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舞龙运动中“龙舞”的表演形式探其文化价值(2)
浦江板凳龙是以板凳为基础,组成了龙头、龙身和龙尾。龙头是在一木板上面用竹篾扎一个高2米余,长约4米框架,然后在外面裱上棉纸、绘上色彩鲜艳的龙鳞、云脚,构成了一个造型威武,白须飘逸,龙身由一节一节的木板连缀而成,每节龙身上都竹篾扎成一个拱门壳,裱上棉纸,在扇面上绘上各种图案,在拱角上绘上龙鳞、云脚,同时在每条板凳上都扎上花灯。由于每只花灯都按个人的喜好所画,因此花灯的图案各不相同,造成了五六条龙走在一起也找不出相同的图案。一条条浦江板凳龙都是集书法、绘画、剪纸、刻花、雕塑艺术和扎制编糊工艺为一体,在龙的构造上能够观察出当地文化的丰富性。既有书法、绘画、剪纸,又有刻花、雕塑、扎制编糊,更能够体现出浦江人的智慧,能够将这些多样的文化特色与龙文化相融合,从而创作出独一无二的浦江板凳龙,这样多姿多态的“龙”更加表现出当地的风俗特征。
3.1.2“龙”的外部形态对龙文化的衬托
外部形态顾名思义就是事物的外部形状和神态。“龙”的外部形态是在龙文化的基础上通过其独特的构造,同时与地域文化相融合所表现出来的形状与神态,进而形成具有民俗特色的龙舞表演。长兴的百叶龙、奉化的布龙等,这些龙的外部形态不仅表现出龙的雄壮之势,而且也流露出当地的民俗生活。
长兴百叶龙的“百叶龙”,顾名思义是由“百叶”构成,其百叶是用一瓣瓣荷花的粉红花瓣组成。那一瓣瓣粉红娇艳的荷瓣,组成一朵朵硕大的荷花,一朵朵硕大的荷花,串成一条条冲天而起的巨龙,那冲天而起的巨龙,在青翠滴绿的荷叶组成的绚丽云彩的簇拥下,府仰翻滚,时而奋勇冲霄,体现无畏的力量,时而婀娜缠绵,表示有情有义的襟怀,给人以美不胜收的艺术享受。百叶龙是当地人民智慧的结晶,从其外部形态,首先让人体会到当地浑厚的龙文化气息,其次通过精妙“龙”身,再现了当地人民丰富的想象力和创新精神。同时以荷叶、荷花、蝴蝶作为龙的身体着实体现了当地民风的朴实,朴实的民风里酝酿出来的独具特色的、多姿多彩龙充分反映璀璨的华夏文化。
奉化布龙的龙身设计既有龙面布,也有龙肚布,外观优美。其形制上有九节、十二节、十八节、二十四节、二十七节不等之分,舞龙者一人持一节。由于九节龙由于节数适中,形象矫美,舞动起来,显得灵活矫健,不择场地;而十二节以上的布龙制作得粗大结实,各节可以点燃红烛,夜间起舞时,五彩斑斓,犹如真龙凌空飞舞。这样优美而盛气凌人的龙是在800余年的历史沉积中孕育而生。奉化的山川秀丽,多山涧深渊。基于传统龙文化和人们对龙的那份崇拜和敬畏之情的影响,当地人民凭借丰富的想象力创造了独具一格的奉化布龙。起初为了祈雨降福的龙,经过长期的演变和传承,奉化布龙成为当地龙文化的承载者。
3.2多变的龙舞套路所表达的文化风格
道具龙是舞龙的基础,而舞龙套路则是舞龙的灵魂所在。轻巧灵活的、干净利落的、衔接紧密的套路能够活灵活现地展现出龙的各种神态与威严,让“龙”真正的舞起来。作为龙的传人的华夏儿女,当看到“龙傲长空”、“翻江倒海”时,内心深处的自豪感瞬间进发出来,团结一致共同建设社会主义。舞龙作为一个团体性项目,也只有表演者齐心协力团结起来才能将龙舞得活,舞得圆,舞出龙的神韵。通过龙舞的蓬勃气势可以激励起每个龙传人内心的民族优越感,使人们奋发向上,团结一心,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而奋斗。
在不同的龙舞表演形式中,各家套路都独成一家,在呈现激情飞扬,气势澎湃的龙舞表演时,所表现出来的龙舞气势也有很大差异。
泸县的雨坛彩龙表演中套路丰富,在漫长的表演实践中,雨坛彩龙的传人们不断更新、丰富表演内容,形成了完整的表演套路和经典的动作造型,在连贯变化的太极图形中相继呈现“龙出洞”、“龙夺宝”、“龙拖宝”等数十个动作,最大限度地展示了人们对龙的想象。雨坛彩龙的表演更加注重在一个“活”字,因此表演时,要求舞龙者“动于中而形于外”,“心有性情,手显神色”,人与龙的情感交融一体,龙与宝纠缠连绵,使观赏者不仅从中领略到巨龙夺宝的恢弘气象,而且可以感悟到中国“龙”鲜活灵动的生命力及不屈不挠的民族气概。套路上的不断创新体现出当地人民的聪慧和开拓进取的精神。“龙擦痒”、“龙叹气”、“龙脱衣”等,数十个久盛不衰的经典细微再现动作,体现了当地人民对龙超乎平常喜爱和悠久的舞龙文化。
