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谢屯镇农村养老保障制度
摘 要:农村人口占我国总人口的一半以上,我国农村形成了传统的养老模式:家庭赡养模式和土地保障模式。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和社会环境的不断变化,这两种传统的农村养老模式已经不足以保障农村老年群体的权益。但是辽宁省瓦房店市谢屯镇开辟了一条独特的道路,较好地解决了农村养老问题。为了更加深入地了解这一问题,为我国农村养老保障制度提供建议,我们大连大学法学院12名学生到瓦房店市谢屯镇进行走访调查,以小见大,从中了解我国农村养老保障制度。
关键词:农村养老保障;传统养老模式;家庭赡养模式;土地保障模式
中图分类号:F3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1723(2013)12-0076-02
一、我国农村养老保障制度概述
通过对谢屯镇的走访调查我们了解到,农村地区的养老保障制度主要包括:家庭赡养,土地保障,“五保”,“低保”,社会救济,商业养老保险,社会养老保险。其中,家庭赡养和土地保障是传统的养老模式,社会养老保险是最新的也是最主要的养老模式,能够有效发挥养老作用的也是这三种模式。本次调研活动主要对家庭赡养模式和土地保障模式这两种种养老模式进行了调研。
传统的农村养老模式中的家庭赡养模式是依靠家庭来养老的一种模式,在这种模式下,老人依靠家庭中的年轻一代,更准确的说是自己的子女来赡养自己,以此来保障自己的晚年
生活。
土地保障模式是指老人依靠土地来保障自己的生活,这种模式形成于封建社会,但发展是十分缓慢。土地保障模式的真正快速发展是在1978年以后。1978年以后我国开始了改革开放,科技飞速发展和机械化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延长了农民的可生产年龄,农民年老以后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依靠土地来保障生活。另外,随着土地流转的开始,农民在年老以后开始将个人承包的土地进行流转,以流转土地所获得的收益来保障晚年生活。
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模式更加正式,其形成和运行都是由国家和政府来推动,它主要是用法律法规来保障农村老年群体权益,是国家民生政策的重要体现。传统的农村养老模式是基于我国的文化传统和目前的经济状况而形成的一种非正式的养老模式,它与农村社会养老法律制度相比缺乏稳定性。
二、谢屯镇传统农村养老保障制度存在的问题
(一)传统农村养老保障的覆盖面小
我们从谢屯镇人民政府了解到,2007年我国60岁以上人口增长到1.53亿,占总人口的11.6%,而全国70%以上的老龄人口分布在农村地区。我们小组查找资料以后发现占人口总数20%的城镇居民,享受全国89%的社会保障,占人口80%的农村居民,仅享受到了11%的社会保障。农村的养老保险制度起步晚,尚且有待完善,因而参加养老保险的农民十分少,而其他养老保障模式保障的对象都具有很大的局限性:“低保”模式和“五保”模式一直限于“困难的人”,商业养老保险一直限于“富裕的人”,这样的范围无法保证农村的大多数人享受社会保障,谢屯镇同样也面临这样的困境。
(二)传统养老模式的功能在减弱
1.家庭赡养模式的功能在减弱。通过和村民代表的谈话我们了解到,家庭赡养模式养老功能的实现主要是靠家庭中的年轻一代去赡养老人,但从当前的情况来看,这种家庭赡养模式对农村老人的生活保障功能正在减弱。在和老师讨论后,我们总结出三个主要原因:其一,随着我国科技的不断进步,农村生产力在不断提高,农村剩余劳动力开始向城市流动,出现了进城务工潮流。但是随着这种趋势的不断发展,留守老年人口逐渐增多,家庭赡养模式的养老功能大大降低。其二,家庭赡养很大程度上依靠孝义理念来约束,如今市场经济的发展对传统孝义文化的地位造成极大的冲击,使得传统的家庭赡养模式受到很大的冲击。其三,老年人平均寿命延长、患病率和伤残率上升、自理能力下降,导致年轻人消极抚养老人情绪的增加。
2.土地养老模式的功能在减弱。谢屯镇前进村的村长还介绍了土地养老保障模式。土地养老保障模式主要依靠的是老人依靠流转收益来保障生活。但是,随着进城务工潮的不断增强,土地养老模式正面临挑战。进城务工人员在进城之前会将土地流转出去,进城务工人数越多就意味着流转出去的土地越多,这导致土地流转供需失衡,供明显大于求,老年人在土地流转时面临巨大的竞争力,如此一来,土地养老模式的功能逐渐减弱。
期刊库(http://www.zgqkk.com),是一个专门从事期刊推广、投稿辅导的网站。
本站提供如何投稿辅导,寻求投稿辅导合作,快速投稿辅导,投稿辅导格式指导等解决方案:省级投稿辅导/国家级投稿辅导/核心期刊投稿辅导//职称投稿辅导。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投稿辅导_期刊发表_中国期刊库专业期刊网站无关。投稿辅导_期刊发表_中国期刊库专业期刊网站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投稿辅导服务咨询与期刊合作加盟
陆老师联系QQ: 913775405(普刊)
蒋老师联系QQ: 867306987(核心)
刘老师联系QQ: 271374912(核心)
联系电话:18015016272
17327192284
投稿辅导投稿邮箱:zgqkk365@126.com
期刊推荐
- 《课程教育研究》 旬刊 国家级
- 《网络空间安全》(信息安全与技术)月刊 国
- 《价值工程》旬刊 国家级 科技统计源期刊
- 《高教论坛》 月刊 省级
- 《法制与社会》旬刊 省级
- 《中国教育学刊》月刊 14版北大核心
- 《语文建设》 旬刊 14版北大核心
- 《中国绿色画报》 月刊 国家级
- 《社科纵横》季刊 社科类优秀期刊
- 《求索》月刊 14版北大核心期刊
- 《财会月刊》旬刊 14版北大核心
- 《艺术品鉴》 月刊 省级
- 《中华建设》月刊 国家级 建设类优秀期刊
- 《教学与管理》旬刊 北大核心
- 《当代经济》 旬刊 省级
- 《新课程研究》旬刊 省级 教育类优秀学术期
- 《文教资料》 旬刊 省级
- 《学术界》 月刊 双核心
- 《吉林教育》旬刊 省级 教育类学术期刊
-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月刊 14版北大核心
- 《继续教育研究》月刊 北大核心期刊
- 《财经界(学术版)》半月刊 国家级
- 《电影评介》半月刊 14版北大核心
- 《公路交通科技》 月刊 北大核心
- 《新闻传播》月刊 省级 新闻类优秀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