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低丘缓坡开发利用的思考(2)
3.开发利用项目实施的质量很难到位。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的要求,耕地占补必须同质同量。通过这几年的实践,我们发现一些造地项目工程质量普遍不高,达不到现行补充耕地质量要求,导致常年粮食亩产低,农业效益较差,有的当年难以种植。主要问题是没有严格按照规划设计实施,一些必要的道路、沟、渠都没有做到配套,一些地块上土壤厚度达不到耕作要求,一些项目的护坡未用石头砌坎,而且补充的耕地多位于丘陵地带,导致耕地质量有所下降,水田比重不断减少,旱地比重不断增加,一些项目开发后没有实施必要的管理。
4.过度开发,生态环境遭受一定程度的毁坏。低丘缓坡的开发利用必将对区域内气候、土壤、水文、生态系统以及自然灾害都会产生明显的影响。由于经济发展冲动强,新增建设用地计划指标十分有限,无法满足实际的需求,致使地方政府把开山挖地当成获取更多土地资源的重要手段。在人多地少的地区,在高速发展经济的同时,人类不可避免地给环境带来伤害,破坏原有山地的生态系统,特别是陆地生态系统,原植被动物因生存环境的改变将迁徙其他适合生存的环境或者灭亡,同时开发利用将导致林地面积减少,影响气候和环境净化的自我调解能力,甚至造成了地质灾害隐患。这几年,片面追求用地指标,过度开发,对自然界的无度索取必将招来报复和付出巨大的代价。如东南沿海地区台风多、降雨多,每年的梅讯期、台讯期的强降雨,诱发的山体崩塌,泥石流等实质性地质灾害发生会更加频繁,必将造成更大的人员和经济损失。
5.顾此失彼,开发利用的实际效益并不好。多年以来,建设项目占用耕地指标日益增多,为了保持耕地占补平衡,地方政府常常为保护耕地的红线,只能过多地牺牲“林地”,出现了较多的毁林造地的现象,山上随处可见的是“烂疮烂疤”,影响了森林景观,造成了水土流失。有一些项目甚至出现了毁林造地后,再还林,这既不符合国家退耕还林的政策,又破坏了生态环境,一些群众意见很大,社会观感也不好,顾此失彼,其实质上的效益并不如预期。
三、推进低丘缓坡开发利用工作的对策建议
1.要坚持可持续发展理念,重视对低丘缓坡资源的保护。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从苍南县山地多、平地少、耕地和建设用地资源紧缺,低丘缓坡资源相对丰富的实际出发,按照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要求,稳妥地推进低丘缓坡综合开发利用工作,统筹安排和合理调整低丘缓坡土地利用结构,在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的前提下,科学适度有序开发和合理利用低丘缓坡资源,切实保障生态安全、粮食安全以及各类建设的用地需求,实观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2.要坚持生态优先,强化生态保护措施。土地资源开发整治,如果实施得好,可以防止水土流失,促进生态环境保护,但从近几年的实际情况看,由于部分项目选址不合理,规划设计不科学,对生态环境造成了一定的负面影响。因此,在今后的土地资源开发利用中,对于低丘缓坡开发为建设用地的项目,在设计开发利用方案时,必须考虑开发区块所处的环境现状和地形、地貌特点,对斜坡、山脚地的开发,要采取空间管理、边坡控制、绿地预留等,防止因开发而导致在恶劣天气情况时发生山体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对于低丘缓坡开发为耕地的项目,在设计开发利用方案时,就要制定防止水土流失,确定耕作层和地力培育等方面的措施和要求。具体施工时,要把表土剥离待耕地造好后,将剥离的表土覆盖在地面上,也可以把建设占用耕地表层土壤用作低丘缓坡的耕作层,保证表土层有一定肥力。对灌溉条件不好的低丘缓坡区块,可考虑开发为旱地或水浇地,也要根据土壤属性进行培肥固土。在山坡土地开发建设,必须充分利用生态植被。森林、林地是维护生态平衡的最主要组成部分,是一切生物链能量的终极来源,开发林地必须以保障生态平衡为最终原则。要坚持以不破坏生态环境,有利于生态环境保护为出发点,切实做到土地资源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的有机统一。
3.要处理好建设用地与生态用地的关系。低丘缓坡土地处于由平原向山地的过渡地带,是一个重要的生态缓冲区,有其特定的生态地位。对其过度开发利用,其主要的后果是造成森林植被的减少,从而给生态环境带来不可逆转的影响,这种影响是渐进性的、累积性的。要严格禁止对坡度在25度以上的林地的开发利用,尽量保持自然景观资源的完整性,提高土地的整体利用率,同时要按照国家的产业政策,严格控制其建设用地的规模。要按照科学、统筹、和谐,可持续发展的要求,立足于现行法规,科学论证,合理权衡和选择开发项目,杜绝无规划盲目开发造成不必要损失和浪费问题的发生。对于一些坡度超过25度以上的耕地,还是应该本着着重生态效益的原则,对这些耕地逐步实行退耕还林和退耕还园。
