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水利现代化进程的评价和展望(上篇)(2)
以往研究从不同维度构建了评价指标体系。如傅春等[8]从发展条件(资源潜力水平、生态环境质量水平、经济效益水平)和保障条件(水利设施水平、科技进步水平、政策与管理水平)六个方面构建了包含31项指标的评价指标体系;张于喆等[9]从水发展、水安全、水科技、水环境和水管理五个方面选择了15项定量评价指标;钱萍等[10]着重从水管理体系指标、水法制保障体系指标、科技人才体系三个方面构建了包含8项指标的评价体系;《中国水利现代化研究》课题组[3]81-82从防灾减灾、水资源利用、水污染防治、生态保护、水利信息化和管理能力建设几个方面选择了10项定量评价指标。这些评价指标类型比较庞杂,既有反映防灾减灾、用水效率情况等的水利发展指标,又有反映水法制建设情况等的制度性指标,还有反映水利科技人才水平等的管理性指标,在评价过程中,存在指标边界不清等弊端,影响评价结果的客观性。同时,部分指标的数据可获得性也较差。
本文认为,水利发展的根本任务是不断满足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评价水利现代化进程就是要评价水利发展对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满足程度。根据水利发展的主要内容,水利发展需求大致可以归为三类:一是安全性需求,包括防灾减灾、饮水安全、灌溉用水等;二是经济性需求,包括生产供水、水电、水运等;三是舒适性需求,包括水系景观、水休闲娱乐、高品质用水等。同时,水环境保护和水生态修复,则安全性需求和舒适性需求兼而有之,这是生态环境系统的基础性特征决定的。这四个方面决定了水利发展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
因此,本文从安全性需求保障度、经济性需求保障度、舒适性需求保障度以及水生态环境和谐度四个维度来构建“中国水利现代化评价指标体系”,具体包括十项评价指标(见表1)。
1安全性需求保障度
1.1水旱灾害直接经济损失占同期GDP比重水旱灾害直接经济损失占同期GDP比重指一定时期内干旱和洪涝灾害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量占同期GDP的比重[3],一般以五年规划期或更长时序年份的平均值来表示。该指标综合反映了国家防治洪涝和干旱灾害的程度表1中国水利现代化评价指标体系及选取依据及其与国民经济的关系,表征国家在防洪和抗旱两方面工程措施和非工程措施的建设情况以及达到的效果。随着极端异常天气的增多,水旱灾频发,水利防灾减灾能力面临更高要求。
1.2防洪能力指数
防洪能力指数指防洪减灾体系对防洪保护对象的综合保护能力,以高标准防洪保护区(防洪标准大于或等于年一遇的防洪保护区)的面积占防洪保护区总面积的比例来表示[3]。该指标反映和评价了防洪能力的高低。2011年中央一号文件对水利面临的新形势进行了分析,洪涝灾害频繁仍然是未来国家发展的心腹大患,增加防灾减灾能力越来越迫切。这要求不断提高应对洪涝灾害的能力。
1.3城乡生活供水普及率
城乡生活供水普及率可分为城镇自来水供水普及率和农村集中供水普及率。城镇自来水供水普及率是指城镇居民享受达到水质要求的自来水饮用水人口占城镇非农业人口的比例;农村集中供水普及率是指农村居民享受达到水质要求的集中供水人口占农村总人口的比例。城乡生活供水普及率反映了人民生活在用水方面的基本安全需求保障程度。
2经济性需求保障度
2.1用水量弹性系数
用水量弹性数是指用水量增长率与同期GDP增长率的比率,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增长率与用水量变化率之间的关系。用水量弹性系数是否接近于零,即随着经济的增长和社会财富的积累,用水量的增长率是否呈现“零增长”或“负增长”,是一国用水效率提高的根本表现。水资源供需矛盾是当前和未来一段时期国家可持续发展的主要瓶颈,在中国“人多水少,水资源时空布不均”的基本水情下,提高用水效率是保障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2.2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
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指灌入田间的有效水量同与之相对应的灌溉水源引进的总水量的比值,有效水量是指灌入田间能被作物生长吸收的水量。该指标反映了农业用水效率,有助于促进水资源集约利用,同时也是保障粮食安全,衡量现代农业、生态农业建设情况的重要指标。中国是农业大国,在水资源供需紧张的形势下,提高农业用水效率是促进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提升的有效途径。
2.3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
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指国家或地区工业每产生一万元增加值的取水量。该指标反映了工业用水效率。通过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发展循环经济等,可以有效地提高工业水资源节约利用效率,也就是提高了单位水资源的工业产出率,遏制了工业用水需求的增长。
