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库

教育   经济   科技   财会   管理   
医学   法学   文史   工业   建筑   
农学   水利   计算机   更多>>
 首 页    论文大全   论文精品    学术答疑    论文检测    出书咨询    服务流程    诚信通道    关于我们 

人际诚信的构建路径研究

人气指数: 发布时间:2013-12-23 14:59  来源:http://www.zgqkk.com  作者: 欧阳兵
分享到:

 

  摘要:在诚信危机困扰社会的今天,人际诚信已超出了对个体人品要求的范畴,它更多的是"德化"与"物化"的综合体。从微观上看,人际诚信可分为言语交往人际诚信、商品交易人际诚信、求助场域人际诚信和食品安全信息发布人际诚信四种形态,其个案研究的结果揭示了四种人际诚信形态增进的约束条件,从中又可引出广义人际诚信增进的一般进路,即"跷跷板模型",其中博弈关系、追求均衡与政府和社会的力量推动是该模型的三大要义。实际运用中则应突出政府和社会的主体作用,以实现模型分析向一般形态的人际诚信构建的回归。

  关键词:人际诚信;诚信构建;均衡

  人际诚信的问题学术界关注已久。国内已经形成的两个学派为这一议题奠定了研究范式:"总体"学派视野开阔,研究诚信的历史渊源、内涵正义、道德规范等,以郑也夫、王春光等老一辈学者为代表;"微分"学派受国外研究方法的影响,专注于人际诚信的技术细节,解剖人际诚信中起自变量作用的地域、职业、种族等因素,以彭泗清、王飞雪等一批中青年学者为代表。无论上述哪一种范式,都有着对实证研究价值功用的肯定,后者则更是加以力行。本文赞同"生活问题"可以用"经验方法"也即实证的方法来解析的观点。不仅如此,笔者也试图从人际诚信分种类的个案研究入手,见微知著式地探寻解决当前社会人际诚信危机的大致路径。

  一、中外关于人际诚信的"德化"与"物化"之辩

  先有之辩,后有之义。中国哲学里面,诚信是放在"德化"的体架内来定义、思考、审视和讨论的。

  春秋以降,人际诚信就已经在先贤哲人那里成为一个关注的道德话题,并得到了倡导。孔子曾说:"克宽克仁,彰信兆民。"①意思是说民众多么希望诚信能够和宽厚、仁爱这样的品德一样在自身周围蔚然成风。孟子也说:"朝不信道,工不信度……国之所存者幸也。"②就是说官不讲诚信之道,民不遵诚信之约,这样的国家能存在下来真是新鲜事。此话仍然是对诚信之道德属性的确认。孔孟甚至认为,"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君子一言,驷马难追"所具有的优秀品质都是德化的结果。及至战国群雄争霸,世临乱局,受韩非子等人"信人,则制于人"③思想的影响,世间讲诚信之风开始日渐销声匿迹。

  西汉推行"独尊儒术"的国策后,诚信之风又开始吹回朝野,"至诚遗物而不与变,躬宽无争而不以与俗推"④成了对诚信者崇高道德的礼赞,诚信的德化思想得到了进一步固化。但三国时期对人际诚信"唯诚是尊"的褒奖势头又再次陷入阻遏。魏国的嵇康就曾主张:"是以善执生者,见性命之所宜,知祸福之所来,故求之实而防之信。"⑤一时间,"防人之心不可无"的交际观竟成颠扑不破的劝世良言,与此同时带来的是对以诚信为道德修养的认识的又一次伤害。

  诚信即圣德思想的完全巩固至无移始于唐朝。贞观四年,刚平定天下的唐太宗李世民就发出了"推心至诚,庶几王道"⑥的感慨,为对当时弱化了的

  收稿日期:2013-06-26

  作者简介:欧阳兵,男,中共江西省委党校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南昌330003)。

