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怀性组织伦理氛围与组织公民行为关系探讨
内容摘要:组织伦理氛围是组织内部占主导地位的伦理思维及其员工的感知,它通过与员工个体的价值理念相互作用共同影响员工的行为决策。本文以481名员工为样本,对集体主义调节下的关怀性组织伦理氛围与员工组织公民行为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显示,关怀性组织伦理氛围对个体主导、团队导向、组织导向、社会导向的组织公民行为均呈正向影响作用;集体主义在关怀性组织伦理氛围与个体主导组织公民行为及关怀性组织伦理氛围与团队导向组织公民行为关系中起调节作用;集体主义在关怀性组织伦理氛围与组织导向、社会导向的组织公民行为关系中均没有调节作用。
关键词:关怀性组织伦理氛围组织公民行为集体主义调节作用
引言
组织公民行为(Organ,1990)被广泛定义为:“主动的、不为正式报酬系统直接或是明确承认,然而总体上能够促进组织的有效运作的个人行为”。组织公民行为在Organ的定义中包含两层含义:第一,员工通过个体组织公民行为能够给组织或所在团体提供支持性帮助,但这种行为结果未必给员工个体带来积极回报;第二,员工的组织公民行为是员工的自觉行为,并非是组织明确要求的结果。组织经理人很难对员工的组织公民行为给予直接奖励,同时对于不践行组织公民行为的个体也很难给予确切的惩罚。在樊景立等(2004)的研究中,组织公民行为被划分为四个基本层面,即个体导向的组织公民行为、团队导向的组织公民行为、组织导向的组织公民行为及社会导向的组织公民行为。
由于组织公民行为既有显而易见的利组织性,又同时具有自觉性特点,使组织公民行为研究长期成为组织行为领域研究的焦点问题。社会情境主义者认为:“一种自我赞许的个体行为动力只能是来自员工内在的信念及对周边社会线索的接受,而不是外在的鞭策”。勒温在他的“心理场”理论中也提出,一个人的行为(B)取决于个人(P)和他的环境(E)的相互作用,也就是说,行为取决于个体的生活空间(LSP)。生活空间即指“心理场”,它不仅仅指知觉到的环境,而且还包括认知意义;它既包括物质环境中的某些事件(即被知觉到的物质环境),也包括个人的信念、感情和目的等。勒温把这一系列变量的关系归结为:B=f(P.E)=f(LSP)。勒温的“心理场”理论进一步支持了上述观点,因为在个体行为决策过程中,员工所感知到的组织环境线索构成了员工决策的心理环境,它通过与员工个体的价值理念相互作用而对员工的个体行为产生影响,这也可以看作是员工组织公民行为产生的机理。
本文认为,员工组织公民行为以“利组织”作为行为目标,从组织层面而言它是一种组织所期望的伦理行为。这种行为的产生不仅仅是员工个体价值选择的结果,同时也依赖于员工对组织内伦理标准的解读和内化。从组织伦理的视角对组织伦理氛围与员工组织公民行为的关系进行研究,对于从理论上揭示组织公民行为产生的机理,并为企业管理者制定员工组织公民行为激励策略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文献回顾与理论假设
(一)关怀性组织伦理氛围与组织公民行为的关系
Victor等人在1987年对组织伦理氛围进行了开创性研究,认为:“组织伦理氛围是指员工对组织伦理程序与政策所共同持有的一种稳定的认知与行为意向,是组织内部成员对于什么是符合伦理的行为,如何解决伦理困境或问题的共同体验和认知”。VictorandCullen(1988)则提出了由道德标准和道德关注点两个维度构成的5种伦理气氛理论模型,包括工具主义导向伦理氛围、关怀导向伦理氛围、独立导向伦理氛围、规则导向伦理氛围以及法律与规范导向伦理氛围。其中,具有关怀性伦理氛围的组织非常强调利他原则,实现所有员工的利益最大化是管理者努力的方向,是与员工个体伦理态度连接最为紧密的组织伦理氛围类型。
Wimbush和Shepard(1994)研究了伦理氛围与个人道德行为之间的关系,发现仁爱关怀与规则导向的组织伦理氛围与组织及个人的伦理行为呈显著正相关。Loch等人(1996)的研究也发现,组织伦理氛围中的仁爱关怀导向与组织积极伦理态度有着显著正相关,而这种态度是通过员工的积极态度和行为体现的。Okpar(2002)的研究证实,关怀氛围较浓厚的组织,员工对上司满意感较高,更易于促成组织及员工积极伦理态度的形成。
基于关怀性伦理氛围的利他伦理标准及其对他人、团队的道德关注点,可以预期在具有关怀性组织伦理氛围组织中的员工更易于发生组织公民行为。由此提出如下假设:假设1-1:关心性组织伦理氛围对个体主导组织公民行为具有正向影响;假设1-2:关心性组织伦理氛围对团体导向组织公民行为具有正向影响;假设1-3:关心性组织伦理氛围对组织导向组织公民行为具有正向影响;假设1-4:关心性组织伦理氛围对社会导向组织公民行为具有正向影响。
