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公益慈善事业发展的困境与出路
摘要:近年来,我国公益慈善事业获得了很大的发展,但也面临着诸多困境。主要表现在:民众公益慈善参与率不高、公民的公益慈善观念相对落后、公益慈善组织的公信力较差、公益慈善事业行政色彩浓厚、公益慈善事业法律法规严重滞后等方面。导致这种状况的原因主要是非理性的社会财富观制约公民公益慈善意识的发展,"差序格局"的人际关系导致"爱有等差"的公益慈善观念,监督不到位造成公益慈善组织公信力不足,政府在公益慈善事业中角色定位不清,政府传统公益慈善思想导致法律法规滞后。要改善我国公益慈善事业的现状,需要倡导树立理性的财富观,培育公民的现代公益慈善意识,加强对公益慈善组织的监督,政府转变角色促进民间公益组织的发展,完善我国的公益慈善法律法规。
关键词:公益慈善事业;公益慈善组织;公信力;财富观;政府角色
近年来,我国公益慈善事业发展取得了很大的进步。无论公益慈善的社会支持环境、民众的捐赠热情、公益慈善组织的快速发展,都表明了我国公益慈善事业在不断推进和完善。但是,我国公益慈善事业的发展还存在诸多困境,需要认真分析导致困境的原因并找出对策。本文拟就此进行探讨,以期对我国的公益慈善事业发展有所裨益。
一、我国公益慈善事业发展的困境
1.民众公益慈善参与率不高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我国经济得到了迅猛的发展。与经济的迅猛增长相比,我国公益慈善事业的发展处于相对滞后的状态。从2008年起我国人均GDP超过3000美元。按照国际经验,人均GDP超过3000美元时公益慈善事业的发展也会提速。根据这个判断,2008年应该是我国公益慈善事业提速的转折点。从我国的实际情况看,2008年社会慈善捐助的确因地震、干旱等自然灾害原因一度出现快速增长,捐款额占GDP的比重大约为0.34%。但是,这种状况如昙花一现,随后几年伴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慈善捐助额度出现不增反降的局面,如2009年、2010年、2011年、2012年的捐款额分别占当年GDP的比例为0.16%、0.25%、0.18%、0.16%。据美国捐赠基金会1965年以来对美国慈善捐款的统计结果显示,美国人的捐赠款项占美国GDP的比例40多年来一直稳定在1.7%到2.3%之间。而我国的捐款额度一直在较低水平徘徊,占GDP的比例从没有超过0.4%,这与美国相比存在相当大的差距。另外,有关数据表明,美国85%的捐款来自民众,有75%的美国人常年为公益慈善事业捐款,平均每个家庭的捐款数额是其年收入的3%到4%。而据中华慈善总会的统计,我国捐赠大多来自国外,国内民众参与捐款的数额不到30%,与美国相比,我国民众的公益慈善参与率、捐款额度差距显著。①
2.公民的公益慈善观念相对落后
目前,我国公众对公益慈善事业的认识度有所提高,但是民众对公益慈善事业的认识大多还停留在传统社会救助的层面上,现代公益慈善理念尚未完全进入民众心中,如大部分人认为公益慈善事业就是扶贫济困,公益慈善就是对穷人的施舍与救济,他们更愿意帮助熟悉的人,认同施助需报恩的救助理念,而没有认识到参与公益慈善是每个公民的责任,公益是社会必须提供的"公共产品"。
21世纪初,一项有关民众慈善意识调查显示:当被问到"在路上遇到向自己求助的陌生人该如何做"这个问题时,选择"绕过去,不理睬"的人占45.9%,选择"给予帮助"的占34.5%。而在问到"如果你周围的同事、同乡、同学、朋友需要帮助,您是否会给他们帮助"时,回答"给予帮助"的占82.0%,回答"不会"的占9.7%。②这一组数字表明了人们对自己熟悉的人的态度。同样,在《2008年"市民与慈善"万人问卷调查报告》中,30.1%的人选择了受助者是自己最关切的人,"很多市民谈到民间慈善更多地提到很多个人行为,慈善观念仍然停留在一对一捐赠的形式上"③。
3.社会公益慈善组织公信力较差
近年来,随着一些慈善丑闻的曝光,我国官办慈善机构的公信力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公益慈善组织陷入信任危机。2006年,搜狐网在一次"你认为造成中国慈善事业落后的主要原因"的调查结果显示,62.26%的人选择是"中国慈善机构的公信度令人怀疑"。《2010年度中国慈善透明报告》调查显示,有79%的公众希望了解慈善组织的业务活动信息,73%的人希望慈善组织公布财务信息,然而只有25%的被调查组织信息披露程度较高,而近九成接受调查的民众表示捐款后从未收到过慈善机构的信息反馈。可见,中国公益慈善组织的公信力比较低已经成为公益慈善事业发展的障碍。
4.公益慈善事业行政色彩浓厚
我国的公益活动大多是在政府的组织策划下,通过各级行政组织具体实施的。各级行政组织对各个单位提出要求,由单位领导、党员带头,根据职位等进行指定捐赠。这些公益活动带有较多的行政色彩,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公益慈善组织的社会影响力,减弱了公众参与社会捐助的热情和积极性。而且,我国公益慈善组织的注册也明显体现出政府意志,注册后的公益慈善组织接受登记管理机关和业务主管单位的双重管理,因而,公益慈善组织与政府之间的关系通常被看成是上下级的关系。这使得民间公益慈善组织发展受到束缚,显然不符合现代公益慈善事业发展的要求。
