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库

教育   经济   科技   财会   管理   
医学   法学   文史   工业   建筑   
农学   水利   计算机   更多>>
 首 页    论文大全   论文精品    学术答疑    论文检测    出书咨询    服务流程    诚信通道    关于我们 

现代有轨电车中的无障碍人性化设计探析(2)

人气指数: 发布时间:2014-04-01 16:47  来源:http://www.zgqkk.com  作者: 邬好霞等
分享到:

 

  (一)车门区域无障碍人性化设计

  1.上车协助手段设计

  关于现代有轨电车上车辅助手段设计我们可以借鉴常规交通工具协助方式,常规交通工具上车协助手段主要有导板与起降装置两种。

  导板。导板就是在现代有轨电车乘客上车车外区域与电车之间架设的协助装置。导板的设计既要注意实用性,也要考虑美观。导板要注意发挥无障碍人性化设计的价值,包括导板的高度、坡度、宽度等,同时兼顾不同乘客类型,如步行、残疾车通行等。在导板边缘两侧要设计醒目的危险警示标志,对人们起到有效的警告作用。另外,导板在不使用时要考虑好收缩位置,不能形成新的通行障碍。

  起降装置。该装置主要在导板难以发挥效用时起着辅助上车的作用,该装置通过升降手段方便特殊乘客群的特殊需要,例如不能自主前行的轮椅。起降装置要考虑平台的宽度、长度、承载力等,开关设计要便于操作与识别,为了防止机械出现障碍,还要充分考虑应急操作装置与呼救按钮等,实现现代电车无障碍人性化设计。

  2.车门设计

  有轨电车车门设计可使用传统的液压气动装置,车门宽度设计上在遵循科学性原则上要考虑车门宽度的数值量化,以确保特殊群体能够进入,例如残疾车、轮椅、婴儿车等通行宽度,实现无障碍人性化设计;同时要考虑与导板、升降装置的协调性,确保三者有效使用。

  (二)车内区域无障碍人性化设计

  1.踏板设计

  现代有轨电车踏板梯度与高度设计要体现无障碍人性化理念。当前我国城市有轨电车踏板大多以二级和三级为主,踏板的高度偏高,对于正常乘客而言,不存在通行障碍,但对于老年人、妇幼、残障人士、孕妇等造成通行障碍。所以我们要进行科学设计,在参考城市现有交通工具踏板设计的成功经验基础上,结合自身的调查研究进行无障碍人性化设计,确保不同层面乘客无障碍通行,推进现代电车的复兴。

  2.座位设计

  当前对于特殊人群座位设计过于简单,通常在座位上标注某类人士专用座位,但是在实际功能设计上缺乏人性化。现代有轨电车设计要根据平时通行人群情况留出一定的附加空间,设计特殊座位,同时做好标记。在无障碍人性化设计时要考虑座位的安置位置、达到的功效、抓手等,甚至要考虑盲人导盲犬的安置空间。

  3.特殊区域设计

  为了充分体现对特殊群体乘车人性化关怀,车内空间除了设计公共区域外,我们还要考虑设置特殊区域,例如轮椅停放区域、婴儿车停放区域、导盲犬安置区域等。我们还要根据特殊区域的不同功能进行无障碍设计,例如轮椅停放区域防滑措施、宽度设计等。

  4.扶手设计

  车内扶手设计主要考虑扶手距离地板的高度,我们可以借鉴城市公交车扶手设计经验,通常情况下扶手距离地板的高度应该控制在800毫米—1900毫米之间,可以进行分层设计,以满足不同乘客乘车需要,增强特殊群体乘车安全感。

  (三)信息传达相关设计

  现代有轨电车要建立立体的信息传达系统,保障信息传达的有效性,要充分运用无障碍通讯设备、符号标志等实现无障碍人性化设计。

  1.无障碍通讯设计

  为了有效的向乘客传达站点信息,有轨电车厢内要充分运用通讯设备,例如站点信息显示器、站点语音播报系统,要力求多层面的传达信息,从触觉、听觉等方面帮助乘客了解电车行驶方向与其他相关乘车信息,消除乘客乘车畏惧心理与站点识别障碍,以满足不同层次乘客的需求。

  2.无障碍符号设计

  对于有轨电车特殊空间与特殊座位,我们要设计出明显的符号识别标志帮助乘客加以识别,符号设计的位置要具有明显可见特征,便于乘客在第一时间内快速的进行识别。

  现代有轨电车的复兴需要充分体现其优越性,充分体现社会发展的需求,迎合人文化关怀服务理念。现代有轨电车设计要将无障碍人性化设计打造成交通行业的窗口,突出对社会交通弱势群体的关怀,以优质人性化服务为现代有轨电车发展拓展更宽广的空间。

  注释

  [1]杨平,任清顺.论无障碍设计与通用设计之异同[J].四川建筑.2008(02):60-63.

  [2]李改英.无障碍设计的发展趋势[J].包钢科技.2009(02):94-96.

  [3]薛美根,杨立峰,程杰.现代有轨电车主要特征与国内外发展研究[J].城市交通.2008(06):88-90.


期刊库(http://www.zgqkk.com),是一个专门从事期刊推广、投稿辅导的网站。
  本站提供如何投稿辅导,寻求投稿辅导合作,快速投稿辅导,投稿辅导格式指导等解决方案:省级投稿辅导/国家级投稿辅导/核心期刊投稿辅导//职称投稿辅导。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投稿辅导_期刊发表_中国期刊库专业期刊网站无关。投稿辅导_期刊发表_中国期刊库专业期刊网站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QQ在线咨询
投稿辅导热线:
180-1501-6272
微信号咨询:
fabiaoba-com
咨询电话:18015016272 投稿邮箱:zgqkk365#126.com(#换成@)
本站郑重声明:文章只代表作者观点, 并不意味着本站认同。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请核实,风险自负。
部分作品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或相应的机构   若某篇作品侵犯您的权利,请来信告知.版权:周口博闻教育咨询有限公司 
Copyright © 2005-2023 . 期刊库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