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唯物史观角度看中国群体性事件(2)
(四)维护利益与权利意识的觉醒
据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统计,2012年1月到9月,全国各级劳动争议仲裁机构立案受理劳动争议案件47.9万件,同比增长11.9%,涉及劳动者66.0万人,同比增长19.4%。企业管理的不规范,生产经营者唯利是图加剧了罢工,游行等群体性事件。劳动者对当局政府与生产经营者的不满情绪日益高涨,此外,国内企业也面对着国外经济以及全球化经济的冲击。例如,1997年的亚洲金融危机,导致很多国企员工失业下岗,引发了较大的社会动荡。失业人员的权益无法得到保障,子女入学,住房,医疗等问题随之而来,同时随着中国法制理念的普及和公民维权意识的觉醒,以维权为目的的群体性事件就自然频频发生。这类事件一方面反映了政府机制中不合理成分依然存在,另一方面,也表明了“民主”,“自由”“平等”理念越来越被人们所认同。从唯物史观中人民群众和个人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分析,社会矛盾总是在不断的斗争与改革中解决,并且推动社会发展。
二、从唯物史观角度分析问题
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认为社会历史发展的轨迹是在曲折中前进,在一些特定时期,可能会出现发展停滞甚至倒退的现象,但是这并不影响整个社会历史的上升与进步。唯物史观中关于社会发展的理论包括了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辩证关系原理,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运动规律,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矛盾运动规律。社会发展的动力又包括了:社会基本矛盾,阶级斗争,社会革命,科学技术和改革等。这些理论帮助我们正确的看待中国历史发展到现阶段所处的背景与发展过程中遇到的不和谐事件。
(一)发展生产力推动社会历史前进
社会生产力水平决定了生产关系,决定了经济生活中的各种现象。马克思指出:“人类始终只指出自己能够解决的任务,因为只要考察可以发现,任务本身,只有在解决它的物质条件已经存在或者是在形成过程中的时候才会产生[3]”。唯物史观的出发点就是人的实践活动,“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就告诉我们社会生产力水平决定了人的生活条件和精神文化素质。承认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是用唯物主义的观点理解社会发展的关键。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的关系与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关系是互相对应的。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历来帝王将相都很重视老百姓的威力和作用,常常把国计民生建设做为最重要的工作,事实也的确如此:若想整个国家兴旺发达,百姓生活质量的提高是关键。而提高生活质量,最根本的就是发展生产力,生产力水平提高了,市场经济才会得以发展,国家综合国力增强了,财富多了,才能更有条件,更好的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在当代中国社会,只有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提高人民群众的物质生活,才能进一步完善上层建筑的建设。完善政府体制机制,缩小贫富差距。构建合理的分配体系,摒弃传统的“平均主义”分配方式,将按劳分配具体化,在各类企事业单位中解决长期以来存在的同工不同酬问题。例如:在短期内解决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普及义务教育,对贫困学生采取各种措施减免学费。这些正是政府采取措施缓解社会矛盾,从生产力角度加强社会建设,预防激进的群体性事件再次发生的有效措施。
(二)加强核心价值观教育
价值观具有导向作用,它是一种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有着巨大的反作用。积极的正面的价值观有助于实现自身社会价值,同时为社会进步起到推动作用。消极的负面的价值观,不仅无法使人正确看待自己,而且对社会危害极大。高官贪污腐败现象滋生,就是没有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过分关注人生享乐,必然导致工作与生活中的堕落腐败。加强价值观教育,规范党的作风建设,组织建设,纪律建设等工作已经在党的十八大之后广泛开展,并且取得了良好成效干部下基层,法官走基层以及平安特派员等活动广泛开展,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各级干部提高了群众工作能力和突发事件处置能力。同时,30多名省部级高官的下台,更显示出了党的反腐倡廉的决心。人的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只有正确处理了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国家利益的关系,才能形成良好的价值观,并进一步塑造和谐社会的风尚。因此,加强党政廉洁建设与价值观教育是社会发展中的必然要求。
