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库

教育   经济   科技   财会   管理   
医学   法学   文史   工业   建筑   
农学   水利   计算机   更多>>
 首 页    论文大全   论文精品    学术答疑    论文检测    出书咨询    服务流程    诚信通道    关于我们 

论社会工作与医疗救助的融合(2)

人气指数: 发布时间:2014-05-28 14:48  来源:http://www.zgqkk.com  作者: 蔡少兵
分享到:

 

  (二)建立社会工作与医疗救助融合的机制

  民政部门是我国医疗救助的主管部门,而社会工作服务组织本质上是非营利的社会组织,推进社会工作与医疗救助的融合,要正确处理好与各行政部门的关系,要避免将社会工作行政化,按照政社分开的原则,建立“组织部门牵头抓总,民政部门具体负责,各有关部门积极配合”的管理体制。政府主要负责宏观指导、政策制定和监督管理。成立社会工作指导协调委员会,落实好社会工作与医疗救助融合的人事管理、财政投入、社会保障等配套措施。当前,上海、深圳等地在推动专业社会工作与民政系统融合方面做出了有益的尝试,社会保障部门设立了社会工作发展局或职业社会工作处,并成立了与社会工作专业相匹配的培训中心及社会工作专业机构,并且制定了资格认证、社工注册、继续教育、岗位配置等方面的制度,同时还开展了以典型引路,创建社会工作示范单位、活动基地,案例征集等一系列职业活动,取得了一定的经验。政府可以借鉴这些成功经验,选取更多的地区试点,特别是内地一些地区,推进社会工作与医疗救助的融合。

  (三)培养一支服务于医疗救助领域的专业社工队伍

  在医疗救助相关部门设置社会工作岗位,建立一支有着良好职业素养的医疗救助社会工作者队伍。首先,加强社会工作人才教育培训工作,探索建立贯穿高校专业教育、社工入职教育、社工继续教育各阶段衔接的教育培训体系。其次、建立社会工作者水平评价制度,规范助理工作师、社会工作师和高级社会工作师的考试和注册。再次,建立社会工作人才薪酬保障机制,纳入公务员编制、事业单位编制的社会工作人才,应执行相应的薪酬标准;在民办组织工作的社会工作者,采取学历、资历、资格、业绩、岗位等多指标相结合,按照以岗定薪、以绩定薪、按劳取酬的原则,保证其薪酬不低于同等条件专业技术人员薪酬水平。最后,建立健全社会工作人才职业晋升机制和社会保障制度,维持其良好的工作意愿。

  (四)培育民营社会工作机构,建立政府购买社会工作服务机制

  政府要完善促进民办社工机构发展的激励和保障措施,在其成立的审批、启动资金、服务场所等方面给予支持,鼓励民办社工机构结合自身特点和优势开展医疗救助活动。并且,民政部门要积极争取财政资金,以项目招标、委托等方式,建立政府向民办社工机构购买服务机制,鼓励民办社工机构参与到医疗救助事务中来。

  (五)知识和技巧上的融合

  知识和技巧是社会工作成为专业得基本前提,也是要求社会认同的基本依据,社会工作的理论、知识、技巧是其与医疗救助融合的基础。医疗救助的深入开展需要社会工作理论的指导和知识技巧上的支撑。在医疗救助的决策和管理方式上,引入社会工作方法,改变传统封闭和命令式的决策管理模式,变命令为参与,促进医疗救助的公平公正。在医疗救助的提供方式上引进社会工作方法,实行资金救助与服务救助相结合,变消极被动单一救助为主动综合救助。在当前医学模式和基本谱转变的情况下,对救助者患病生理因素以外的社会、心理因素进行干预;对于慢性病患者,建立健康档案,指导其进行康复治疗;对于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患者,为其提供就业培训就业指导等方面的帮助,真正做到助人自助。

  而且,社会工作者依托社区,和社区居民有着良好的交流与联系,对社区居民的家庭情况比较了解,社会工作者应当是求助者和民政部门的桥梁,做好信息传递和沟通协调,简化救助程序,提高救助对象资格审查效率。在救助资金的筹集方面,社会工作强调社区大家庭的观念,鼓励动员每个人都参与到社区事务中来,协调和动员资源是社工工作的重要方面,应当积极从社会各界募集资金,提高医疗救助水平。对于一些特大重病患者,可联系个人、企业等进行一对一帮扶。

  四、结语

  我国现行医疗救助制度的行政化刚性运行,具有浓厚的政府施予性色彩,缺乏一种人本理念。随着社会保障制度的全面建立和人们对健康需求的提高,客观上要求医疗救助科学化、服务化,更重要的是树立以人为本的救助理念,并把它体现在具体工作中。在建设和谐社会的大背景下,中央提出“建设一支宏大的社会工作者队伍”。为社会工作和医疗救助的融合提供的现实可能性。广大的社会工作者应当抓住机遇,积极参与社会事务,传播社会工作理念,促进社会工作和医疗救助在价值、制度、知识和技巧方面的融合。

  参考文献

  [1]范燕宁.社会工作专业的历史发展与基础价值理念[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

  会科学版),2004,(1).

  [2]李沂靖.社区工作[M].中国社会出版社,2010.

  [3]于丽华.关于建立我国医疗救助体系的探讨[J].中国医院,2005.

  [4]罗竖圆.社会工作在社会救助领域的功能评估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

  2009.

  [5]徐道稳.论社会救助与社会工作的融合[J].华东理工大学学报,2008.

  [6]刘继同,严俊,孔灵芝.中国医疗救助政策框架分析与医务社会工作实务战

  略重点[J].社会保障研究,2009.

 


期刊库(http://www.zgqkk.com),是一个专门从事期刊推广、投稿辅导的网站。
  本站提供如何投稿辅导,寻求投稿辅导合作,快速投稿辅导,投稿辅导格式指导等解决方案:省级投稿辅导/国家级投稿辅导/核心期刊投稿辅导//职称投稿辅导。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投稿辅导_期刊发表_中国期刊库专业期刊网站无关。投稿辅导_期刊发表_中国期刊库专业期刊网站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QQ在线咨询
投稿辅导热线:
180-1501-6272
微信号咨询:
fabiaoba-com
咨询电话:18015016272 投稿邮箱:zgqkk365#126.com(#换成@)
本站郑重声明:文章只代表作者观点, 并不意味着本站认同。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请核实,风险自负。
部分作品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或相应的机构   若某篇作品侵犯您的权利,请来信告知.版权:周口博闻教育咨询有限公司 
Copyright © 2005-2023 . 期刊库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