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库

教育   经济   科技   财会   管理   
医学   法学   文史   工业   建筑   
农学   水利   计算机   更多>>
 首 页    论文大全   论文精品    学术答疑    论文检测    出书咨询    服务流程    诚信通道    关于我们 

网络游戏在青少年价值观引导上的两难困境

人气指数: 发布时间:2014-05-12 21:16  来源:http://www.zgqkk.com  作者: 代征等
分享到:

 

  摘 要: 网络游戏以其逼真的虚拟现实性、超强的娱乐性、操作简易性等特点,受到众多青少年追捧。网络游戏在引导青少年体验团队协作、交往乐趣与生命体验等方面具有特殊的价值。然而,网络游戏的商业推进模式和猎奇竞争机制,极易对青少年产生游戏沉迷、道德失范、暴力行为脱敏、时间意识淡漠等负面影响。发展网络游戏产业,引导游戏价值取向,需要在网络游戏设计开发、运营管理、自律教育等方面加强价值引导,传递社会正能量。

  关键词:网络游戏;价值观;引导;困境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268(2014)02006504

  《国家“十二五”时期文化改革发展规划纲要》和《“十二五”时期文化产业倍增计划》将网络游戏所属的文化创意产业确立为未来重点发展的文化门类,文化创意产业日益成为“十二五”时期经济转型升级的新引擎。近年来,作为我国创意文化产业的网络游戏迅速发展,游戏玩家人数由2008年的1.87亿上升至2013年的3.45亿,市场实际销售收入从2008年全年183.8亿上升至2013年仅上半年的338.9亿,网络游戏成为文化创意产业中经济增长最快的板块。截至2013年6月底, 我国网民规模达5.91亿,互联网普及率为44.1% ,网络游戏用户总数达3.45亿人。其中,学生群体占网游用户总量的30.6%,而在学生群体中,大学本科和大学专科的用户所占比例分别为27.6%和27% ① 。青少年尤其是大中学生日渐 成为网络游戏的主力军 网络游戏移动化发展迅猛,截至2013年6月,30岁以下用户仍是网络游戏主力,其中,20~30岁占30%,10~19岁占27%,但增长速度已经放缓。随着移动终端用户,尤其是智能手机、平板用户的快速扩张,我国网游用户逐渐由青年向中老年扩散,成为增长的主要来源,其中30~40岁用户增长最快,已接近用户总量的26%。 。一方面,网络游戏进入青少年学习生活中已经不可避免;另一方面,网络游戏虽然在引导青少年价值观发展上具有自己的优势,但其超强的黏附性与可玩性常常使青少年不自觉地沉迷于其中,造成严重的负面影响,这已经成为了一个两难问题。笔者认为,利用好网络游戏来引导青少年的价值观发展,就必须回答两方面问题:一是网络游戏在引导青少年价值观培养上的作用或者优势有哪些,如何才能利用好这些优势?二是在利用好这些优势的同时,如何避免网络游戏给青少年的价值观发展乃至学习生活带来的各种负面影响?这些都需要我们认真审视,从而以各种手段规范网络游戏未来的发展。

  一、网络游戏的属性特征:价值承载与引导的矛盾

  营利性是网络游戏的市场属性。基于商业牟利的初衷,网络游戏开发商不断设计出画面精良、光色俱全、背景优美、互动方便的网络游戏,“吸引”和“促沉迷”成为其盈利的保障,青少年往往是网络游戏的最大消费群体,也是游戏设计开发商眼中的重点顾客对象。为了吸引顾客,满足游戏玩家的猎奇心理,开发商费尽心思不断增加互动性,制作越来越好的精美画面,加入暴力、血腥乃至色情等文化元素以吸引青少年玩家,客观上加重了青少年玩家对游戏的痴迷程度,从而使其更加迅速地沉迷于网络游戏中而不能自拔。

  从网络游戏的虚拟现实性来看,青少年通过网络游戏体会到与现实世界相仿的情感体验,实现在现实世界里得不到的自我实现与心理满足。通过游戏里设置的一些规则,体验认识到规则的重要性和价值,具有积极的社会化教育功能。但是,青少年玩家心智不成熟,辨识能力差,容易混淆网络世界与真实的现实世界的区别,甚至沉迷于网络世界里而对现实世界感到厌恶。通过网络游戏认识的各色人等也极有可能对青少年产生恶劣的影响,轻则可能只是影响了他们的一些价值观或者使其更加痴迷于游戏之中,重则甚至被欺骗敲诈勒索。

  在引导青少年价值观取向的问题上,还存在着暴力欺凌与侠义救援的两难选择。现行的很多大型网络游戏,都充斥着打斗激战等暴力行为,当然这种暴力行为并不一定都是违背道义的。然而,在游戏中,因锄强扶弱的侠义精神而选择的暴力行为与恃强凌弱的欺凌行为,往往只有一念之隔。不仅等级高与装备好的玩家欺凌等级低装备差的玩家的行为随处可见,而且网络游戏具有的开放、自由选择角色的特点,也决定了玩家可以自由选择是走一条秉持狭义的路还是一条只为快速升级而不择手段之路。另外,在众多的枪战游戏里面,往往并没有所谓的善恶之分,这类游戏中常见的PK行为,只能加深游戏玩家之间的仇恨,对青少年的价值观发展产生误导。

