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库

教育   经济   科技   财会   管理   
医学   法学   文史   工业   建筑   
农学   水利   计算机   更多>>
 首 页    论文大全   论文精品    学术答疑    论文检测    出书咨询    服务流程    诚信通道    关于我们 

吉安市信息中心机构调研报告(2)

人气指数: 发布时间:2014-01-08 17:25  来源:http://www.zgqkk.com  作者: 王思仁 聂雪华
分享到:

 

  2.整合信息中心是建设数字化城市的需要。目前,全国各地的数字化城市建设如火如荼,尤其是北京、上海等沿海发达城市,都依托现有的党政办公信息专网和无线通信网络,建立连接监督、指挥体系和所有相关政府部门、专业部门的广域网,实现无线通信网络和有线网络之间的专线连接,为有关部门实施监督、指挥、执行提供安全、快捷、稳定的网络资源保障。借鉴这些地方建立数字化城市的经验,吉安市在建设数字化城市过程中,必须要对各单位现有的信息中心进行整合,依托全市统一政务网络,加快云计算、物联网、无线通信等现代信息技术应用,有效整合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信息资源。

  3.整合信息中心是降低行政成本的需要。目前,一方面,很多市直单位的信息中心都配置了服务器、存储、交换机等设备及机房等配套设施,投资金额较大,且每年的运行、维护成本以及人员经费开支等都需要大量的资金保障。另一方面,许多尚未建立信息中心的单位也有计划、有要求建立信息中心,推进信息化建设,发展电子政务。如果能尽快整合各单位现有的信息中心,综合尚未建立信息中心各单位的现实需要,建立综合一体的信息中心,不仅可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率,大大降低运行及维护成本,还可避免新一轮的重复建设,节省建设资金。

  三、整合信息中心的途径

  如何加强信息资源的整合,加快构建新形势下集约化、节约型、共享型的信息体系,成为吉安市当前乃至今后一段时期内迫切需要考虑解决的问题。加大市直各单位信息中心的整合力度,无疑将对吉安数字化城市建设、电子政务发展等具有重要推动作用。我们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统一规划,加强协调。一是加强组织领导。充分发挥市政府的主导和协调作用,加大信息中心整合力度,在吉安市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的统一组织下摸清底数、统筹规划、分步实施,统一制定标准,健全制度体系,确保整合后的信息中心切实发挥职能作用,建成后的信息系统实用、好用、管用。二是加强协调。要加强与省直对口单位的沟通联系,在不影响系统业务工作的前提下,保留各单位的服务终端,加大网络、服务器等硬件设施及信息资源的整合。三是要有大局观念。市直各部门要摒弃部门利益,一切服从大局,实行公共资源综合使用,业务系统在统一技术标准下进行建设,共同推动信息的整合共享、集约化发展。

  2.撤并机构、理顺职能。一是撤并机构。建议除银行系统、公安系统及部分条管单位的信息中心外,市直单位现有的信息中心一律撤并。借鉴发达地区的做法,建议吉安市信息化工作办公室(挂市信息中心、市政务网络管理中心牌子)直接更名为吉安市信息中心,进一步加强其职能作用,将其变更为直接隶属于市政府管理的全额拨款事业单位。二是理顺工作职责。切实理顺市工信委与吉安市信息中心的关系。市工信委主要负责统筹推进全市信息化工作,拟定相关规划及政策,制定技术标准和建设方案,协调信息化建设中的重大问题,监管信息服务市场等职能。市信息中心则具体承担信息资源的开发、信息技术应用和电子政务的建设(含网络、机房、设备及公共基础数据资源)等任务,全面推进信息化建设。

  3.合理分流,节约机构编制资源。各单位的信息中心撤并后,由于工作量相对减少,其工作人员不可避免地要裁撤分流,这是整合信息中心工作的难点。鉴于这些人员绝大部分具有一定的技术专长,应合理使用,务求人尽其才。通过撤并核销信息机构,分流一批人员到所在单位其他岗位工作,既节约了机构资源,又未突破现有编制总量,还部分缓解了市直单位人手紧缺的矛盾,实现了机构编制使用效益的最大化。

  4.整合资源、信息共享。在整合资源的过程中,一方面整合各单位网络平台、服务器、存储、交换机、设备及机房等硬件设施资源;另一方面整合全市基础地理信息、遥感影像、视频监控系统、规划信息、法人基本信息、行政许可审批信息、行政执法信息等信息资源。在此基础上,加快吉安数字化城市建设,完善网络基础设施、基础数据库、数据及交换平台、安全保障体系,实现全市信息资源共建共享与协同发展,为市直各相关部门网络互联提供数据交换接口,为管理、监督、执行提供基础信息支持,同时将现代数字、信息技术融入全市经济社会各个领域,促进全市产业转型升级和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作者单位:江西省吉安市编办E:LDQ


期刊库(http://www.zgqkk.com),是一个专门从事期刊推广、投稿辅导的网站。
  本站提供如何投稿辅导,寻求投稿辅导合作,快速投稿辅导,投稿辅导格式指导等解决方案:省级投稿辅导/国家级投稿辅导/核心期刊投稿辅导//职称投稿辅导。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投稿辅导_期刊发表_中国期刊库专业期刊网站无关。投稿辅导_期刊发表_中国期刊库专业期刊网站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QQ在线咨询
投稿辅导热线:
180-1501-6272
微信号咨询:
fabiaoba-com
咨询电话:18015016272 投稿邮箱:zgqkk365#126.com(#换成@)
本站郑重声明:文章只代表作者观点, 并不意味着本站认同。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请核实,风险自负。
部分作品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或相应的机构   若某篇作品侵犯您的权利,请来信告知.版权:周口博闻教育咨询有限公司 
Copyright © 2005-2023 . 期刊库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