、阅读数量、阅读内容、阅读技能等方面的不足。“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能阅读日常的书报杂志,能初步鉴赏文学作品,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能借助工具书阅读浅易文言文。背诵优秀诗文240篇(段)。九年课外阅读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学会使用常用的语文工具书。初步具备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积极尝试运用新技术和多种媒体学习语文。”教育部制定《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为衡量阅读缺失与否提供了一定的参照标准。
据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最新公布的第十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数据显示,0—17周岁未成年人图书阅读率为77.0%,比2011年有所下降,未成年人的人均图书阅读量也较2011年有所降低,仅为5.49本[2]。而流动儿童更是因为社会环境、家庭条件、就读学校等诸多原因造成阅读缺失,享有的公共文化产品不足,文化教育素养与同龄城市儿童相比偏低,属于阅读困难群体。流动儿童的阅读缺失会影响他们的身心健康,而他们的文化程度和身心健康直接影响着我国城市未来建设者的素质水平,影响着城市的精神文明建设。
1.2 制约流动儿童阅读的因素
1.2.1 社会环境影响流动儿童阅读的兴趣。流动儿童随父母务工,因房租价格原因多居住在城乡结合部、廉租房、城中村或者建筑工地等场所。居住地外部环境鱼龙混杂、缺少健康向上的文化娱乐场地、氛围。流动儿童出门眼中就充斥着非法网吧、歌舞厅、棋牌室等,耳濡目染,容易养成不良的兴趣和习惯。阅读在这些五光十色的诱惑面前更是难以吸引流动儿童的目光,他们无法静下心来进行阅读,身心成长得不到健康的引导。
除受居住地周围环境影响外,光碟、电视、网络等这些以视听为主的信息接收方式也同时影响着流动儿童对阅读的兴趣,使其阅读能力退化。
1.2.2 家庭条件限制流动儿童阅读的需求。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流动儿童家庭经济负担相对较重,家庭会有多个子女。在温饱线上挣扎的流动儿童没有经济能力购置“心灵鸡汤”和“精神食粮”,教科书就是他们的读物。不知“阅读”为何物的流动儿童何来阅读需求?
流动儿童家长大多为体力劳动者,每天疲于工作,照顾教育子女的精力不足,甚至有些流动儿童还要承担部分力所能及的家务。家长受教育程度不高,自身都没有阅读的习惯、行为,教育观念为“重养轻教”,无法对子女的学习、阅读进行引导和帮助。
1.2.3 学校资源缺乏降低流动儿童阅读的行为。流动儿童因学籍原因大多就读民办学校、农民工子弟学校或者城市边缘的公立学校。这些学校经费投入、校舍场馆、设施设备、师资力量、教学理念、课程设置等方面与其他学校相比均有一定差距,甚至有些还存在安全问题。也因为这些原因,学校没有力量来关注学生的阅读状况,开展阅读活动,推动流动儿童的阅读行为产生和持续。以桂林市为例,2007—2012年,桂林市仅秀峰、七星、象山、叠彩4城区就有5所民办小学因为场地简陋、租赁合同到期、师资配备不足、校舍安全不达标等原因停办或被撤销[3]。
2图书馆为流动儿童阅读服务的对策
《公共图书馆服务发展指南》指出:“图书馆必须确保那些由于某种原因不能得到主流服务的少数群体也能够平等地享受到各种服务。”因此,图书馆作为公益性文化服务机构,有义务通过各种实践推动流动儿童的阅读服务,保障他们平等获取知识与信息的文化权利,为维护社会的信息公平、促进社会和谐方面发挥作用。
大部分图书馆为包括流动儿童在内的少儿读者专辟场地,开设阅览区域,解决流动儿童在家在校缺少阅读场所的问题,并组织“图书馆一日游”、体验阅读等参观活动,鼓励流动儿童走进图书馆,了解图书馆的功能,感受馆内的阅读氛围,同时通过开展一系列延伸服务,不断培养流动儿童的阅读兴趣,让其享受阅览的乐趣,产生阅读的内在动机,提高阅读的能力。
2.1 上门提供阅读资源,培养管理员队伍
大多流动儿童居住、生活地在城市边缘,离图书馆较远。图书馆可以积极与学校联系,建立图书外借流通点,定期或不定期地派人送书上门,增补更换图书,并为开展阅读活动提供指导。在流动儿童聚居地、学校设立图书漂流点,流动图书车的使用等方式也能流动图书、交换阅读,是提高流动儿童阅读资源的有力补充。除提供阅读资源外,图书馆有责任利用自身专业人才队伍优势承担起指导流动儿童学校图书室的运作、管理,帮助其建立学生图书室,培训图书管理员具备图书管理的基本知识。
期刊库(http://www.zgqkk.com),是一个专门从事期刊推广、投稿辅导的网站。
本站提供如何投稿辅导,寻求投稿辅导合作,快速投稿辅导,投稿辅导格式指导等解决方案:省级投稿辅导/国家级投稿辅导/核心期刊投稿辅导//职称投稿辅导。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投稿辅导_期刊发表_中国期刊库专业期刊网站无关。投稿辅导_期刊发表_中国期刊库专业期刊网站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投稿辅导服务咨询与期刊合作加盟
陆老师联系QQ: 913775405(普刊)
蒋老师联系QQ: 867306987(核心)
刘老师联系QQ: 271374912(核心)
联系电话:18015016272
17327192284
投稿辅导投稿邮箱:zgqkk365@126.com
期刊推荐
- 《课程教育研究》 旬刊 国家级
- 《网络空间安全》(信息安全与技术)月刊 国
- 《价值工程》旬刊 国家级 科技统计源期刊
- 《高教论坛》 月刊 省级
- 《法制与社会》旬刊 省级
- 《中国教育学刊》月刊 14版北大核心
- 《语文建设》 旬刊 14版北大核心
- 《中国绿色画报》 月刊 国家级
- 《社科纵横》季刊 社科类优秀期刊
- 《求索》月刊 14版北大核心期刊
- 《财会月刊》旬刊 14版北大核心
- 《艺术品鉴》 月刊 省级
- 《中华建设》月刊 国家级 建设类优秀期刊
- 《教学与管理》旬刊 北大核心
- 《当代经济》 旬刊 省级
- 《新课程研究》旬刊 省级 教育类优秀学术期
- 《文教资料》 旬刊 省级
- 《学术界》 月刊 双核心
- 《吉林教育》旬刊 省级 教育类学术期刊
-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月刊 14版北大核心
- 《继续教育研究》月刊 北大核心期刊
- 《财经界(学术版)》半月刊 国家级
- 《电影评介》半月刊 14版北大核心
- 《公路交通科技》 月刊 北大核心
- 《新闻传播》月刊 省级 新闻类优秀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