  虽然大部分网络游戏承载着爱国主义、民族精神的价值理念,但是境外网络游戏还蕴含着异国文化元素和意识形态。目前,西方和日韩等国家开发的游戏市场占有率较高,其价值观元素贯穿于游戏主题和环节之中,由于游戏制作国崇尚的文化背景和价值的判断与选择与我国的主流价值观存在较大差异甚至激烈冲突,势必会淡化、冲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1]。青少年在游戏过程、游戏衍生BBS和线下交流中,极易接收到来自西方国家的意识形态与价值观。美国军方就充分利用网络游戏的广泛参与性、情节的隐蔽性以及夸张渲染性等特点,作为拓展军事文化传播的重要手段[2],如较为风靡的《美国陆军》、《未来战争》等。无形中,青少年原本在学校教育中接受的价值观也会逐渐发生转变,甚至还会养成崇洋媚外的心态。

  网络游戏本身的可玩性、易进入性、易操作性和玩家自由选择度、暴力打斗甚至色情元素成为了吸引玩家的要素,并潜在地影响着玩家的价值观。网络游戏在设计之初坚持的价值引导理念与游戏的自由开放性之间,常常产生冲突,往往是后者战胜前者。在价值蕴含上,包括着同情与尊重、窃取与伤害、良知与人性等维度。玩家在身临其境的游戏中很难做出理性、道德的选择。游戏设计的初衷,如游戏精神、规则意识等传统理念变得淡漠并远离青少年玩家。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单纯指望游戏开发商秉持仁心,减少必要的游戏要素,似乎不大可能;而单纯依靠青少年玩家浅尝辄止,防止沉迷,也似乎难度较大。要真正实现网络游戏的价值承载,需要多方共同努力。

  二、网络游戏文化熏染:青少年成长发展的双重影响

  网络游戏文化既包含于网络文化之中,也是大众文化的一部分。作为新时代的一种文化形态,大众文化本质上是消费和商业化的,它的功能是娱乐的。大众文化在实践功能上具有二重性:其一,大众文化具有消解神圣、提倡个性、解放思想和加强民主化倾向的作用,这对于人性的重构举足轻重,有利于人们追求个性的解放;其二,作为商品经济的产物,市场机制控制着大众文化的发展,大众文化为盈利而制作,大众文化消费表现出庸俗性、娱乐性的特点。网络游戏文化作为一种特殊的大众文化,对青少年价值观的影响也是双面共生的[3]。

  一方面,贯穿于网络游戏里的背景文化与故事,确实能起到一些正面作用。不仅可以让青少年学生在游戏中学习到新的知识,而且由游戏引发的积极浓厚的学习兴趣还可以促使学生进一步通过电视、报纸、书籍等媒体主动搜索,深入学习。贯穿于游戏中的一些价值取向的引导,如侠义救援精神、爱好自然与生命等价值理念更是蕴含于整个网络游戏的文化背景与游戏规则中,青少年在游戏的过程中也能有所启益。另外,游戏中引用的一些优美而高雅的背景音乐在一定程度上也能起到陶冶青少年学生心灵、提高他们审美情趣的作用。网络游戏文化作为网络文化的一部分,充当了丰富网络文化的先锋,由网络游戏带动下的音乐、游戏术语等在无形中进入到青少年的学习生活中,逐渐引导青少年偏离主流价值观的影响,甚至成为非主流。人们直接将审美态度游戏化于生活之中,消弭了艺术与日常生活的界限,从而颠覆了传统,日益边缘化的文学在叙事语法上也契合着时下的审美风尚,由纯审美的宏大叙事转向泛审美的欲望叙事。


期刊库(http://www.zgqkk.com),是一个专门从事期刊推广、投稿辅导的网站。
  本站提供如何投稿辅导,寻求投稿辅导合作,快速投稿辅导,投稿辅导格式指导等解决方案:省级投稿辅导/国家级投稿辅导/核心期刊投稿辅导//职称投稿辅导。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投稿辅导_期刊发表_中国期刊库专业期刊网站无关。投稿辅导_期刊发表_中国期刊库专业期刊网站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QQ在线咨询
投稿辅导热线:
180-1501-6272
微信号咨询:
fabiaoba-com
咨询电话:18015016272 投稿邮箱:zgqkk365#126.com(#换成@)
本站郑重声明:文章只代表作者观点, 并不意味着本站认同。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请核实,风险自负。
部分作品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或相应的机构   若某篇作品侵犯您的权利,请来信告知.版权:周口博闻教育咨询有限公司 
Copyright © 2005-2023 . 期刊库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