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小龙截拳道研究与分析(2)
(3)从具体作用上看截拳道的“截”首先意味着“阻止”与“截击”。确确实实,截拳道是一种攻击型的武道。截拳道的重要护身自卫制胜秘诀是:不讲究方式方法;切忌心慈手软;出其不意、快速突然;讲究的是克敌制胜,要求以赢得胜利作为结局,作为一种防御术系统而存在。并且截拳道又是一种实战性武道。“一个搏击者必须经常保持心灵单纯,他的心目中只有一个目标,那就是如何搏击。”成为纯粹以实战为目的的武道。而传统武术是一项体育项目,它明显区别于使人致伤致残的实用技击技术。套路运动中尽管包含丰富的技击方法,但其宗旨是通过演练以提高人的身体素质和攻防能力,进行功力与技巧上的较量,在技术要求上与实用技术有一定的区别,散手运动的技术固然更接近于实用技术,但由于受竞赛规则的规定,亦将其限制在体育竞技运动之内。
3截拳道与传统武术的区别
(1)从应用形式和场合上讲,可将截拳道分为竞技截拳道和护身截拳道。截拳道护身术是截拳道的一个重要部分。它是在生死关头用于保全自己的生存技巧,其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赢得胜利,保全自己。这也是截拳道之所以不同于传统武术的原因所在。为达到这个目的,可以运用一切手段,不要受到任何特定手段的束缚。这就是它所追求的武术效果与精神。“截拳道面对现实,是求真的艺术。它能善用各种方法技巧,以求达到武术的最高境界。”截拳道注重效果,反对肤浅与浮华,截拳道的武学指导思想正逐渐被搏坛所推崇,像美国特种部队格斗训练就是由李小龙的截拳道发展而来的。李小龙亲传弟子布兰斯执教的美国特种部队徒手格斗五大原则,第一条就是“充分利用一切可利用的手段”。截拳道护身术的原则是:“需要就是理由,有利就是合法,效果就是原则。”截拳道最伟大之处在于它让我们的思想从禁锢与狭隘中解放出来。
(2)就击拳的技巧方面而言,截拳道的击拳不仅仅意味着出拳和击中目标。因为出拳准确,快速而有力仅是击拳技巧的一个方面。除此之外,击拳技巧还包括出拳时身体的姿势、位置、出拳与收拳的路线以及发拳的方法等。在截拳道中最常用和最重要的拳是前手直拳。以此为例,我们在实践中可以看出,这种拳速度快,是因为它只打出最短的距离。这种拳击的准,是因为它径直地向前打去。这种拳用力最小,因而不会使自己失去身体的平衡。前直拳是由警戒式打出的,拳的运行轨迹应在自己的鼻前成一条直线,可用鼻尖为准星。而且一般截拳道的前直拳,比传统拳法的出拳可多打出一些。在截拳道中,对于前短直拳和前长直拳,是都要运用的。短拳用于近身格斗,长拳用于中距离格斗。后手或“防御”之手应总是高抬护住脸和下颚的,以保护上身免遭对手反击。后手主要用于防御,并补充另一只手,如果一只手在出拳,则另一只手应收回保护身体,或使对手的两臂不能做动作,以防他反击,后手应始终处于对暴露的路线或缺乏保护的部位负责的位置,以及能跟随出击的战术位置。然而无论是前手击打,还是后手击打,落拳点都应该是一致的,可用鼻子尖作为指向点。而拳从鼻子前径直地打出并保持后手不动,是肯定优于传统拳法的,当前手向前打出去时,后手要随时准备阻止或挡开打向自己的拳头,还要准备反击。可见,截拳道是以攻击、防御为主体,并以自然、和谐为宗旨,以无形之法打败有形之击。截拳道出拳的一大优点是,既能打出前直拳,又能得到良好的防护。既能保护身体,又能在一拳击空的情况下迅速恢复成原先的姿势。相比之下,传统的拳法是从髋侧出拳的,这样就使这一部位暴露出来,从而易遭打击。拳头打出后,终止于身体的一侧,则另一侧,尤其是面部,在拳收回至髋部时则暴露了。从中可看到截拳道与传统拳法出拳的差异。就截拳道拳法而言,手既能保护面部,也能保护身体的左右两侧。而传统拳法,仅使身体的右侧受到保护,可见,采用截拳道的拳法已完全将拳打出,而采用传统拳的拳法却仍只处于在出拳过程中。
无论是形式还是内容上,截拳道都以创新的姿态,发展着中华武术,以其与众不同的形式与作用立于世界武术之林。它在继承着中华武术的精髓的同时也体现出了在武学发展中对多元化因素的吸纳,尤其是西方人特有的精神文化的融合从而出现的飞跃。
4截拳道对西方文化技击因素的吸纳
亚洲传统武术与西方文化由于东西方社会的文化环境差异,亚洲传统武术传入西方社会后,其自身的独特性质也会明显受到影响。这一影响导致在西方社会中演练武术时出现了三种不同的方法,即整体论的、功利主义的及运动性的。功利主义的方法讲求效率,其实用性是武术在发展上更倾向于对直接进攻与挑战因素的运用与膨胀。这就使武术在强身健体上的功能趋于淡化,对于宣扬与教育的作用也日渐淡去,取而代之的是以实用为目的的演练。他不在强调套路,不再拘泥于形式,不再用于传承。
截拳道在武术发展中融合了西方人特有的气质,也就是冒险与挑战精神。实用与取胜原则,这在李小龙的截拳道中有了很好的体现。截拳道更注重攻击与获取胜利,以不断进攻作为防御,体现截拳道的攻击性武道特色;同时又以自然防御作为自救的方式,体现了一种技巧性与实用性,并以灵活的拳法体现了西方的自由精神。
西方武学以自由搏击为例,它又称“国际自由搏击”、“欧美全接触自由空手道”等,它不拘泥于任何固定的套路招式,而是提倡在实战中根据战况自由发挥,灵活施展拳、脚、肘、膝和摔跌等各种立体技术,长短兼备,全面施展,以最终击倒或战胜对手为目的。自由搏击技术是简捷的,但也是实效的,它的技术体系在不断地充实和完善,只要是在踢、打、摔、拿的范围中,经实践证明可行就被采用。
