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和完善村民自治条件下的协商民主制度
摘要:经过30多年的探索和实践,以村民自治为核心的我国农村基层民主自治制度得到了快速发展。作为推进和实现村民自治新范式的协商民主在村民自治实践中存在着政府主导与村民主体性矛盾、协商民主形式化和村民民主参与意识单薄等问题,文章通过分析提出从民主法治教育和制度构建两个方面加强和完善,促进村民自治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村民自治;协商民主;村民委员会;村党支部;村民代表大会
“村民自治制度是我国农民在实践中创造的农村基层群众自治制度,是我国农村基层民主建设的核心内容。”[1]十八报告指出,“人民民主是我们党始终高扬的光辉旗帜”,“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是我国人民民主的重要形式”。[2]但由于制度的缺陷,在广大农村依然存在许多问题需要解决,加强和完善协商民主制度有助于弥补选举民主的不足,完善基层民主政治制度。
一、村民自治中推行协商民主的意义
1.村民自治的含义
村民自治,简而言之就是广大农民群众直接行使民主权利,依法办理自己的事情,创造自己的幸福生活,实行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一项基本社会政治制度。[3]但行政村不属于一级政府,而是一种小范围的以自然村落为基础的自治组织,它的主体是全体农村村民,而非限定于某一行业或阶层的成员;自治的区域是与村民长期生活的自然村;自治的内容是村里的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即村务;自治的目的是使广大村民在本村范围内实现“自我管理、自我教育和自我服务”,处理好与村民利益密切相关的公共事务,促进本村政治经济文化等的健康发展。
2.协商民主的含义
“协商民主”这一概念是约瑟夫毕塞特20世纪80年代首先使用的,其含义是主张公民参与、反对精英主义宪政。经过二十年的发展,协商民主理论不仅已经成为西方学术界的一种新的民主理论范式,而且在我国学术界也出现了协商民主探讨热潮。协商民主是一种民主形式,它是指不同的利益主体在宪法和法律规定的范围内,平等、自由的参加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大会,按照一定的规则制度,通过自由平等的对话、讨论、协商、妥协等方式,在公共利益的基础上,制定村规民约、管理和决策乡村内部事务。
协商民主的主体是全体村民、村民委员会和村党支部,其协商的主要内容是村内的选举、重大决策和议案;协商形式是村小组会议、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大会发表意见、讨论、辩论等;协商的目的是就关于设计村民利益的村内事务的处理达成共识,形成议案或做出决策。
3.村民自治中推行协商民主制度的意义
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是我国人民民主的重要形式。在村民自治中,就乡村经济社会发展的问题和涉及村民切身利益的实际问题进行广泛协商对于村民、村组织和整个社会具有重大意义。
第一、村民利益的多元化需要协商民主来统筹。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和工业反哺农业的推进,国家对农村的公共财政支出逐年增加,农村公共利益不断增加。随着城镇化的推进,农村出现诸如征地拆迁、村落布局规划和道路等公共设施建设与维护等涉及村民公共利益的问题,如何分配和使用公共利益,保证村民的个人权益和促进乡村经济发展成为许多乡村面临的共同问题。但是在公共利益不断发展的今天,如何使用和分配公共收益,如何实现公共投入,已经变成许多村庄最具挑战性的问题。马克思指出:“人们所奋斗的一切都同他们的利益相关”。[4]只有通过协商民主才能避免票决民主出现“多数人暴政”和“少数人暴政”导致的多数人的民主,统筹各个不同利益主体以公共利益为基础做出最优化的决策。
第二、协商民主能够培育公民的社会责任感。相对于以投票多少决定人选和事务的选举民主而言,协商民主强调村民参与集体事务形成公共利益的责任。村民在参与讨论、协商的过程中,不仅要考虑个人的利益,而且还要对不同意见和观点进行思考,考虑他人和集体的利益。只有在此过程中,所有人相互陈述和彼此倾听,才能达到相互沟通交流、理解和妥协,最终达成共识。最终的决策是集体反思的结果而不是某个人的观点,这不仅考虑到了各方利益在执行上取得最广泛支持,而且通过协商讨论使村民认识到只有理解、尊重和包容不同的利益,才能实现个人利益和共同利益,因此在协商过程中也培育了村民对共同体的社会责任感。
