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库

教育   经济   科技   财会   管理   
医学   法学   文史   工业   建筑   
农学   水利   计算机   更多>>
 首 页    论文大全   论文精品    学术答疑    论文检测    出书咨询    服务流程    诚信通道    关于我们 

权力的微观运作(2)

人气指数: 发布时间:2014-04-11 19:27  来源:http://www.zgqkk.com  作者: 陈洁
分享到:

 

  监狱所行使的并非惩罚权力,而是规训权力。那这个规训的作用具体是如何发挥的呢?最开始也是最显著的方式,是占有犯人的大部分时间甚至全部时间。“监狱生活实际上就是一种时间消磨上的惩罚,是耗散生命的手段”。此外,规训还需要犯人不断地进行操练,而且整个操练还被设计在一个严格的等级体系中。不仅如此,劳动中的犯人是受权力监视的,而且“每一个人在监视的目光的压力之下,都会逐渐自觉地变成自己的监视者,实现自我监禁”。在这个监督到逐渐自觉地变成自己的监视者的过程中,“权力可以如水银泻地般得到具体而微的实施,而又只需花费最小的代价”。这种规训作用渐渐地被内化,在实施上变得毫不费力,无须使用任何压迫和暴力手段。

  从最终结果来看,监狱规训真的能够把犯人都改造为循规蹈矩者吗?福柯对此并不持有肯定意见。在分析了监狱规训对犯人“改造成功”的可能性后,福柯认为也可能出现“事与愿违”的状况,即监狱不仅没能成功改造罪犯,反倒会生产犯罪,因为在这里犯人可以相互交流,彼此传授经验。对此。如果监狱反倒生产罪犯,其存在就遭到了质疑。对此,福柯也提出了自己观点,在他看来,犯罪在任何社会中都具有某种经济—政治的功效。犯罪意味着居民的恐慌,而居民越恐慌,警察控制体系就越来越可接受和令人向往。

  从以上对权力以及监狱规训的分析看出,福柯的微观权力观摆脱了权力的本体论,是从权力发生和运作的视角来对此进行研究的。

  四、犯罪反抗中权力的生产性

  犯罪行为是被权力所认定的,从一定程度上来说,是权力的成功,是个体反抗的失败,可这并不意味着权力取得了长久性的胜利。苏格拉底被国人经过审判后以不敬神和不道德的罪名处以死刑,但没妨碍他的声名两千多年后,仍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愈加彰显。福柯提出,权力具有生产性,并将权力的生产性与人文社会科学的发展建立了联系,从而为我们思考和反思权力、知识和科学提供了一个独特的视角。

  这种权力的生产性主要体现在对犯罪行为意义的探讨上。福柯书中引用了傅立叶主义者们的观点和《法朗吉》中的话,表达了对犯罪有积极意义的认同。在福柯看来,傅立叶主义者是最早对犯罪给予积极评价的人。他们把犯罪看成是文明的一个结果,也把犯罪看成反对文明的武器,认为犯罪自身蕴含着一种形象和一种前途。福柯还引用了1837年1月10日《法朗吉》中的两段话,“受其压迫原则的必然性支配的社会秩序,不断地通过刽子手和监狱,杀害那些生性坚强、拒绝和蔑视社会规定的人,那些已经长大、挣破襁褓并把它撕得粉碎的人,那些不想永远当婴儿的人”,“犯罪唤醒了我们浑饨麻木的情感与半遮半掩的激情。没有犯罪,我们将长久地陷于混乱与软弱”,对犯罪的奇异诱惑力表示理解。

  具体来说,福柯从阶级和个人两方面肯定了犯罪存在的积极意义。在阶级方面,他认为犯罪是一种力量的较量游戏,根据每个人所从属的阶级,或者使他们掌握的权力,或者把他们送入监狱;在个人方面,犯罪的存在是“人性的一种十分幸运的不可压抑性”的显示,他认为不应该把犯罪看作一种弱点或一种病态,而应视之为一种正在苏醒的活力,一种“在人的个性名义下的抗议爆发”。对犯罪积极影响的认定并不是给各种反抗都进行加冕,而是对权力生产性的一种声援。

