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库

教育   经济   科技   财会   管理   
医学   法学   文史   工业   建筑   
农学   水利   计算机   更多>>
 首 页    论文大全   论文精品    学术答疑    论文检测    出书咨询    服务流程    诚信通道    关于我们 

公共品供给与西藏农牧区社会稳定研究

人气指数: 发布时间:2014-04-25 17:31  来源:http://www.zgqkk.com  作者: 张林波
分享到:

 

  摘要:农牧区公共品是西藏农牧区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和保证,有效的农牧区公共品供给不仅能够提高农牧业的生产力水平,带动农牧区的经济发展,而且对于保证农牧区的社会稳定,乃至西藏全区的安定团结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旨在通过对西藏农牧区公共品的供给现状进行研究分析,观察公共品供给对于农牧区社会稳定的影响权重,以及农牧民对于公共品的需求情况,发现公共品供给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而提出相应的农牧区公共品供给的优化路径与措施。

  关键词:西藏农牧区;公共品;社会稳定

  一、 研究背景与目的

  (一)研究背景

  西藏自治区位于我国西南边陲青藏高原之上,因其特殊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和社会历史等因素,造成其长期以来经济发展程度远低于国内其他省市的现实局面。相较于全国其他地区,处于区域整体性贫困状态下的西藏地区的公共品供给更是显得尤为迫切和必要。

  根据《西藏统计年鉴(2013)》显示,截止2012年底,西藏总人口有307.62万人。其中城镇人口69.98万人,乡村人口237.64万人,乡村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达77.3%。这说明,西藏的大部分人口生活在农牧区,并从事着农牧业相关的生产。所以,西藏地区的公共品供给的重中之重理应放在占西藏全区人口绝大多数的农牧地区,而绝非是城镇。西藏农牧区的公共品供给状况直接关系着着西藏全区的政治、经济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和长治久安。西藏农牧区公共品的供给,对于提高农牧民收入、维护西藏和平稳定、促进西藏经济与社会全面发展,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与长远价值。

  (二)研究目的

  本文研究的主要目标在于通过对西藏农牧区公共品的供给现状进行研究分析,观察公共品供给对于西藏农牧区社会稳定的影响权重,以及农牧民对于公共品的需求情况,发现公共品供给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为政府相关部门今后在公共品供给相关决策方面提供参考建议。

  二、 公共品相关概念界定

  (一)公共品

  公共品是相对应于私人产品而言的,是指具有在消费或使用上的非竞争性和受益上的非排他性的产品。所谓非竞争性,是指一部分人对某一产品的消费不会影响另一些人对该产品的消费,一些人从这一产品中受益不会影响其他人从这一产品中受益,受益对象之间不存在利益冲突。而非排他性则是指,产品在消费过程中所产生的利益不能为某个人或某些人所专有,要将一些人排斥在消费过程之外,不让他们享受这一产品的利益是不可能的。

  (二)农牧区公共品

  农牧区公共品是公共产品的一种特殊形式,同样具有公共产品的一般特性,但也具有独特的内涵和特点。公共品在消费过程中,因其受益范围有一定的空间性和地域性,所以,其受益群体就具有了一定的针对性。由此,把农牧区公共品定义为:农牧区公共品是相对于农牧区私人产品而言的,是指在特定的农、牧或半农半牧区域内,与农牧区、农牧民、农牧业息息相关的,用于满足农牧区公共需要,在消费上具有非竞争性与非排他性的,农牧民参与共同消费的公共产品或服务。

  三、 西藏农牧区公共品供给现状分析

  (一)农牧区公共品供给取得的成就

  不管是哪个地区、哪一层级的政府都有义务为所在辖区的人民提供应有的公共品。长期以来,西藏自治区政府切实花大力气为农牧区提供了大量的公共品,改善了农牧民生产生活条件,增加了农牧民的收入。

  图1:农牧民安居工程(2006-2012年)完成投资和受益人口


期刊库(http://www.zgqkk.com),是一个专门从事期刊推广、投稿辅导的网站。
  本站提供如何投稿辅导,寻求投稿辅导合作,快速投稿辅导,投稿辅导格式指导等解决方案:省级投稿辅导/国家级投稿辅导/核心期刊投稿辅导//职称投稿辅导。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投稿辅导_期刊发表_中国期刊库专业期刊网站无关。投稿辅导_期刊发表_中国期刊库专业期刊网站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QQ在线咨询
投稿辅导热线:
180-1501-6272
微信号咨询:
fabiaoba-com
咨询电话:18015016272 投稿邮箱:zgqkk365#126.com(#换成@)
本站郑重声明:文章只代表作者观点, 并不意味着本站认同。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请核实,风险自负。
部分作品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或相应的机构   若某篇作品侵犯您的权利,请来信告知.版权:周口博闻教育咨询有限公司 
Copyright © 2005-2023 . 期刊库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