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库

教育   经济   科技   财会   管理   
医学   法学   文史   工业   建筑   
农学   水利   计算机   更多>>
 首 页    论文大全   论文精品    学术答疑    论文检测    出书咨询    服务流程    诚信通道    关于我们 

山东省“以工促农 以城带乡”长效机制构建政府作用探析(2)

人气指数: 发布时间:2014-03-17 23:08  来源:http://www.zgqkk.com  作者: 辛磊 林海燕
分享到:

 

  2.加大财政支农力度

  资金投入多寡是决定农业基础地位巩固程度、决定解决“三农”问题进程和效果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3]。长期存在的二元经济体制,以及在实践中长期所遵循的重城市轻农村、重工轻农的发展模式,使的大量的资金流入到了城市地区和工业部门,从而使的农村地区以及农业的发展缺少资金的支持。另外,受传统观念的影响,农民一般有着很强的储蓄偏好,这进一步强化了农村和农业发展的资金缺口。要弥补这一缺口,就需要财政资金的支持,以财政资金的进入带动社会资金的进入。政府财政支持的主要方向应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投资农业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包括:农田水利基本设施建设、农业新品种、新技术研发和推广、农村道路修建、环境保护、饮水系统建设、广播电视通讯网络系统的普及等。投资农业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可以为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可以显著改善农民的生活环境,这是以工促农以城带乡获得实效的重要基础。

  二是投资于农村教育事业。近年来,随着义务教育“义务”属性的真正归位,农民用于子女教育上的负担有了一定程度的减轻,但义务教育阶段之前(学前教育)和之后(高中或中专和大学)的教育支出仍是农民很大的负担,尤其是大学教育阶段每年近万元的花销对于城市居民来说,可能不是问题,但对于那些人均收入水平只有13645.26元①左右的农村居民来说就是一笔很大的负担。因此,财政对于农村教育的支持,不能仅限于义务教育阶段,还应扩展到非义务教育阶段。考虑到财政的承受能力,可考虑先对读涉农专业和毕业后回农村工作的学生的学杂费实行减免或有财政买单,逐步惠及所有农村学生。

  三是加大对农民的教育培训投入。只有让农民不断提升自身技能或掌握非农业技能,才能实现农村剩余劳动力的顺利转移,也才能实现农村非农业经济的发展。农村地区由于可以受到市区经济的辐射,不少农村劳动力都兼业非农经济,但是由于自身素质的不适应,只能到一些简单的劳动密集型行业寻找就业机会,使其从非农领域获取的收入并不高,而且非农就业存在很大不确定性。市场经济条件下,对农民的教育培训很难通过市场来实现,政府必须发挥作用,加大对农民的教育培训投入。

  四是加大对农村社会保障的财政支出。近年来,虽然山东省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筹资标准和报销比例不断提高,农村福利救济、养老等保障和救助服务体系逐步完善,农村低保覆盖面不断扩大,但与城市的社会保障体系相比,存在很大差距。看病难、看病贵、因病返贫等现象在山东省农村十分普遍,农民不得不为养老和医疗等一些难以预测的变故进行储蓄。要改变这一状况,防止城乡居民享受的社会保障差距进一步拉大,建立相对完善的城乡社会保障体系,使两者统筹发展[4],政府财政,尤其是市级财政,必须加大对农村社会保障的投入,真正实现农民“老有所养、病有所医”。

  3.政府要出台政策措施

  无论是经济发展战略的转变,还是财政支农力度的加大,都需要各市政府出台政策措施,包括产业政策和财政金融政策。通过具体的政策措施的施行,来强化财政支农的力度,提升金融服务“三农”的水平,进而促进农业和非农产业的协调发展。结合半岛都市群、鲁南经济圈战略的实行,通过有针对性的政策措施的施行,引导企业向县域、向农村地区搬迁,以此在拓展自身发展空间的同时,带动县域和农村地区非农产业的发展。

  四、总结

  构建山东省“以工促农 以城带乡”长效机制要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从转变经济发展战略、加大财政支农力度、出台政策措施三方面入手,完善山东省“以工促农 以城带乡”长效机制构建的具体方案。

  注释:

  ①2012年山东省农村住户人均纯收入9446.40元,城镇居民年人均收入28005.6元,是农民的2.965倍。

  参考文献:

  [1]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在京举行[N].人民日报,2013-11-13:001.

  [2]张加宁.我国工业反哺农业的理论研究及政策分析[D].吉林:吉林大学,2006.

  [3]姜作培.着力构建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长效机制[J].上海农村经济,2006(02):22-26.

  [4]邢刚.财政支持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0


期刊库(http://www.zgqkk.com),是一个专门从事期刊推广、投稿辅导的网站。
  本站提供如何投稿辅导,寻求投稿辅导合作,快速投稿辅导,投稿辅导格式指导等解决方案:省级投稿辅导/国家级投稿辅导/核心期刊投稿辅导//职称投稿辅导。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投稿辅导_期刊发表_中国期刊库专业期刊网站无关。投稿辅导_期刊发表_中国期刊库专业期刊网站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QQ在线咨询
投稿辅导热线:
180-1501-6272
微信号咨询:
fabiaoba-com
咨询电话:18015016272 投稿邮箱:zgqkk365#126.com(#换成@)
本站郑重声明:文章只代表作者观点, 并不意味着本站认同。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请核实,风险自负。
部分作品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或相应的机构   若某篇作品侵犯您的权利,请来信告知.版权:周口博闻教育咨询有限公司 
Copyright © 2005-2023 . 期刊库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