  约翰·穆勒在《论自由》中,从无反抗的角度,反衬了权力生产性的意涵。“我们为此智识世界的太平景象付出的代价,却是人类心灵中道德勇气的全部牺牲”。“一个国家为了要使它的人民成为他手中更为驯服的工具,哪怕是为了有意的目的,而使人民渺小,终将会发现,弱小的国民毕竟不能成就任何伟业;它为了达到机器的完善而不惜牺牲一切,到头来却将一无所获,因为它缺少活力,那活力已然为了机器更加顺利地运转而宁可扼杀掉了”。

  权力的生产性相较于制约性来说,力量显得很单薄,也没有立竿见影的效果。权力到底怎样才算是拿捏得当,在维持社会秩序的同时也保障个人的自由?福柯在文中还言及逃避规训的策略,“我们决不会堕入权力的圈套之中:我们总是能在确定的条件下并按正确的策略减缓权力的控制”,福柯不是从权力的内在和理性角度去分析权力,而是通过策略的对抗,来分析权力关系或对此进行抵制,并寄希望于个体、局部的斗争来消解个人身体上的权力效应,这与他微观关系非本质主义的分析视角是一致的。

  五、结语

  福柯强调权力关系的隐蔽性和渗透性,除了公开惩罚仪式中权力淋漓尽致的体现,审判过程中对不构成“犯罪”行为的歪曲认定,监禁过程对人的规训,权力其实植根于整个社会网络,日常生活中的普通人都处在种种无孔不入的约束之中。

  福柯谈论的权力并非自上而下,他认为,只要有一方想方设法操控另一方的行为存在,权力就始终存在。每个社会成员总是与他人身处同一社会环境里,并且形成各种复杂多样的关系,而每一重关系都蕴含着处理这种关系的一整套社会性的逻辑和手段,微观权力势必在其中运作和发挥作用。

  与此同时,福柯认为,主体自由是权力关系存在的必要条件,权力关系中必然存在抵抗的可能性。如果没有抵抗,没有摆脱困境的良策或逃脱,没有可能的逆转,权力关系也就不可能独自存在。任何权力关系都至少以潜在的方式暗含着斗争策略。“任何对抗策略都梦想成为权力关系,任何权力关系也都趋于成为得胜的策略”。权力的制约性和生产性是相互依赖而生存的。

  因此,福柯的微观权力观既不是政治权力理论,也不是权力决定论,权力的无处不在并非意味着权力的无所不能,权力是在肯定主体自由的前提下存在的。

  在重重关系之中,在权力关系的网罗之下,我们体验着社会性和个性之间的平衡。在个体面对权力规训时,采取相应策略,约束规整下不卑不亢,在无名无声中保持住自己知冷知热的生命立场,达成个人自由和社会秩序间螺旋上升的默契。

  参考文献:

  [1]米歇尔·福柯著.刘北成,杨远婴译.规训与惩罚.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3.

  [2]米歇尔·福柯著.严锋译.权力的眼睛——福柯访谈录.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7.

  [3]拉斯·史文德森著.范晶晶译.恐惧的哲学.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

  [4]约翰·穆勒著.论自由.孟凡礼译.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5]刘光斌,童建军.权力与自由——福柯微观权力理论探究.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5).

  [6]栗峥.现代社会中的权力规训:福柯法律思想的关键词展开.社会科学战线.2011(3).

  [7]莫伟民.莫伟民讲福柯.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期刊库(http://www.zgqkk.com),是一个专门从事期刊推广、投稿辅导的网站。
  本站提供如何投稿辅导,寻求投稿辅导合作,快速投稿辅导,投稿辅导格式指导等解决方案:省级投稿辅导/国家级投稿辅导/核心期刊投稿辅导//职称投稿辅导。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投稿辅导_期刊发表_中国期刊库专业期刊网站无关。投稿辅导_期刊发表_中国期刊库专业期刊网站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QQ在线咨询
投稿辅导热线:
180-1501-6272
微信号咨询:
fabiaoba-com
咨询电话:18015016272 投稿邮箱:zgqkk365#126.com(#换成@)
本站郑重声明:文章只代表作者观点, 并不意味着本站认同。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请核实,风险自负。
部分作品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或相应的机构   若某篇作品侵犯您的权利,请来信告知.版权:周口博闻教育咨询有限公司 
Copyright © 2005-2023 . 期刊库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