广东汕尾的“滚地金龙”始创于南宋。在明嘉靖年间,由黄氏光昭公一支将滚地金龙传入广东陆丰南溪村,然后不断在附近村落流传开来。滚地金龙深受人们喜爱的原因在于其表演方式简便、套路众多和表情丰富。滚地金龙表演时,由二人钻入“龙身被套”,一人舞龙头,一人舞龙尾。整个表演过程分为八个舞段,表演中模仿的龙柔静盘曲、旋舞飞腾、勇猛奋进、沉思奋醒、戏水嬉耍等动作。汕尾的滚地金龙的套路是基于武术与舞蹈融合而产生,将龙的刚柔相济被显现得淋漓尽致,套路的众多对龙的动作的把握就更加精湛,龙的静与动、隐与显表现得出神入化,反映出了自强不息的积极进取精神。
3.3独特的音乐伴奏所反映的乡土人情
舞龙表演中,道具龙是基础,套路是灵魂,音乐伴奏则是对整个舞龙表演的升华,在龙舞动过程中音乐伴奏能够更加衬托出龙的蓬勃之气,显现出龙的神威,激起人们对龙的崇拜和敬畏,彰显出不屈不挠的民族精神。
龙舞的表演形式不拘泥于一种,表演形式的多样性,就会拥有多样性的音乐伴奏相伴随,多样性的音乐伴奏衬托出龙不同的气势,在多样性音乐的背后又有着不一样的文化。
奉化布龙的曲,运用或缓慢、或激越、或如夜雨定叶、或如微风摇曳,形成了音乐随龙走,龙随音乐行的完美融合。奉化布龙在与音乐相随中舞出龙的腾云驾雾之势、翻江倒海之势、静如处子动如脱兔之神态,展示龙的灵活与气吞山河搏击长空的雄姿,反映人类敢于同天斗争,人定胜天的美好愿望和豪迈气概。
汕尾的滚地金龙的音乐伴奏选用威武雄壮、嘹亮开阔的海陆丰正字戏的“牌子大锣鼓”,大唢呐按不同的表演情节吹奏不同的曲调,有《宫娥怨》、《哭皇天》等曲牌。大锣鼓、大唢呐加上不同的曲调表现出了龙的能刚能柔,善静善动,能隐能藏,自强不息的积极进取精神。
湛江的人龙舞是在锣鼓震天、号角齐鸣中,“长龙”龙头高昂,龙身翻腾,龙尾劲摆,如蛟龙出海,排山倒海,势不可挡,进行龙舞表演,显现出独特的海岛色彩和浓厚的乡土气息。
4结论
龙是中华民族的图腾和信仰,经过人们几千年的智慧所创造出来的龙舞代表了华夏精神的象征,它体现了中华民族团结一致、奋发向上、开拓进取的精神面貌,包含了天人和谐、造福人类的文化内涵,是中华民族极为珍贵的文化遗产。
龙舞表演形式的多样性,展现了华夏民族文化的多样性与地域的差异性。在龙文化的背景下,不同地域的人民运用自己的聪明智慧,将龙文化与自己当地的文化特色、生活习惯相融合,创造出了多姿多彩的龙舞表演。因此,在不同形式的龙舞表演背后都是一段悠久的历史文化遗产,现如今的我们应该付出更多的努力去保护它,去保护我们民族文化的多样性。
期刊库(http://www.zgqkk.com),是一个专门从事期刊推广、投稿辅导的网站。
本站提供如何投稿辅导,寻求投稿辅导合作,快速投稿辅导,投稿辅导格式指导等解决方案:省级投稿辅导/国家级投稿辅导/核心期刊投稿辅导//职称投稿辅导。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投稿辅导_期刊发表_中国期刊库专业期刊网站无关。投稿辅导_期刊发表_中国期刊库专业期刊网站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投稿辅导服务咨询与期刊合作加盟
陆老师联系QQ:
蒋老师联系QQ:
刘老师联系QQ:
联系电话:18015016272
17327192284
投稿辅导投稿邮箱:zgqkk365@126.com
期刊推荐
- 《校园英语》旬刊 省级 教育类学术期刊
- 《吉林教育》旬刊 省级 教育类学术期刊
- 《文教资料》 旬刊 省级
- 《科技风》半月刊 省级 科技类优秀期刊
- 《价值工程》旬刊 国家级 科技统计源期刊
-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半月刊 北大核心
- 《电影评介》半月刊 14版北大核心
- 《社科纵横》季刊 社科类优秀期刊
- 《求索》月刊 14版北大核心期刊
- 《中华建设》月刊 国家级 建设类优秀期刊
- 《继续教育研究》月刊 北大核心期刊
- 《网络空间安全》(信息安全与技术)月刊 国
- 《新闻传播》月刊 省级 新闻类优秀期刊
- 《财会月刊》旬刊 14版北大核心
- 《体育文化导刊》月刊 体育类双核心期刊
- 《机械研究与应用》双月刊 省级 机械应用类
- 《公路交通科技》 月刊 北大核心
- 《教学与管理》旬刊 北大核心
- 《新课程研究》旬刊 省级 教育类优秀学术期
- 《中国医药指南》 旬刊 国家级
- 《高教论坛》 月刊 省级
- 《课程教育研究》 旬刊 国家级
- 《语文建设》 旬刊 14版北大核心
- 《教育发展研究》 半月刊 双核心
- 《学术界》 月刊 双核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