3舒适性需求保障度
3.1生态用水占总用水比重
生态用水指维系生态系统生物群落生存和一定生态环境质量而实际使用的水资源量。但目前统计意义上的生态用水仅包括城市环境用水和部分河湖、湿地的人工补水。主要反映在城市景观用水方面,故选择该指标反映水利发展舒适性需求的满足程度。
3.2自然湿地保护率
自然湿地保护率指自然湿地纳入保护区的范围占自然湿地总面积的比例。一方面,湿地具有生态功能,对促进水生态系统良性循环具有重要的作用。另一方面,湿地也具有休闲娱乐功能,能够反映舒适性需求的满足程度。
对自然湿地进行保护,不仅维护了水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同时也提升了湿地的休闲娱乐功能品质。因此,为更好地反映舒适性需求保障度,同时考虑到指标数据的可获得性,故选用此指标。
4水生态环境和谐度
4.1主要江河湖泊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
主要江河湖泊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指主要江河湖泊的水质状况满足所划定功能要求水质目标的程度,是用来衡量水环境状况的指标。构建水资源保护和河湖健康保障体系是水利现代化的重要任务,故选用此指标。
4.2水土流失面积占比
水土流失面积占比是现状水土流失总面积占有国土面积的比例,是用来衡量水生态治理状况的指标。我国人多水少,人地矛盾突出,水土流失进一步加剧了这一矛盾。
据中国水土流失与生态安全科学考察估算,水土流失每年给国家带来的经济损失约占GDP的2.25%,带来的生态环境损失更是难以估算[13]。有效防治水土流失,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面临的重要课题。
水利现代化定量评价指标值的测算
评价指标具有政策导向功能,指标值的测算要把客观趋势、政策导向、调整结合起来,测算方法如下式所示×
其中I为制定的指标值,N为没有政策干预情况下指标发展的客观趋势值;P为目标导向反映了现代化目标对客观趋势的影响;a是为保证目标实现,留有余地的调整系数。
客观趋势值(N)是社会主体自发行为的结果,反映了市场机制这只“看不见的手”的作用,对客观趋势值要通过综合考虑其不同的影响因素,既考虑到我国的基本国情、发展阶段和发展潜能,又估计到各种不确定因素和制约条件,利用科学方法进行前瞻性地预测和测算。
目标导向值(P)是政府通过合理配置公共资源和有效运用公共力量,来影响指标的实际发展趋势,推动其加快发展,或者遏制其发展趋势,反映了发展战略的作用,目标导向值的确定一方面是要充分体现政治意愿的程度,另一方面也要以政府对公共资源的汲取能力、动员能力和配置能力为基础。
调整系数(a)是为了确保目标实现留下的余地,一般来说指标值要留有10%左右的余地[14]。同时,也要根据指标类型不同,留有不同程度的余地,对于地方政府、市场主体本身就有很强的积极性来完成的指标要留有更充分的余地,将指标值定的低一点,以避免不同层级政府层层加码,市场主体一哄而上;对于地方政府、市场主体缺乏积极性的指标,要留的余地小一点,将指标制定的紧张一些,保持高压态势,以有利于目标的实现。
期刊库(http://www.zgqkk.com),是一个专门从事期刊推广、投稿辅导的网站。
本站提供如何投稿辅导,寻求投稿辅导合作,快速投稿辅导,投稿辅导格式指导等解决方案:省级投稿辅导/国家级投稿辅导/核心期刊投稿辅导//职称投稿辅导。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投稿辅导_期刊发表_中国期刊库专业期刊网站无关。投稿辅导_期刊发表_中国期刊库专业期刊网站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投稿辅导服务咨询与期刊合作加盟
陆老师联系QQ:
蒋老师联系QQ:
刘老师联系QQ:
联系电话:18015016272
17327192284
投稿辅导投稿邮箱:zgqkk365@126.com
期刊推荐
- 《校园英语》旬刊 省级 教育类学术期刊
- 《吉林教育》旬刊 省级 教育类学术期刊
- 《文教资料》 旬刊 省级
- 《科技风》半月刊 省级 科技类优秀期刊
- 《价值工程》旬刊 国家级 科技统计源期刊
-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半月刊 北大核心
- 《电影评介》半月刊 14版北大核心
- 《社科纵横》季刊 社科类优秀期刊
- 《求索》月刊 14版北大核心期刊
- 《中华建设》月刊 国家级 建设类优秀期刊
- 《继续教育研究》月刊 北大核心期刊
- 《网络空间安全》(信息安全与技术)月刊 国
- 《新闻传播》月刊 省级 新闻类优秀期刊
- 《财会月刊》旬刊 14版北大核心
- 《体育文化导刊》月刊 体育类双核心期刊
- 《机械研究与应用》双月刊 省级 机械应用类
- 《公路交通科技》 月刊 北大核心
- 《教学与管理》旬刊 北大核心
- 《新课程研究》旬刊 省级 教育类优秀学术期
- 《中国医药指南》 旬刊 国家级
- 《高教论坛》 月刊 省级
- 《课程教育研究》 旬刊 国家级
- 《语文建设》 旬刊 14版北大核心
- 《教育发展研究》 半月刊 双核心
- 《学术界》 月刊 双核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