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顶层设计,谋求科学发展
今年是“十一五”发展的收官之年,也是“十二五”规划研制之年。认真回顾总结过去五年取得的成就与经验,分析未来五年面临的形势与环境、机遇与挑战,对于理清未来五年的发展思路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这也是研制“十二五”规划的重要前提和基本要求。本人作为学院“十二五”规划起草小组办公室成员之一,与其他同志一道,通过到召开研讨会、兄弟院校调研等形式,了解了学院现状、条件,明确了学院发展定位与发展目标,理清了未来发展思路,进一步增强了学院发展的信心。
一、关于学院发展的发展现状与基础
“十一五”时期是我院发展史上发展最好、发展最快的时期。五年来,学院坚持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以评估、整改、创建示范为契机,把握机遇、迎难而上,学院事业发展取得了历史性的巨大成就,主要表现在: “十一五”期间,学院顺利完成预评估、评估、评估整改和争创市级示范校工作,五年上了三个台阶,进入首批市级示范校建设行列,争取到首都高职教育大格局中的优先发展战略地位,为今后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深化校企合作深度融合,与政法部门、企业等80多家单位建立合作关系,在人才培养模式、订单培养、课程与教材开发、职业标准引进、实习就业、社会服务等方面进行广泛合作,资源共享。在校生规模达到4300人,办学条件、办学规模与“十五”末期相比均有新改善和新发展。学院年办学经费达1.1个亿,固定资产总值1.9亿,教学仪器总值增加到5000余万元,图书馆纸质图书40万册,校内实训室43个,校外实训基地85个,为人才培养工作提供了有力支撑。主动适应首都社会经济发展需求,优化专业结构,新增专业5个,专业总数达到21个。取得市级示范专业3个;中央财政重点支持建设实训基地1个,市级示范实训基地2个;国家级精品课程1门,市级和部级精品课程5门,市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形成了一支专兼结合、双师结构的高水平教学团队。专任教师208人,高级职称比例达到32%,双师素质专业教师比例为79%,兼职教师比例1:0.87,获市级优秀专业教学团队3个,北京市教学名师1人。形成了“立德明法、重能强技”人才培养特色,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高。有百人次学生在北京和全国各类比赛中获奖,毕业生就业率平均99 %,社会及用人单位认可度不断提高。社会服务能力进一步提高。积极开展政法干部、司法干警、基层法律工作与服务人才等培训,年均培训近3000人次。开展法律适用等方面研究,提出的意见和建议受到中政委和市、区政法部门的重视,年均取得科研成果230项,一些重要研究成果得到推广和转化。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体系逐步完善,通过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特色党支部建设、党支部量化考核等活动,创新方式方法,积极探索保持先进性的长效机制,较好地发挥了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
但是,还必须清醒地看到,学院举办高等职业教育起步晚、底子薄,还存在着一些制约学院科学发展的瓶颈与问题,主要表现在:高职理念需要进一步深化细化具化,师资队伍能力素质需进一步提高,校企合作体制机制建设和对外拓展相对滞后,优良的校风、学风和浓厚的校园文化亟待形成,办学条件不适应发展新要求,内部管理水平、服务水平亟待提高,办学质量、水平与学院核心竞争力亟待提升,学院事业发展任务艰巨繁重、任重道远。
二、关于对未来形势背景的基本认识与分析
未来五年,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时期,也是北京建设世界城市的起步阶段。高等教育特别是高等职业教育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指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发展仍处在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这是基于对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世情、国情的科学判断。未来五年,经济全球化进一步发展,国际政治格局基本稳定,欧洲发展保持较强后劲、稳定增长,亚洲成为新的增长极,成为推动全球经济增长的新引擎。随着国内开放步伐的加快,中国经济发展将获得新的发展机遇,中国经济与世界经济的日益融合和互动,对未来中国建设小康社会更加有利。2009年经济总量335353亿元人民币,总量超过日本,跃居世界第二位。全国人均GDP超过了3700美元,我国已进入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快速发展的新阶段。未来五年,我国继续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产业结构,体制机制改革进一步深化,国民经济将保持持续稳定增长,初步预计未来五年的平均增长率保持8%左右,在世界上仍然是比较高的发展速度,预计到2015年末,预计人均GDP将达到4900美元。中国经济增长将为亚洲和世界经济发展做出更大贡献,中国的国际地位和影响力、竞争力将进一步提升。因此,五中全会鲜明提出了要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深化改革开放,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
教育是基础,人才是关键。高校在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中居于重要地位。实现经济发展目标,随着资源、环境的双重制约越来越突出,可持续的发展更依赖科技创新科技进步;科技创新,基础在教育,关键在人才。未来国家的发展对人才特别是高级职业人才的需求更加旺盛,也对人才的综合与能力特别是职业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等教育特别是高等职业教育在国家发展战略中的基础性、先导性、支撑性、决定性的重要作用更加凸显,对高等职业教育发展提出更高的要求。高等职业教育面临着新的重大机遇。