自由搏击于20世纪60年代发端于欧美,以美国为主要起源和发展中心,在西方文化环境影响下,在全球文化、经济等大范围交流碰撞和开放融合的历史背景中,逐渐孕育并发展壮大起来,是一种没有套路、没有宗派,强调个性风格,以实战求胜为主旨的西方自由式全接触徒手攻防搏击术。“自由搏击兼容并蓄了东方中国武术、日本空手道、柔道、剑道、韩国跆拳道、泰国拳、以及西方拳击和摔跤等武道的精华,”所以说它是现代东西方武道文化和技艺的最佳结合产物,是当今世界武坛独树一帜,高度科学化和艺术化的先进实战武道,体现了人类武道融汇的成果和结晶。
截拳道在它的武道中就使汲取了这一独特的西方气质,把中华传统武学的柔性强化,把武术的精髓扩展到了一个理论与实际相联系的层面。这就是对中华武学的一种创造性的发展。从而形成的是一种全新的形式。它以它与众不同的魅力宣告着,中华武学的博大与无穷的发展境遇。
5由截拳道的研究对武术发展的思考
在当今的竞技舞台上,不管是与技击貌合神离的套路运动,抑或戴上护具的散手运动,都给中国武术的可持续发展打上了一个问号。武术运动的健康发展离不开科学理论的指导,离不开对传统武术的汲取。只有这样,武术才能在历史的交叉点上寻找到自己的位置。可见中华武术在其发展过程中不断的创新,吸纳了各种因素的同时更应该思考的是如何将最根本的武道精神保留与发展。这将为武术的不断发展创造一个良好的新起点。无论其如何发展与演化它都是对中华武术的一种反映及继承。
6结论
传统武术在经过了几千年历史的洗礼后,具有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同时也创造了自己辉煌的历史。在冷兵器时代它是个体自卫和民族抗争的有效手段。今天它的军事地位虽然有所下降,但它的现在绝不是因为“技击”而生存,而是人们提高生活质量的有效手段,它已成为人们的一种生活方式,成为中国人民的文化精神。
参考文献:
[1]方金辉.中华武术词典[M].合肥:安徽人民出版社,1987:26-38.
[2]编写组.中华武术论丛[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87.
[3]王红辉.李小龙克敌绝技[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1997:18-26.
[4]陈青山,梁亚东.搏击术精选[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1:57-62.
[5]舒建臣截拳道手击技法[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4:31-41.
[6]舒建臣截拳道擒跌技法[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4:15-20
[7]舒建臣截拳道脚踢技法[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4:23-26.
[8]舒建臣.截拳道连环技法[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4:11-13.
[9]舒建臣.拳道攻防技法[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4:10-15.
[10]舒建臣.拳道功夫汇宗[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4:33-39.
[11]李白伟.拳道两截棍技法汇宗[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3:21-22.
期刊库(http://www.zgqkk.com),是一个专门从事期刊推广、投稿辅导的网站。
本站提供如何投稿辅导,寻求投稿辅导合作,快速投稿辅导,投稿辅导格式指导等解决方案:省级投稿辅导/国家级投稿辅导/核心期刊投稿辅导//职称投稿辅导。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投稿辅导_期刊发表_中国期刊库专业期刊网站无关。投稿辅导_期刊发表_中国期刊库专业期刊网站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投稿辅导服务咨询与期刊合作加盟
陆老师联系QQ:
蒋老师联系QQ:
刘老师联系QQ:
联系电话:18015016272
17327192284
投稿辅导投稿邮箱:zgqkk365@126.com
期刊推荐
- 《校园英语》旬刊 省级 教育类学术期刊
- 《吉林教育》旬刊 省级 教育类学术期刊
- 《文教资料》 旬刊 省级
- 《科技风》半月刊 省级 科技类优秀期刊
- 《价值工程》旬刊 国家级 科技统计源期刊
-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半月刊 北大核心
- 《电影评介》半月刊 14版北大核心
- 《社科纵横》季刊 社科类优秀期刊
- 《求索》月刊 14版北大核心期刊
- 《中华建设》月刊 国家级 建设类优秀期刊
- 《继续教育研究》月刊 北大核心期刊
- 《网络空间安全》(信息安全与技术)月刊 国
- 《新闻传播》月刊 省级 新闻类优秀期刊
- 《财会月刊》旬刊 14版北大核心
- 《体育文化导刊》月刊 体育类双核心期刊
- 《机械研究与应用》双月刊 省级 机械应用类
- 《公路交通科技》 月刊 北大核心
- 《教学与管理》旬刊 北大核心
- 《新课程研究》旬刊 省级 教育类优秀学术期
- 《中国医药指南》 旬刊 国家级
- 《高教论坛》 月刊 省级
- 《课程教育研究》 旬刊 国家级
- 《语文建设》 旬刊 14版北大核心
- 《教育发展研究》 半月刊 双核心
- 《学术界》 月刊 双核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