4.要集约利用低丘缓坡资源,树立从严科学用地意识。由于低丘缓坡土地资源的稀缺性和不可再生性,决不能再循无序利用和低效利用的覆辙。要分别不同的项目类型和用地方式,制定出不同的补偿标准,利用经济扛杆手段控制新占低丘缓坡土地的数量,鼓励成片开发,杜绝遍地开发和低水平重复建设,同时要重视对森林生态系统的修复。随着低丘缓坡土地利用力度的加大,对生态系统将产生一定影响,森林覆盖率将有所下降,政府要有计划安排专项建设资金,通过森林植被的异地营建,改造低效林和营造阔叶林等措施,加大森林生态系统的修复力度,实现生态化经营。开发建设应严格项目准入,积极引进污染少、能耗低、用地少、产出大的项目,贯彻节约集约用地原则,对达不到环保和水土保持要求的,不予批准立项和建设。
5.要严格管理,确保低丘缓坡开发利用的质量。要十分重视生态合理性、经济有效性、社会可承受性,严格保证低丘缓坡开发利用质量。项目实施要进一步加大“选址、论证、立项、实施、验收”五个环节的监管力度,特别要把好选址立项关和施工质量关。选址必须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县域城镇总体规划和生态环境功能区规划,必须充分征求和听取所有地村组基层干部群众的意见和建议,切实做好科学合理选址。对低丘缓坡资源开发利用要作适宜性评价,必须做到因地制宜,宜农则农、宜建则建、宜林则林。对土层厚、有水源的地块,应规划为耕地开发,以解决耕地占补平衡问题;对紧邻中心镇周边,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城镇建设规划,土地贫瘠的区块应规划为建设用地,以解决建设用地紧张的矛盾;对生长茂盛的成片林地,应保护林地现状,并可利用林地资源发展观光旅游业。土地开发要严格按照政策法规的要求,加强对规划设计的审核和对“按图施工”的监督,确保资金使用效率和开发利用质量的提高。要大力推行建设用地表土剥离回填或河道於泥回填等方式,有效解决表土来源问题,切实提高耕地质量。对于新垦造耕地要尽快落实好“种什么、谁来种、怎么种”的问题,要搞好承包,落实责任,全部种上粮食作物或其它经济作物,严禁出现抛荒现象。镇政府同村干部签订管理责任状,建立耕种奖惩长效机制,重点管理3-5年,把开发后的土地打造成名特优农产品基地,切实提高其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
6.要适时开发利用海涂资源,缓解对低丘缓坡过度开发的压力。坚持适度适量开发利用低丘缓坡资源的原则,绝不能以毁林破坏生态为代价来寻求建设用地空间和耕地占补平衡空间,要综合考虑生态承载力和经济发展实际需要,避免蜂拥而起、盲目推进,避免生态失衡,避免开发成本过高造成的不经济。如一些目前技术经济上有困难的区块,要加强保护或留待以后开发利用。同时该县濒临东海,可供围垦滩涂7万亩,沿海滩涂资源优势明显,应适时实施一批重大的滩涂围垦造地工程,一定程度上可缓解土地供需矛盾,也可以规避对低丘缓坡资源过度开发带来的负面影响,这是苍南县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长期用地保障所在。
参考文献:
[1] 苍南县低丘缓坡综合开发利用规划(2011—2020年)
期刊库(http://www.zgqkk.com),是一个专门从事期刊推广、投稿辅导的网站。
本站提供如何投稿辅导,寻求投稿辅导合作,快速投稿辅导,投稿辅导格式指导等解决方案:省级投稿辅导/国家级投稿辅导/核心期刊投稿辅导//职称投稿辅导。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投稿辅导_期刊发表_中国期刊库专业期刊网站无关。投稿辅导_期刊发表_中国期刊库专业期刊网站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投稿辅导服务咨询与期刊合作加盟
陆老师联系QQ: 913775405(普刊)
蒋老师联系QQ: 867306987(核心)
刘老师联系QQ: 271374912(核心)
联系电话:18015016272
17327192284
投稿辅导投稿邮箱:zgqkk365@126.com
期刊推荐
- 《课程教育研究》 旬刊 国家级
- 《网络空间安全》(信息安全与技术)月刊 国
- 《价值工程》旬刊 国家级 科技统计源期刊
- 《高教论坛》 月刊 省级
- 《法制与社会》旬刊 省级
- 《中国教育学刊》月刊 14版北大核心
- 《语文建设》 旬刊 14版北大核心
- 《中国绿色画报》 月刊 国家级
- 《社科纵横》季刊 社科类优秀期刊
- 《求索》月刊 14版北大核心期刊
- 《财会月刊》旬刊 14版北大核心
- 《艺术品鉴》 月刊 省级
- 《中华建设》月刊 国家级 建设类优秀期刊
- 《教学与管理》旬刊 北大核心
- 《当代经济》 旬刊 省级
- 《新课程研究》旬刊 省级 教育类优秀学术期
- 《文教资料》 旬刊 省级
- 《学术界》 月刊 双核心
- 《吉林教育》旬刊 省级 教育类学术期刊
-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月刊 14版北大核心
- 《继续教育研究》月刊 北大核心期刊
- 《财经界(学术版)》半月刊 国家级
- 《电影评介》半月刊 14版北大核心
- 《公路交通科技》 月刊 北大核心
- 《新闻传播》月刊 省级 新闻类优秀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