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竞技艰难行走在体育路上
摘 要 本文通过查阅文献资料,从体育的本质出发,认为电子竞技划为体育范畴理由不够充分。通过分析电子竞技的发展现状,认为电子竞技是否适合走体育这条路,需要重新思考。
关键词 电子竞技 网络游戏 区别 体育
中图分类号:G812 文献标识码:A
电子竞技作为国家体育总局批准并正式开展的体育项目已走过数十载,来自各方面的声音不绝于耳。围绕这个话题体育界展开了新一轮的理论讨论热潮。在各种观点的交流中争执最为激烈的莫过于对电子竞技运动属性问题的认识,即电子竞技运动是否属于体育范畴的问题。
虽然电子竞技在很多国家都如火如荼的发展着,但是截止到2010年,中国是“世界上唯一一个将电子竞技归入体育发展的国家”。2003年国家体育总局决定把电子竞技运动列为国家正式开展的体育项目,给出的最主要的原因,“是因为这项竞技运动在我国已比较广泛开展起来,有了数千万的爱好者,也具备了一定的竞技水平,把它列为正式体育项目是为了适应这个项目进一步健康发展”。
1 背景
2003年11月18日,国家体育总局批准电子竞技运动作为我国正式开展的第99个体育项目。媒体大多用“转正”来形容被国家体育总局列为中国“第99个正式开展的体育运动项目”这一标志事件。可以说体育对游戏产业有“再造之恩”,毕竟电子游戏一直被认为是“电子海洛因”、“电子鸦片”,而不被社会认可。对于国内电子游戏爱好者来说,这一天也是个值得庆祝的日子。从这一天开始,他们进出网吧,废寝忘食的游戏,就不再是不务正业而是正大光明了。因为如果这些玩家技艺超群将有机会参加国内全国性赛事,有机会加入国家代表队成为国家队员,有机会以官方的名义与国际顶级高手同台参加国际赛事。
2 相关概念
2.1 电子竞技
电子竞技的概念在外文文献中有几种不同的叫法,主要包括以下几种:online game,electronic game,video game,cyber game,e-sports.
国内对电子竞技的概念也是众说纷纭,但引用较多一般包括以下两个。在首届CEG(China e-sport games中国电子竞技运动会)承办者华奥星空的网站,中国电子竞技运动高峰论坛上对“电子竞技”的解释为:“利用信息技术为核心的软硬件设备作为器械进行的、在体育规则下实现的人与人之间的对抗性运动。通过这项运动,可以锻炼和提高参与者的思维能力、反应能力、心眼四肢协调能力和意志力。”
中华全国体育总会副主席何慧娴阐述的电子竞技运动概念:“电子竞技运动是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软硬件设备为器械,在信息技术营造的虚拟环境中,在统一的竞赛规则下进行的对抗性电子游戏运动。电子竞技运动作为一项体育项目,可以锻炼和提高参与者的思维能力、反应能力、协调能力、团队精神和毅力,以及对现代信息社会的适应能力,从而促进参与者的全面发展。”
对于电子竞技的定义,很多学者也提出了其它说法。但是不管怎么变换说法,一个重要因素是电子竞技离不开的,那就是“电子”,包括信息技术、软硬件等等。
2.2 网络游戏
一般认为在互联网上进行的电子游戏就是网络游戏,简称网游。现代科技百科全书认为:网络游戏是利用TCP/IP协议,以Internet为依托,可以多人同时参与的游戏项目。
对于网络游戏,学者们也给出了相关概念。网络游戏在本质上来说是娱乐游戏,在虚拟环境当中追求感受为目的的模拟和角色扮演,从体验中、感受中、虚拟角色的扮演中享受乐趣、得到娱乐。游戏的方式完全是通过时间积累来升级和提高,基本上不需要游戏的技巧,也没有对抗。
3 电子竞技与网络游戏
为了让电子竞技更易于被人们接受,倡导者花了大量的笔墨和功夫,区分电子竞技和长期备受争议的网络游戏,希望能够为电子竞技运动正名,从而可以让它在体育这条路上名正言顺的行走。
通过查找关于电子竞技与网络游戏区别的相关文献,发现大多数作者从性质、目的、方式、技术等方面来比较二者不同(见表1)。认为“从性质上看,电子竞技运动是体育项目,网络游戏是娱乐游戏,这是两者本质的不同”。不少文章里归纳了技术层面上的不同,有的文章也说是二者依托的载体不同,电子竞技运动依赖局域网,而网络游戏依赖互联网。目的和方式的区别则可以从以上给出的概念中得出。
表1 电子竞技运动与网络游戏的区别
对于这些区别,反对者也给出了各种说法。首先是电子竞技的两个特点:电子、竞技。不少作者认为网络游戏也符合这两个特点。其次,目的层面上的区分,倡导者认为电子竞技能提高参与者思维、反应、协调等能力,却认为“网络游戏是以追求感受为目的的模拟和角色扮演,游戏的方式完全是通过时间积累来升级和提高,基本上不需要游戏的技巧,也没有对抗”。比较的对象本身不一样,一个指向真实的,一个是虚拟的,认为“虚拟性不是区别”。
期刊库(http://www.zgqkk.com),是一个专门从事期刊推广、投稿辅导的网站。
本站提供如何投稿辅导,寻求投稿辅导合作,快速投稿辅导,投稿辅导格式指导等解决方案:省级投稿辅导/国家级投稿辅导/核心期刊投稿辅导//职称投稿辅导。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投稿辅导_期刊发表_中国期刊库专业期刊网站无关。投稿辅导_期刊发表_中国期刊库专业期刊网站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投稿辅导服务咨询与期刊合作加盟
陆老师联系QQ:
蒋老师联系QQ:
刘老师联系QQ:
联系电话:18015016272
17327192284
投稿辅导投稿邮箱:zgqkk365@126.com
期刊推荐
- 《校园英语》旬刊 省级 教育类学术期刊
- 《吉林教育》旬刊 省级 教育类学术期刊
- 《文教资料》 旬刊 省级
- 《科技风》半月刊 省级 科技类优秀期刊
- 《价值工程》旬刊 国家级 科技统计源期刊
-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半月刊 北大核心
- 《电影评介》半月刊 14版北大核心
- 《社科纵横》季刊 社科类优秀期刊
- 《求索》月刊 14版北大核心期刊
- 《中华建设》月刊 国家级 建设类优秀期刊
- 《继续教育研究》月刊 北大核心期刊
- 《网络空间安全》(信息安全与技术)月刊 国
- 《新闻传播》月刊 省级 新闻类优秀期刊
- 《财会月刊》旬刊 14版北大核心
- 《体育文化导刊》月刊 体育类双核心期刊
- 《机械研究与应用》双月刊 省级 机械应用类
- 《公路交通科技》 月刊 北大核心
- 《教学与管理》旬刊 北大核心
- 《新课程研究》旬刊 省级 教育类优秀学术期
- 《中国医药指南》 旬刊 国家级
- 《高教论坛》 月刊 省级
- 《课程教育研究》 旬刊 国家级
- 《语文建设》 旬刊 14版北大核心
- 《教育发展研究》 半月刊 双核心
- 《学术界》 月刊 双核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