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库

教育   经济   科技   财会   管理   
医学   法学   文史   工业   建筑   
农学   水利   计算机   更多>>
 首 页    论文大全   论文精品    学术答疑    论文检测    出书咨询    服务流程    诚信通道    关于我们 

国内外就业质量进展及评述

人气指数: 发布时间:2014-05-19 11:38  来源:http://www.zgqkk.com  作者: 范婧
分享到:

 

  摘要:在我国全面深化改革的时代背景下,“就业质量”问题受到国内外普遍关注和深入研究。本文对国内外就业质量的理论研究进行了初步梳理和归纳,最后做出较为系统的述评。近年来,我国学者对就业质量内涵、就业质量指标体系的构建以及不同从业群体就业质量的探索成果日益丰富,进一步补充和发展了国外有关就业质量的相关研究。

  关键词:就业 就业质量 评述

  一、国外有关就业质量的研究

  工业化的早期,经济增长主要源于投入要素的增加,依靠外延式扩大再生产。因此这个阶段国外主要研究就业数量,而就业质量的研究仅涉及职业安全以及社会保险方面。伴随工业化发展,各国国民经济体系逐步形成,经济增长由投入要素的增加转向经济结构制约的宏观经济的提高,各国开始重视就业服务体系的建设,就业质量受到学者的关注。托达罗(1969)在发展中国家的迁移和就业问题研究中指出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存在严重失业,而农村迁入城市的劳动者无法立即找到报酬高的工作,产生了大量非正规就业。新科技革命的兴起,高质量的劳动力供给成为经济发展中的关键问题。在经济全球化的时代,国际资本的重新优化配置和国际重新分工引起了世界经济和社会环境变革,以及劳动力市场、就业模式和劳资关系的变革。保罗·斯翠特恩(1981)指出国际化造成的贫困不是失业者,而是工作条件艰苦且工作效率低、工作回报低的长时间劳动者,他们称为“工作中的穷人”,该概念的提出为就业质量的研究指明了方向。

  最早提倡“就业质量”是1995年国际劳工组织(ILO)以“核心劳工标准”(Core Labor Standards)形式出现的。核心劳工标准包括四个方面:结社自由并承认集体谈判权利、消除一切形式的强迫劳动、有效废除童工、消除就业歧视。1999年国际劳动组织第一次提出了“体面劳动”,即 “劳动者在自由、平等、保证安全和个人尊严的前提下,获得体面和高效的工作机会。”体面劳动是就业质量概念的基础,构成了就业质量的宏观研究层面。劳动力市场的运行状况和资源配置效率的研究构成了就业质量的中观研究层面。微观层面的就业质量则关注劳动者的薪酬激励、工作效率和职位匹配等方面。

  国外后续的研究中主要对就业质量的概念进行界定,包括个体就业质量、劳动力市场构成的就业质量、高质量就业以及好工作和差工作等等,但侧重不同。Mayo(1993)就业质量的内涵体现为就业者的工作效率、就业者与职位的匹配、薪酬激励等方面;Schroeder(1994)认为就业质量涵盖劳动者的工作效率、职位匹配程度、薪酬水平等微观因素;Bastelaer(2002)认为就业质量是劳动力市场运行状况及资源配置效率的反应,包括劳动力供求状况、公共就业服务质量等;从工作特征和劳动力市场两个视角进行概念的界定。Schroeder.F.K(2007)提出高质量就业(High-Quality Employment)是“劳动者在工作岗位上,既能获得生活所需的薪酬,又能获得挑战性和满足感的能力。”

  二、国内有关就业质量的研究

  国内对于就业质量的研究开始于二十世纪末期,2004在“中国就业论坛”上,首次提出“不断扩大就业规模提高就业质量将是中国政府的一项长期而紧迫的任务”;2010年国家“十二五”规划指出要“提高就业质量,让劳动者体面就业”;2012年党的“十八大”报告再次明确提出“要在新时期推动实现更高质量的就业”。2013年十八大三中全会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促进以高校毕业生为重点的青年就业和农村转移劳动力、城镇困难人员、退役军人就业”。就业质量对经济可持续发展及在整个就业问题中的重要地位受到了我国政府部门的高度关注。

  1.就业质量的宏观研究

  就业质量的宏观研究关注就业质量影响因素、就业环境、劳动者与经济增长的关系以及劳动者整体就业状况相关的内容要素。杨宜勇(1997)研究失业冲击问题时发现,计划经济体制下行政级别、政治面貌和工龄等因素影响就业质量,而教育水平对就业质量不产生显著影响。在市场经济体制下教育水平成为就业质量的重要影响因素。程蹊(2003)指出就业质量的层次可从劳动就业环境、就业者生产效率、就业者对经济生活的贡献程度三方面来界定,突出了就业质量的宏观层面内涵。刘素华(2005)指出就业质量就是该范围内劳动者整体的工作状况的优劣程度。。周平(2005)指出就业质量一方面反映在政府促进和市场引导下社会充分或较充分就业的水平,另一方面反映就业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的作用。赖德胜(2011)等学者利用国家统计年鉴数据构建了一个包括了6个维度的就业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并结合主成分分析法对中国各地区就业质量进行测算与评价。

  2.就业质量的微观研究


期刊库(http://www.zgqkk.com),是一个专门从事期刊推广、投稿辅导的网站。
  本站提供如何投稿辅导,寻求投稿辅导合作,快速投稿辅导,投稿辅导格式指导等解决方案:省级投稿辅导/国家级投稿辅导/核心期刊投稿辅导//职称投稿辅导。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投稿辅导_期刊发表_中国期刊库专业期刊网站无关。投稿辅导_期刊发表_中国期刊库专业期刊网站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QQ在线咨询
投稿辅导热线:
180-1501-6272
微信号咨询:
fabiaoba-com
咨询电话:18015016272 投稿邮箱:zgqkk365#126.com(#换成@)
本站郑重声明:文章只代表作者观点, 并不意味着本站认同。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请核实,风险自负。
部分作品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或相应的机构   若某篇作品侵犯您的权利,请来信告知.版权:周口博闻教育咨询有限公司 
Copyright © 2005-2023 . 期刊库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