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杀马特”现象的理解与反思(2)
(三)是试图接近主流的一次失败努力
对于“杀马特”这一群体来说,父辈农民的形象在他们的记忆里已微乎其微了,按理说他们应该是属于这个城市里的一员,但对于城里人来说,他们始终不是城里人,因为他们身上依旧散发着那种不可言喻的乡土气息。他们也在学习城里人背着小包,打着耳洞,进商场、逛夜市,迫于有限的教育背景和相对较低的经济收入,他们没有能力去改变自己的境遇和选择他们自己理想的生活。在主流群体的眼中,他们生活在一个灰色地带,这个群体所聚集的那些场所是一个文化意义上的隔离区,是肮脏、低俗、混乱、危险的标志。静观这个群体我们可以发现他们其实很简单,他们只是希望通过“杀马特”的这种方式来得到城里人的认同,希望自己认可的这种美大家都能接受进而能影响其他人。相反,他们所做的一切尝试依旧得不到大众的认可,城市在以一种讥讽的眼光来看待他们。
三、对“杀马特”现象的反思
(一)社会分工的发展快于其所要求的道德基础而产生的失范
社会分工的发展快于这种分工所要求的道德基础,这样,社会的某些方面便受到不适当的控制,从而导致失范。由于社会变革的加速,城市人才需求的结构也不断发生着变化,传统粗放型的加工企业需要员工比例逐渐减少,薪资待遇也产生了明显的差距,人们的价值标准也在随之潜移默化的发生转变。与此同时,由于话语权的高度垄断,社会底层的声音很难得到表达也很难在都市传媒中看得到,相反,奢华和小清新却充斥着这个城市人们的眼球,几乎覆盖了城市所有传媒,试图倾销这不断膨胀的极端消费欲望。
(二)教育水平的参差不齐和教育制度的不规范而产生的主流教育缺失
长期以来我国户籍管理的严格限制,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教育公平的良性发展。由于受到户籍等因素的影响,很多进城务工的农民家庭只能将自己的孩子送到私立学校,有时还要付出比普通学校还要贵好几倍的费用。由于各地区教育方式、教学进度的不一样,外来务工人员本身工作具有零时性、随机性和变动性强的特点,子女也不得不随着父母到处搬迁,这就造成子女教育的脱节。部分地区在对外来务工子女教育上存在偏见和歧视心理,容易挫伤孩子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加之由于孩子们年龄相对较小,对社会中是非的区分没有一个明确的标准,这就导致他们容易去接受一些粗陋的、别人都没法理解的另类美。
(三)务工家庭长期追求经济收入而忽视子女教育而产生的价值观扭曲
农民工外出务工,很大原因在于希望改变自己的生活境遇,很多民工家庭把经济收入作为自己考虑的重点,子女教育自己很少去了解。有的家庭是父母两人文化水平的都很低,没法教孩子,所以干脆不管;有些家庭是因为父母两人白天工作,晚上回来都很晚,孩子教育是直接没时间管。父母回到家里讨论最多的就是今天挣了多少钱,明天应该去哪里干活。孩子们长期以来一直生活在这样的环境当中,逐利思想从小就烙在了他们的心理,很容易会造成孩子价值观的扭曲。
(四)社会逐利行为、攀比心理对其成长产生了错误导向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西方思想也在不断的涌入,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的腐朽思想也随之而来,市场经济条件下经纪人的思想也日益盛行,利益也随之变成了人们讨论的焦点。由于这一群体年龄相对较小,处在人生发展的初期,价值观依旧具有可塑性,在这样一个消费主义愈发膨胀、个人主义、攀比心理日益突出的社会环境下,由于外来务工家庭经济条件相对较差,导致其子女没法和城里人一样的购买、打扮、吃喝,加上父母、学校、老师没有对这一现象进行适当的引导,这就使得他们容易产生自卑心理。正是处处失意和不如别人,他们开始去寻找与别人不养的地方寻找极致夸张的打扮和做出各种怪异的行为,目的在于以此获得城市人的认同,也正是这逐利、攀比的社会环境将他们引向了一个偏离主流的怪圈。
四、结语
人们对文化的认识和理解是一个不断积累的过程,这其中包括意识形态和外在表现两部分,二者缺一不可。杀马特群体作为社会群体中的一部分,由于各方约束力的相对松散,他们对这种另类美的推崇,随着他们心智的不断成长,他们会渐渐意识到自己追求的这种美在社会发展中变得苍白无力。社会作为一个巨大的生态的系统,在形塑着这个系统的每一个人的同时也会产生一些公认的伦理、价值、审美导向,这些让人们对一些另类的表达方式表现出了宽容、理解和反思。
参考文献
[1] 弗里德曼.文化认同与全球性过程[M].商务印书馆, 2003.
[2] 张天潘.杀马特:一个需要被了解的存在[J].南风窗, 2013(4).
[3] 赖明谷,徐彩球.非主流文化对青少年学生思想品德的影响及对策研究[J].教育探索,2006(11).
期刊库(http://www.zgqkk.com),是一个专门从事期刊推广、投稿辅导的网站。
本站提供如何投稿辅导,寻求投稿辅导合作,快速投稿辅导,投稿辅导格式指导等解决方案:省级投稿辅导/国家级投稿辅导/核心期刊投稿辅导//职称投稿辅导。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投稿辅导_期刊发表_中国期刊库专业期刊网站无关。投稿辅导_期刊发表_中国期刊库专业期刊网站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投稿辅导服务咨询与期刊合作加盟
陆老师联系QQ: 913775405(普刊)
蒋老师联系QQ: 867306987(核心)
刘老师联系QQ: 271374912(核心)
联系电话:18015016272
17327192284
投稿辅导投稿邮箱:zgqkk365@126.com
期刊推荐
- 《课程教育研究》 旬刊 国家级
- 《网络空间安全》(信息安全与技术)月刊 国
- 《价值工程》旬刊 国家级 科技统计源期刊
- 《高教论坛》 月刊 省级
- 《法制与社会》旬刊 省级
- 《中国教育学刊》月刊 14版北大核心
- 《语文建设》 旬刊 14版北大核心
- 《中国绿色画报》 月刊 国家级
- 《社科纵横》季刊 社科类优秀期刊
- 《求索》月刊 14版北大核心期刊
- 《财会月刊》旬刊 14版北大核心
- 《艺术品鉴》 月刊 省级
- 《中华建设》月刊 国家级 建设类优秀期刊
- 《教学与管理》旬刊 北大核心
- 《当代经济》 旬刊 省级
- 《新课程研究》旬刊 省级 教育类优秀学术期
- 《文教资料》 旬刊 省级
- 《学术界》 月刊 双核心
- 《吉林教育》旬刊 省级 教育类学术期刊
-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月刊 14版北大核心
- 《继续教育研究》月刊 北大核心期刊
- 《财经界(学术版)》半月刊 国家级
- 《电影评介》半月刊 14版北大核心
- 《公路交通科技》 月刊 北大核心
- 《新闻传播》月刊 省级 新闻类优秀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