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基层铸特色 服务朝阳促发展
摘要:本文立足朝阳区档案事业发展实践,在探求新时期档案事业发展新趋势的基础上,提出朝阳区档案事业的发展思路,即建设档案信息资源体系、利用服务体系、安全保管体系,突出行政管理法制化、业务管理规范化、现代管理信息化、利用服务社会化。
关键词:档案事业档案馆档案工作
档案作为历史记录,记述了人们改造客观世界和改造主观世界的实践过程,是城市发展、社会进步的基础,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价值。
一、新时期档案事业发展新趋势
近年来,国家档案局提出建设“档案强国”的奋斗目标,配套“三大体系”建设的措施,明确了档案工作的方向和方法。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档案工作如何实现科学发展并为科学发展服务,如何不断地在“重新认识”中赋予档案工作新的内涵,使档案工作始终能够紧跟时代发展要求,成为档案工作者需要思考和解决的问题。
(一)提升档案工作地位,发挥作用是基础
有为才能有位。档案工作的地位要靠档案部门和档案工作者发挥作用来取得。如今,档案工作已经渗透到国计民生的各个方面,档案的信息性、凭证性、知识性、文化性,成为档案工作在各个领域发挥作用的基础。在这一历史形势下,档案部门要增强“档案科学发展和档案为科学发展服务”的工作意识,把握“存凭、留史、资政、育人”的工作定位,开拓思路,有所作为,提升档案工作的社会影响力。
(二)发挥档案工作作用,做好服务是关键
档案部门有所作为,关键是要做好服务这篇文章。档案工作各环节的最终目的,就是要做好利用服务。服务做得好不好,是检验档案工作基础是否扎实、业务是否熟练、作用是否充分发挥的重要标准。
新时期档案服务工作,方向是多面的,导向是多元的。做好服务,要客观记录发展历程,做时代发展的忠实见证,充当凭证;做好服务,要深入挖掘档案内涵,塑造文化精品,为民众历史文化需求提供精品,留取记忆;做好服务,要依据档案资源,挖掘客观规律,为党和国家政策决策提供参考,充当智库;做好服务,要强调以人为本,密切关注民生,为百姓利益保驾护航,惠及民生。
(三)做好档案服务工作,创新思维是导向
做好服务,就是要更新观念,创新思路,树立“大服务”理念。过去我们档案工作所提供的服务主要局限在保管机关的文书档案,然后提供查询利用,这种服务是“小服务”。“大服务”理念就是要为管理全社会的档案提供服务,为全社会的档案利用提供服务。概括讲,就是服务大局、服务基层、服务百姓。
树立“大服务”理念,拓展档案服务功能,不是一句空洞的口号,而是需要从档案的收、管、用到档案业务管理,全方位转变发展思路。要努力实现“六个转变”,即档案馆的工作职能要从重保管轻利用向保管利用并重的观念转变;档案资源的流向与归属要从过去各自为政、条块分割向统一整合、集中管理的观念转变;档案的信息化建设要从重数据库建设向馆藏档案数字化与档案利用网络化的观念转变;档案业务指导要从重体制内单位向体制内外,包括农村、社区并重的观念转变;档案法制宣传要从自我宣传为主向借助多媒体宣传为主的观念转变。
二、建设完善“三大体系”,奠定档案事业基础特色
国家档案局局长杨冬权多次提出建立“覆盖人民群众的档案资源体系,方便人民群众的档案利用体系、确保档案安全保密的档案安全体系”的目标要求。
三个体系建设,是当今我国档案工作顺应党和国家方针政策应运而生的实践体系。”[1]朝阳区档案局(馆)按照国家局建设“三大体系”的目标要求,在业务实践中不断拓展,探索出了符合朝阳发展需求,具有朝阳地域特色的“三个体系”建设发展路径。
(一)广覆盖、铸特色、惠民生,建设档案信息资源体系
档案资源是开展档案工作的基础,也是提供档案服务的先决条件。朝阳区档案资源体系建设立足档案资源现状,树立长远发展目标,建立利用服务导向,加强对所有具有保存价值的档案资源的接收、征集工作,夯实基础,优化馆藏、体现特色、覆盖民生。
一是广泛征集,优化馆藏。在充分发挥各级机关团体、国有企业事业单位积累档案资源主渠道作用的基础上,扩大档案接收和征集范围,丰富优化馆藏资源。广泛征集民间珍贵历史档案,征集反映历史发展、社会进步、民生幸福等内容的各类资料。关注各种新兴经济组织、社会组织的档案资源建设情况,将其纳入国家档案资源体系。加大档案资源整合力度,对保存在文化馆、博物馆、图书馆等机构中具有文物价值的档案资料,采取复制、建立目录及编制简介等形式进行资源整合。
二是立足朝阳,体现特色。在特色上下力气、做文章,分析本地区的历史特色、经济特色、文化特色、民族特色、自然区域特色等,突出抓好支柱产业、重点项目、龙头项目、名优产品、名人、名胜、名产等特色档案以及与人民群众生活息息相关的专门档案的征集。密切关注区域发展的新情况,实施的新举措,出现的新效果,开辟的新领域,及时将各类档案建立、收集起来,纳入国家档案资源体系,逐步奠定朝阳区域发展的档案资源特色。