显然,转变发展方式,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高等职业教育担任重大的使命和责任。转变发展方式、促进经济增长,需要高素质的职业性人才,让更多的群众子女上学、接受良好的高等职业教育,也是就业和民生需要,也是和谐社会建设需要。
要紧紧抓住和把握重要战略机遇期,立足现代化建设全局,也要立足首都建设发展。结合首都北京,市委把建设世界城市、提高北京在世界城市体系中的地位与作用作为首都未来的发展目标。推进人文北京、科技北京、绿色北京建设,是北京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其中,人文、科技都与教育有关。首都的政治地位,建设平安北京成为政法系统的工作主题和主线。作为政法类职业院校,在平安北京建设中责任重大。北京作为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国际交往中心,要强化“四个服务”功能,打造国际活动集聚之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之都、和谐宜居之都,建设学习型城市,都对高等职业教育提出了新要求。学院在“十二五”期间,面临新的重大发展机遇。
市委市政府对学院建设极为重视,已经把大兴校区的建设列入全市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这将为学院的未来发展,形成良好的条件、奠定坚实的基础。
但是,学院在发展中也面临着新的严峻挑战。一是学院举办高职时间不长,基本办学条件、办学力量相对薄弱,教育教学改革、专业优化调整、建设高水平的师资队伍任务艰巨繁重。二是生源竞争压力加大,今后五年,北京应届普通高中毕业生逐年减少,2011-2015分别预计为63192人、60644人、60000人、59000人、57000人,2010年北京考生为80241人,高考录取率达到85%,本科录取率也将达到53%,即使今后保持这个比例,考生选择大学的余地更大,选择高职的考生将出现连年递减的情况。因此,未来学院规模即使不扩大,如果仅仅在北京招生,要维持规模也非易事。三是就业竞争压力,近年来全国每年毕业高校学生630余万人,再创历史新高。加上历年未就业的人数,总量接近1000万人。但全年新增就业岗位1100余万个,除去农民工岗位、转业复员军人、失业再就业等,真正能为毕业生提供的岗位,远远少于毕业生的需求。多年来,我国城镇登记失业率一直保持在5%左右的高位,整个社会的就业形势对高校学生产生巨大的就业压力。三是高职教育竞争日趋激烈。目前全国有1215所独立设置的高职院校,今后几年,随着全国性生源的减少和持续严峻的就业压力,高职院校必将重新洗牌,高职院校之间的竞争态势已经显现。
三、关于学院“十二五”发展指导思想、发展战略与目标
(一)关于指导思想
政治方向方面。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
高等职业教育教育规律方面。遵循高职教育发展规律,坚持坚持以服务为宗旨、就业为导向、以质量为中心、育人为根本。
结合学院实际方面。贯彻“建示范、创品牌、强服务”这一主线,走内涵式发展之路,大力提升办学综合水平和人才培养工作质量,办好人民满意的高等职业教育。
(二)关于发展战略
1. 质量战略。教育教学质量是学院办学的生命线,必须把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作为永恒的主题,以质量为中心,实施质量工程,持续开展教学质量年活动。
2. 特色战略。特色是学院存在的价值,也是赢得竞争的优势所在,必须精心打造独具特色的品牌,加大外宣力度,树立社会良好形象。
3. 人才战略。人才尤其是高端人才是学院核心竞争力的根本因素,加强干部队伍、师资队伍建设是实现学院发展目标的根本保证。
4. 开放战略。面向国际国内,积极对外拓展办学空间,整合各种办学资源,办有政法特色高等职业教育,走产学相结合的开放发展之路。
期刊库(http://www.zgqkk.com),是一个专门从事期刊推广、投稿辅导的网站。
本站提供如何投稿辅导,寻求投稿辅导合作,快速投稿辅导,投稿辅导格式指导等解决方案:省级投稿辅导/国家级投稿辅导/核心期刊投稿辅导//职称投稿辅导。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投稿辅导_期刊发表_中国期刊库专业期刊网站无关。投稿辅导_期刊发表_中国期刊库专业期刊网站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投稿辅导服务咨询与期刊合作加盟
陆老师联系QQ: 913775405(普刊)
蒋老师联系QQ: 867306987(核心)
刘老师联系QQ: 271374912(核心)
联系电话:18015016272
17327192284
投稿辅导投稿邮箱:zgqkk365@126.com
期刊推荐
- 《课程教育研究》 旬刊 国家级
- 《网络空间安全》(信息安全与技术)月刊 国
- 《价值工程》旬刊 国家级 科技统计源期刊
- 《高教论坛》 月刊 省级
- 《法制与社会》旬刊 省级
- 《中国教育学刊》月刊 14版北大核心
- 《语文建设》 旬刊 14版北大核心
- 《中国绿色画报》 月刊 国家级
- 《社科纵横》季刊 社科类优秀期刊
- 《求索》月刊 14版北大核心期刊
- 《财会月刊》旬刊 14版北大核心
- 《艺术品鉴》 月刊 省级
- 《中华建设》月刊 国家级 建设类优秀期刊
- 《教学与管理》旬刊 北大核心
- 《当代经济》 旬刊 省级
- 《新课程研究》旬刊 省级 教育类优秀学术期
- 《文教资料》 旬刊 省级
- 《学术界》 月刊 双核心
- 《吉林教育》旬刊 省级 教育类学术期刊
-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月刊 14版北大核心
- 《继续教育研究》月刊 北大核心期刊
- 《财经界(学术版)》半月刊 国家级
- 《电影评介》半月刊 14版北大核心
- 《公路交通科技》 月刊 北大核心
- 《新闻传播》月刊 省级 新闻类优秀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