(三)坚持群众路线增强人民群众的地位
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基本原理运用到中国共产党身上,就形成了群众路线。群众路线是一种工作方法,是党与政府开展各种工作的组织原则和政治路线。在社会建设中坚持群众路线是遵循了历史唯物主义中关于社会发展的基本原理。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要坚持人民是历史创造者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坚持群众路线,真诚倾听群众呼声,真实反映群众愿望,真情关心群众疾苦,多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4]”。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社会的发展进步,就是党领导下的人民群众的集体建设。群众路线是新形势下发动和组织群众的新方法,其哲学理论依据就是:人民群众是是物质资料的承担者,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在尊重群众,一切以群众的需要为出发点的指导下,党与政府取得了不少成绩。坚持群众路线,重视人民群众的历史地位,才能逐步减少群体性事件的发生,减轻群体性事件的社会危害。
三、结语
唯物史观作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大发现,在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和社会基本矛盾等问题上做出了科学的理论体系。它是观察当代世界的科学理论和方法,是我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理论基础。以唯物史观角度分析社会中的群体性事件,有助于从更高层次来理解社会的发展。我国改革开放以来所取得的成就,正是坚持了马克思的唯物主义历史观,正确处理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所取得的。将唯物史观与中国当代问题相结合,具体问题具体的分析,大力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水平,推动经济发展,强化政府机关与党员干部的领导带头作用,坚持走实事求是的群众路线,在全社会形成一种和谐美好的社会风气,才能更好的确定社会主义未来的发展方向。
[参考文献]
[1]2013年社会蓝皮书.[M].中国社会科学院.2013.
[2]张君.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贫富差距问题研究[D].西北大学.2009.
[3]马克思恩格斯选集.[M]第二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83页.
[4]党史百科.群众路线基本简介[J].人民网,2007,12-18.
期刊库(http://www.zgqkk.com),是一个专门从事期刊推广、投稿辅导的网站。
本站提供如何投稿辅导,寻求投稿辅导合作,快速投稿辅导,投稿辅导格式指导等解决方案:省级投稿辅导/国家级投稿辅导/核心期刊投稿辅导//职称投稿辅导。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投稿辅导_期刊发表_中国期刊库专业期刊网站无关。投稿辅导_期刊发表_中国期刊库专业期刊网站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投稿辅导服务咨询与期刊合作加盟
陆老师联系QQ: 913775405(普刊)
蒋老师联系QQ: 867306987(核心)
刘老师联系QQ: 271374912(核心)
联系电话:18015016272
17327192284
投稿辅导投稿邮箱:zgqkk365@126.com
期刊推荐
- 《课程教育研究》 旬刊 国家级
- 《网络空间安全》(信息安全与技术)月刊 国
- 《价值工程》旬刊 国家级 科技统计源期刊
- 《高教论坛》 月刊 省级
- 《法制与社会》旬刊 省级
- 《中国教育学刊》月刊 14版北大核心
- 《语文建设》 旬刊 14版北大核心
- 《中国绿色画报》 月刊 国家级
- 《社科纵横》季刊 社科类优秀期刊
- 《求索》月刊 14版北大核心期刊
- 《财会月刊》旬刊 14版北大核心
- 《艺术品鉴》 月刊 省级
- 《中华建设》月刊 国家级 建设类优秀期刊
- 《教学与管理》旬刊 北大核心
- 《当代经济》 旬刊 省级
- 《新课程研究》旬刊 省级 教育类优秀学术期
- 《文教资料》 旬刊 省级
- 《学术界》 月刊 双核心
- 《吉林教育》旬刊 省级 教育类学术期刊
-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月刊 14版北大核心
- 《继续教育研究》月刊 北大核心期刊
- 《财经界(学术版)》半月刊 国家级
- 《电影评介》半月刊 14版北大核心
- 《公路交通科技》 月刊 北大核心
- 《新闻传播》月刊 省级 新闻类优秀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