三是全面覆盖,民生为先。档案馆作为资源体系建设的主体,把反映单位职能、重大活动、重要工作和涉及民生的文件资料全部纳入归档范围。在实际工作中,把反映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和与老百姓切身利益密切相关的档案资源体系建设放在重要位置,凡是涉及人民群众的档案,凡是人民群众需要利用的档案,凡是对经济社会发展有用的档案,都要纳入档案资源体系建设。这里的人民群众“既包括了官,也包括了民;既包括了市民,也包括了村民;既包括了名人,也包括了凡人。”[2]
(二)重人本、深开发、善联合,建设档案利用服务体系
档案服务是档案工作发挥社会作用、为经济和社会发展作贡献的重要途径。朝阳区档案事业发展依托“服务为先”战略,树立“大服务”理念,做到“三个结合”,切实增强服务效果。
一是以人为本与依法利用相结合。在严格依法依规利用的基础上,注重以人为本,建立方便快捷的服务体系。通过不断提高服务能力,完善服务机制,拓展服务领域,丰富服务手段,提高服务效率,为利用主体提供更加优质、便捷的服务。
二是提供信息与深度开发相结合。根据利用需求,准确提供档案资料,同时主动深入开发,把“死档案”变成“活信息”。研究发掘档案内容,对档案信息进行整合、加工、提炼,主动为各方面提供经过提炼的、深层次、高质量的档案信息产品,打造区域档案文化产品品牌,使档案信息产品具有综合性、条理性、知识性、思想性。紧密关注时事热点,敏感探求各方需要,超前策划服务项目,定向提供专题服务,实现档案服务深化、增值。塑造精品意识,根据社会需求精心策划档案文化产品,编撰档案文化资料,举办档案展览和主题教育活动,制作档案电视节目等,把档案服务融入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
三是自主创新与联合发展相结合。在夯实档案部门提供档案文化服务能力的基础上,创新思路,借势、借智、借力谋发展。树立合作、联手的新理念,集聚多方力量,拓展档案服务能力和水平。借助现代化手段,与大专院校、科研院所、新闻媒体等联合协作,开展档案编研、举办档案展览、制作档案专题片等,提升档案工作影响力。
(三)强意识、重教育、立制度,建设档案安全保障体系
档案安全,责任重大。朝阳区档案部门始终居安思危,把确保档案安全作为第一要务,作为档案工作的生命线,力争做到档案安全万无一失,夯实档案安全保障基础。
一是强化安全意识。档案安全,包括档案实体安全、档案信息安全、设备设施安全和馆室环境安全,核心是档案实体安全和档案信息安全。朝阳区档案部门和档案工作者时刻紧绷安全意识这根弦,按照“五有”和“八防”要求,全方位抓好档案安全工作。
期刊库(http://www.zgqkk.com),是一个专门从事期刊推广、投稿辅导的网站。
本站提供如何投稿辅导,寻求投稿辅导合作,快速投稿辅导,投稿辅导格式指导等解决方案:省级投稿辅导/国家级投稿辅导/核心期刊投稿辅导//职称投稿辅导。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投稿辅导_期刊发表_中国期刊库专业期刊网站无关。投稿辅导_期刊发表_中国期刊库专业期刊网站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投稿辅导服务咨询与期刊合作加盟
陆老师联系QQ: 913775405(普刊)
蒋老师联系QQ: 867306987(核心)
刘老师联系QQ: 271374912(核心)
联系电话:18015016272
17327192284
投稿辅导投稿邮箱:zgqkk365@126.com
期刊推荐
- 《课程教育研究》 旬刊 国家级
- 《网络空间安全》(信息安全与技术)月刊 国
- 《价值工程》旬刊 国家级 科技统计源期刊
- 《高教论坛》 月刊 省级
- 《法制与社会》旬刊 省级
- 《中国教育学刊》月刊 14版北大核心
- 《语文建设》 旬刊 14版北大核心
- 《中国绿色画报》 月刊 国家级
- 《社科纵横》季刊 社科类优秀期刊
- 《求索》月刊 14版北大核心期刊
- 《财会月刊》旬刊 14版北大核心
- 《艺术品鉴》 月刊 省级
- 《中华建设》月刊 国家级 建设类优秀期刊
- 《教学与管理》旬刊 北大核心
- 《当代经济》 旬刊 省级
- 《新课程研究》旬刊 省级 教育类优秀学术期
- 《文教资料》 旬刊 省级
- 《学术界》 月刊 双核心
- 《吉林教育》旬刊 省级 教育类学术期刊
-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月刊 14版北大核心
- 《继续教育研究》月刊 北大核心期刊
- 《财经界(学术版)》半月刊 国家级
- 《电影评介》半月刊 14版北大核心
- 《公路交通科技》 月刊 北大核心
- 《新闻传播》月刊 省级 新闻类优秀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