基于我国公益慈善事业的行政色彩,一些人对公益慈善事业也产生一些误解。超过半数以上的公民认为公益慈善事业属于政府的社会救济行为,甚至还有许多公民误把民政系统的孤儿院、敬老院等福利机构视为公益慈善组织。在《2008年"市民与慈善"万人问卷调查报告》中,当问及"谁应该对慈善事业承担主要责任"时,45.4%的人认为政府应该承担慈善事业的主要责任。慈善责任归于政府的认知会降低民众慈善行为的意向,使公益慈善意识消极化。④
5.公益慈善事业法律法规严重滞后
公益慈善事业的发展和成熟需要完备的法律法规支撑。公益慈善事业法律体系包括对社会民众和企业慈善捐赠激励机制的政策法规、对公益慈善组织进行监督管理的政策法规、促进志愿者队伍快速稳定发展成长的政策法规以及对公益慈善事业实施过程进行监管的政策法规。目前,我国关于公益慈善事业的立法层级都比较低,缺乏应有的法律效力和强制性;公益慈善事业的法律法规条文散见于由民政部、财政部、国税总局、海关总署等部门制定的与公益慈善事业相关的规章条例中,还没有出台全面综合对公益慈善进行监管的法律法规,已有的规章也只是规范公益慈善事业的某一方面,而且各部门制定的规章制度之间缺乏协调,有的甚至已不适应当今社会公益慈善事业发展的要求,难以对公益慈善事业进行整体规划,难以对其所牵涉的社会关系网进行全面整合,也难以提供行之有效的政策支持和强有力的法律保护。目前我国尚未形成较为完善的公益慈善事业政策法规体系,我国的法律法规仍滞后于公益慈善事业发展的客观需要。
二、对我国公益慈善事业现状的反思
1.非理性的财富观制约公民公益慈善意识的发展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的富人不断增加。一方面,我国富人存在不愿露富的财富观。由于"不患寡而患不均"和"杀富济贫"的传统思想,有一些富人往往对私有财产的安全较为担心,因而有"藏富"、"不露富"的习惯。这种习惯使得他们很少主动参与公益慈善捐赠,即使参与也难以形成气候。因为在公益慈善活动中,捐赠财产就意味着"露富",意味着有可能会给那些富人带来不必要麻烦。另一方面,我国富人存在"炫富"的财富观。受享乐主义文化的影响,有一些富人在挥霍浪费中大肆炫耀着自己的财富。无论是"藏富",还是"炫富",都是一种非理性的财富观,富人阶层非理性的财富观使得他们采取逃避社会责任的做法。⑤
另外,建立在宗法血缘观念基础上的财富伦理观被打上了"爱有等差"的深刻烙印,人们对财富的支配体现出强烈的家族意识。一直以来,我国以父子关系为家庭轴心,重视家庭的父子亲情和家庭伦理,把家庭财富作为家族社会地位高低的重要因素,因而,我国文化历来非常重视对家庭财富的守护,把浪费和挥霍家族财产的行为视为"不孝"。这样的文化氛围自然导致人们对财富的传承意识较强,公益慈善精神缺乏。
期刊库(http://www.zgqkk.com),是一个专门从事期刊推广、投稿辅导的网站。
本站提供如何投稿辅导,寻求投稿辅导合作,快速投稿辅导,投稿辅导格式指导等解决方案:省级投稿辅导/国家级投稿辅导/核心期刊投稿辅导//职称投稿辅导。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投稿辅导_期刊发表_中国期刊库专业期刊网站无关。投稿辅导_期刊发表_中国期刊库专业期刊网站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投稿辅导服务咨询与期刊合作加盟
陆老师联系QQ:
蒋老师联系QQ:
刘老师联系QQ:
联系电话:18015016272
17327192284
投稿辅导投稿邮箱:zgqkk365@126.com
期刊推荐
- 《课程教育研究》 旬刊 国家级
- 《网络空间安全》(信息安全与技术)月刊 国
- 《价值工程》旬刊 国家级 科技统计源期刊
- 《高教论坛》 月刊 省级
- 《法制与社会》旬刊 省级
- 《中国教育学刊》月刊 14版北大核心
- 《语文建设》 旬刊 14版北大核心
- 《中国绿色画报》 月刊 国家级
- 《社科纵横》季刊 社科类优秀期刊
- 《求索》月刊 14版北大核心期刊
- 《财会月刊》旬刊 14版北大核心
- 《艺术品鉴》 月刊 省级
- 《中华建设》月刊 国家级 建设类优秀期刊
- 《教学与管理》旬刊 北大核心
- 《当代经济》 旬刊 省级
- 《新课程研究》旬刊 省级 教育类优秀学术期
- 《文教资料》 旬刊 省级
- 《学术界》 月刊 双核心
- 《吉林教育》旬刊 省级 教育类学术期刊
-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月刊 14版北大核心
- 《继续教育研究》月刊 北大核心期刊
- 《财经界(学术版)》半月刊 国家级
- 《电影评介》半月刊 14版北大核心
- 《公路交通科技》 月刊 北大核心
- 《新闻传播》月刊 省级 新闻类优秀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