  诚信德化论的"反浇还淳"增添了行政力量。延至宋元明清四代,劝诚、修诚的社会氛围日趋浓厚,诚信德化论主张得到了显著加强。程朱理学中,程颐从行为学角度提炼人际诚信:"如人接物以诚,人皆曰诚人,盖是素来诚,非因接物而始有此诚也。"⑦"'诚者自成',如至诚事亲则成人子,至诚事君则成人臣。'不诚无物,诚者物之终始'。"⑧朱熹则更进一步从本体论角度阐发了诚信德化论思想:"致知而后诚意、正心、修身,诚意、正心、修身而后齐家、治国、平天下之道也。"⑨"诚能体而存之,则众善之源,百行之本。"⑩"若'诚之者,人之道也'便是信。"到了明朝中后期,王阳明又从心、性、天、原(源)的关系上更深地论证揭示了诚信德化论思想:"性是心之体,天是性之原,尽心即是尽性,惟天下至诚为能尽其性,知天地之化育。"又说:"良知上自然的条理,不可逾越,此便谓之义,顺这个条理,便谓之礼,知此条理,便谓之智,终始是这条理,便谓之信。"至此,中国哲学史上一趟诚信德化论的申辩之旅便以众贤哲几乎一致的共识而告终。

  较之中国,西方哲学在主张诚信"德化"的同时,主张诚信"物化"之声不啻是一道独特的风景线。所谓诚信物化,即认为诚信作为一种文化和文明进步的结晶,它不是受个体道德修养影响的内生变量,而主要是受周边环境影响的外生变量,是"有形的"、"器具的"。亚里士多德就说:"正直的人是因为具有诚实的性质而取得他的特性的,但……那些以某种其他方式依赖他们的事物,便被认为具有某种特殊性质(即诚实可以因外界的改变而改变--笔者注)。"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后,新兴的资产阶级需要为破除封建世袭制寻找理论依据,霍布斯也就在此时提出了他的诚信物化论:"上帝本来就用道理、实例和若干自然的与平常的事情来使人行诚敬、信义、仁爱、诚实、信仰等等美德。"边沁则把人的简单快乐和简单痛苦分为虔诚之乐和虔诚之苦(当然不只这两种),认为决定虔诚是乐抑或苦,从而决定虔诚与否的"可能像是影响敏感分量或其偏向的肉体构造之基本差异中"。斯密在《道德情操论》中更是直言不讳地把人们所体现出的正直和诚实归结于是受宗教人士循规蹈矩和一丝不苟的影响所致,而非自身修炼的高低。至于当代,吉登斯觉察出在诚信的外环境下,"运作着多种潜在的或明显的势力,它们限制了……人的权利,使他们诚实、公正、一致地履行其职责……而行事"。哈贝马斯更执着地断定:"在不求助于合法化的情况下,没有一种政治系统能成功地保证大众的持久性忠诚"--一种政治上的诚信。由是观之,西方哲学中的诚信物化论颇有一批大腕级的"拥趸"。

  诚信的"德化"与"物化",是耶非耶?其实,依本文来看,"德化"与"物化"之辩反映了两个度量场域:度量诚信的正义属性,从德化论较好;度量诚信的技术属性(如建构、向量等),从物化论较适宜。本文正是从后一种属性来探讨人际诚信的。

  二、人际诚信的种类及其个案研究

  人际诚信有多种,本文根据核心价值体系与人们日常行为的紧密程度,把人际诚信分为四种:言语交往人际诚信、商品交易人际诚信、求助场域人际诚信和食品安全信息发布人际诚信,并分别进行个案研究。研究方法以田野调查法中的个别访谈为主,访谈的对象随机选取,保持适当的数量、规模;目的是通过四种人际诚信增进过程中约束条件的分析,用归纳法揭示出推进人际诚信建设的一般逻辑;前提是依据唯物史观,确认人际诚信不光取决于主体的道德内化,更受制于主体之外的客观力量。


期刊库(http://www.zgqkk.com),是一个专门从事期刊推广、投稿辅导的网站。
  本站提供如何投稿辅导,寻求投稿辅导合作,快速投稿辅导,投稿辅导格式指导等解决方案:省级投稿辅导/国家级投稿辅导/核心期刊投稿辅导//职称投稿辅导。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投稿辅导_期刊发表_中国期刊库专业期刊网站无关。投稿辅导_期刊发表_中国期刊库专业期刊网站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QQ在线咨询
投稿辅导热线:
180-1501-6272
微信号咨询:
fabiaoba-com
咨询电话:18015016272 投稿邮箱:zgqkk365#126.com(#换成@)
本站郑重声明:文章只代表作者观点, 并不意味着本站认同。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请核实,风险自负。
部分作品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或相应的机构   若某篇作品侵犯您的权利,请来信告知.版权:周口博闻教育咨询有限公司 
Copyright © 2005-2023 . 期刊库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