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库

教育   经济   科技   财会   管理   
医学   法学   文史   工业   建筑   
农学   水利   计算机   更多>>
 首 页    论文大全   论文精品    学术答疑    论文检测    出书咨询    服务流程    诚信通道    关于我们 

广收博取 融会贯通

人气指数: 发布时间:2014-01-09 12:09  来源:http://www.zgqkk.com  作者: 吴煜
分享到:

 

  陶瓷艺术是中国最悠久的传统工艺种类之一,是华夏文明的重要佐证。但随着近代中国瓷业的日渐式微和其他国家陶瓷技术的兴盛,原本在陶瓷界最有话语权的中国已经失去了优势,让世人争相追逐的“中国景德镇制”沦落成了地摊货。个中原因深究起来,令人伤感之余,也让我们无法再回避自身的原因,复兴中国的陶瓷艺术成为了每个陶瓷从业人员的中国梦。虽然近年来相关的陶瓷技术、艺术理论实践的研究成果均颇为丰富,但陶瓷毕竟不只是在中国发展的,它的覆盖面是全世界,如果只是孤立的闭门造车,似乎并不能解决本质上的问题,我们迫切的需要一个成功之路的借鉴与学习。
  在当今世界上,陶瓷强国有不少,英国、德国、意大利、日本、瑞典等均有优质精品出产,如何选择参照对象非常重要。经过一番研究,课题组最后选择了日本,首先,日本与中国是一衣带水的邻邦,两国的在陶瓷艺术上经过了漫长的交流与衍变历程,有着相似的文化背景,更加具有可比性。其次,日本的成功之路效率非常之高,日本的制瓷业发展历程至今不足四百余年,便迅速成为世界所瞩目的陶瓷强国,符合中国瓷业迅速复兴的迫切要求。
  那么究竟这个落后中国制瓷业近千年的日本是如何在短短数百年期间迅速崛起?为什么享有深厚历史文化底蕴积淀,享有成熟生产技术积累的中国就在市场环境中败下阵来停步不前?我想通过对日本陶瓷的发展历史、艺术特色、经营理念的探究中可以得到一些答案。
  一、它山之石,可以攻玉
  从陶瓷的发展历史来看,日本的陶瓷发展大部分来源于其它国家的经验借鉴,尤其是中国。在中国战国时期,因战乱导致一些中国人逃亡到了日本定居,同时也将中国的制陶技术带入了日本,这便是日本陶瓷的启蒙,随后的隋、唐、宋、元、明、清,日本派出众多使臣前往中国学习交流,而日本的陶瓷在这段时间有了飞跃的发展,例如日本的“奈良三彩”技术源头便是“唐三彩”,“天目茶碗”缘于中国的黑釉陶器,而日本青花瓷鼻祖伊藤五良太甫也是从中国景德镇学习后才回国创烧了日本青花瓷。
  二、天时人和
  日本陶瓷在国际上销售大约可以追溯到17世纪,但是那个时候的日本陶瓷在国际上反映并不佳,质量、美观程度远远低于中国,但是日本人并未放弃这一市场,即使从1641年到1867年江户时代幕府政府实行了闭国自封的期间,还是允许其陶瓷品在中国、荷兰、长崎销售。到了19世纪70年代,明治时代的新政府开始意识到继续这样下去经济得不到发展,外销瓷的商机在这个时候进入了当局的视野,很快日本政府就明确了提出了通过陶瓷贸易打开振兴之路的构想,紧锣密鼓的开始筹备,通过一些补贴、表彰、地方保护、无形文化保护公约等政策鼓励相关企业及从业人员不断在陶瓷之路上前进,同时不断引进西方国家工业革命成果运用到陶瓷技术生产之上。
  在这样的新政府大力支持下,日本瓷迅速成熟,仅仅只需要一个契机来证明自己,而此时中国瓷业的衰落为日本瓷提供了这样一个契机,在1876年的万国博览会上,以政府出资赔本赚吆喝的方式将各方面都准备充分的日本瓷在举世瞩目的万国博览会上打响了重要的一炮,完成了日本瓷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
  三、艺术特色
  (一)天马行空的设计感

期刊库(http://www.zgqkk.com),是一个专门从事期刊推广、投稿辅导的网站。
  本站提供如何投稿辅导,寻求投稿辅导合作,快速投稿辅导,投稿辅导格式指导等解决方案:省级投稿辅导/国家级投稿辅导/核心期刊投稿辅导//职称投稿辅导。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投稿辅导_期刊发表_中国期刊库专业期刊网站无关。投稿辅导_期刊发表_中国期刊库专业期刊网站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QQ在线咨询
投稿辅导热线:
180-1501-6272
微信号咨询:
fabiaoba-com
咨询电话:18015016272 投稿邮箱:zgqkk365#126.com(#换成@)
本站郑重声明:文章只代表作者观点, 并不意味着本站认同。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请核实,风险自负。
部分作品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或相应的机构   若某篇作品侵犯您的权利,请来信告知.版权:周口博闻教育咨询有限公司 
Copyright © 2005-2023 . 期刊库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