(二)集体主义对关怀性组织伦理氛围与组织公民行为关系的调节作用
1.集体主义对员工组织公民行为的影响。Parsons和Shills(1951)把个人主义-集体主义看作是一种区分个人内在行为抉择模式的有效方式,即员工的行为模式是以个人利益为中心,聚焦于个人目标是以集体利益为中心,把组织或是集体目标作为行为准则。
Wagner(1992)以美国大学生为样本研究了个体在个人主义-集体主义上的差异性及其行为差异,结果证实具有集体主义倾向的学生更愿意采用那些为社会规范广为接受的行为,甚至牺牲个人利益,但个人主义者更喜欢关注个体利益相关的事件和行为选择。
由于组织公民行为崇尚集体福利,它在诸多情境下需要个体牺牲个体利益服从组织利益。因此,我们预期员工个体所具有的集体主义文化倾向对组织公民行为四个层面均会产生正向影响。
基于以上分析,提出如下假设:假设2-1:集体主义对个体主导的组织公民行为具有正向影响作用;假设2-2:集体主义对团体导向的组织公民行为具有正向影响作用;假设2-3:集体主义对组织导向的组织公民行为具有正向影响作用;假设2-4:集体主义对社会导向的组织公民行为具有正向影响作用。
2.集体主义调节作用。JiaLinXie等(2006)对员工的自我效能感知与工作绩效的关系进行了研究,证实个人主义与员工自我效能的相互作用较之集体主义对员工的工作绩效有着更高的预测力。员工合作之间的调节效应,本质即是集体主义正向调节作用。但是,组织伦理氛围仅仅意味着组织内部的一种主流伦理标准,它会对员工个体行为决策产生影响,但是它并不能代替员工个体所具有的价值判断,员工的行为决策是员工感知的组织内部主流氛围与个体固有的价值标准相互作用的结果。当员工的个体价值观与组织内的主流价值相一致时,它会促成员工某种行为的选择,反之则对员工某种行为的选择产生阻碍。
由此,提出如下假设:
假设3-1:集体主义在关怀性伦理氛围与个体主导的组织公民行为中具有调节作用;假设3-2:集体主义在关怀性伦理氛围与团体导向的组织公民行为中具有调节作用;假设3-3:集体主义在关怀性伦理氛围与组织导向的组织公民行为中具有调节作用;假设3-4:集体主义在关怀性伦理氛围与社会导向的组织公民行为中具有调节作用。
期刊库(http://www.zgqkk.com),是一个专门从事期刊推广、投稿辅导的网站。
本站提供如何投稿辅导,寻求投稿辅导合作,快速投稿辅导,投稿辅导格式指导等解决方案:省级投稿辅导/国家级投稿辅导/核心期刊投稿辅导//职称投稿辅导。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投稿辅导_期刊发表_中国期刊库专业期刊网站无关。投稿辅导_期刊发表_中国期刊库专业期刊网站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投稿辅导服务咨询与期刊合作加盟
陆老师联系QQ:
蒋老师联系QQ:
刘老师联系QQ:
联系电话:18015016272
17327192284
投稿辅导投稿邮箱:zgqkk365@126.com
期刊推荐
- 《课程教育研究》 旬刊 国家级
- 《网络空间安全》(信息安全与技术)月刊 国
- 《价值工程》旬刊 国家级 科技统计源期刊
- 《高教论坛》 月刊 省级
- 《法制与社会》旬刊 省级
- 《中国教育学刊》月刊 14版北大核心
- 《语文建设》 旬刊 14版北大核心
- 《中国绿色画报》 月刊 国家级
- 《社科纵横》季刊 社科类优秀期刊
- 《求索》月刊 14版北大核心期刊
- 《财会月刊》旬刊 14版北大核心
- 《艺术品鉴》 月刊 省级
- 《中华建设》月刊 国家级 建设类优秀期刊
- 《教学与管理》旬刊 北大核心
- 《当代经济》 旬刊 省级
- 《新课程研究》旬刊 省级 教育类优秀学术期
- 《文教资料》 旬刊 省级
- 《学术界》 月刊 双核心
- 《吉林教育》旬刊 省级 教育类学术期刊
-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月刊 14版北大核心
- 《继续教育研究》月刊 北大核心期刊
- 《财经界(学术版)》半月刊 国家级
- 《电影评介》半月刊 14版北大核心
- 《公路交通科技》 月刊 北大核心
- 《新闻传播》月刊 省级 新闻类优秀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