第三、协商民主有助于提升管理决策水平。乔治·瓦拉德兹曾说过:“协商民主是一种具有巨大潜能的民主治理形式。它能够有效回应文化间对话和多元文化社会认知的某些核心问题。它尤其强调对于公共利益的责任、促进政治话语的相互理解、辨别所有政治意愿,以及支持那些重视所有人需求与利益的政策。”[5]对一个具体的乡村而言,关于村内部事务通过村民个人意见建议的陈述和讨论,最终达成的共识(即使不能达成共识,也消除了大部分意见分歧,做到了思想交流),不仅可以做到公共利益基础上个人利益的最大化,而且提升了村民和自治组织对于村子内部事务的管理决策水平。
二、村民自治下的协商民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探析
协商民主是民主的重要形式,是对于选举民主的补充和完善,但在村民自治的实践过程中,协商民主还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解决。
1.政府主导与村民主体性存在矛盾
在“强政府、弱社会”的我国,几乎所有的制度设计、实施都是由当地政府主导的,协商民主也不例外。无可置疑的是,村民自治、协商民主与政府有着共同的目标取向,但是当面对经济发展,政绩考核等涉及个人利益时,在政府主导下多元主体的协商民主也就变成了牺牲品。比如高速路建设、工厂企业选址等可以促进局部和短期经济快速发展的项目的启动,基本上都是县乡政府与村委会和村党支部协商,村委会和村党支部对于县乡镇达成的决策不予执行或不予配合时,县乡政府直接下达行政命令,甚至撤销其职务。另外,当政者的变更给协商民主的实践存续和功效留下不确定性,协商民主难以很好的发展和完善。
这些问题的出现主要原因是:第一,基层的协商民主还处于发展初期,制度设计仍在探索中;第二,基层政府追求经济利益的发展忽视民生;第三,当地政府关于经济发展和村民自治与协商民主的发展没有形成长远规划,存在领导人的更换导致施政方略的改变。
期刊库(http://www.zgqkk.com),是一个专门从事期刊推广、投稿辅导的网站。
本站提供如何投稿辅导,寻求投稿辅导合作,快速投稿辅导,投稿辅导格式指导等解决方案:省级投稿辅导/国家级投稿辅导/核心期刊投稿辅导//职称投稿辅导。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投稿辅导_期刊发表_中国期刊库专业期刊网站无关。投稿辅导_期刊发表_中国期刊库专业期刊网站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投稿辅导服务咨询与期刊合作加盟
陆老师联系QQ: 913775405(普刊)
蒋老师联系QQ: 867306987(核心)
刘老师联系QQ: 271374912(核心)
联系电话:18015016272
17327192284
投稿辅导投稿邮箱:zgqkk365@126.com
期刊推荐
- 《课程教育研究》 旬刊 国家级
- 《网络空间安全》(信息安全与技术)月刊 国
- 《价值工程》旬刊 国家级 科技统计源期刊
- 《高教论坛》 月刊 省级
- 《法制与社会》旬刊 省级
- 《中国教育学刊》月刊 14版北大核心
- 《语文建设》 旬刊 14版北大核心
- 《中国绿色画报》 月刊 国家级
- 《社科纵横》季刊 社科类优秀期刊
- 《求索》月刊 14版北大核心期刊
- 《财会月刊》旬刊 14版北大核心
- 《艺术品鉴》 月刊 省级
- 《中华建设》月刊 国家级 建设类优秀期刊
- 《教学与管理》旬刊 北大核心
- 《当代经济》 旬刊 省级
- 《新课程研究》旬刊 省级 教育类优秀学术期
- 《文教资料》 旬刊 省级
- 《学术界》 月刊 双核心
- 《吉林教育》旬刊 省级 教育类学术期刊
-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月刊 14版北大核心
- 《继续教育研究》月刊 北大核心期刊
- 《财经界(学术版)》半月刊 国家级
- 《电影评介》半月刊 14版北大核心
- 《公路交通科技》 月刊 北大核心
- 《新闻传播》月刊 省级 新闻类优秀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