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武术套路形成过程中非技击因素的渗入(2)
在演练太极拳时所要行的抱拳礼,则体现了武术修身,道德等因素渗入到武术套路中来。太极拳缓慢的动作则更能使练习者修身养性,提高人的精神境界。太极拳的学艺和练功历来讲究“冬练三九,夏练三伏”,并要求常年不懈,坚持有恒。通过不断克服训练过程中的种种磨难,培养出刻苦耐劳、砥砺精进、永不自满的品质。总之,通过太极拳长期系统的锤炼,不仅可以练就强健的体魄,而且可以培养刻苦耐劳、坚韧不拔、勇敢无畏、振奋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
2.3医疗价值对武术套路形成的影响
中国武术传统练功的理论是以中医的阴阳五行说、经络学说、脏象学说等基本理论为生理学的依据的。中医理论认为,人之一身,“惟精气神”为三宝。精气神三者是相互联系的,“精盈则气盛、气盛则神全、神全则身健;精生于气,气化于精,精化于气,气化于神”(林佩琴:《类证治裁》)。武术运动对高血压、神经衰弱,冠心病等都有特殊的疗效。其原理是武术能启发患者的内在机制恢复正常,从而不治而愈。武术另一种更重要的医疗健身作用是防患于未然。武术强调身心和意志双修,也使其具有特殊的治疗作用。练身心,指人的精神和性格方面的完善。
以太极拳为例,太极拳在博大的中国传统文化土壤中滋生、成长,汲取了中国传统文化长河中的精华。陈王庭将《黄庭经》中的“嘘吸庐外,出入丹田”的导引、吐纳方法和中医的经络学说与明代各家拳法进行有机的结合,创造了太极拳术。导引是以意导气,俯仰屈伸以运动肢体;吐纳是有意地调整呼吸的运动。经络学说是中医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经络的生理功能主要表现在运行全身气血以营养脏腑组织;联络各器官以沟通上下内外,感应传导信息以调节机能平衡等方面。久练太极拳可以使人心俱健,精力充沛,使人的性格变得刚毅柔和,达到心理与生理的平衡。练意指排除杂念,集中思想,使身体内部功能得到提高。用中华传统医学伦理来解释那就是心和意的锻炼能使全身的血、气、津、液畅通。从而调整脏腑机制,使人体的潜能被充分调动起来。太极拳的长期习练,不仅对身体健康起着关键的作用,还十分有利于消除现代人的烦恼和缓解内心的冲突,使人们从失衡的心理状态中走出来,达到人生的自我感悟,人性的自我净化,人格的自我完善,内心的自我更新,从而克服现代人的心理障碍。太极拳的“健心”功效,已为越来越多的人所认识,接受和运用,并取得显著成效。
2.4观赏功能对武术套路形成的影响
武术的观赏功能可以分为表演观赏功能和竞技观赏功能。在对抗性激烈的散手比赛中,充分将技击之巧,力量之美,速度之美,柔韧之美,灵敏之美,表现得淋漓尽致,使人在奋发向上,锐意进取的意境中获得美的观赏愉悦就是“竞技观赏功能”。而中国武术更注重追求内在的自我表现,更多地表现为展示艺术表演效果,俗称这种效果为“表演观赏功能”。中国武术项目种类繁多,风格不一,因而武术的表现手段和美学风格也就不一。太极拳刚柔相济劲若抽丝,绵绵不断;而南拳则动作隐蔽,出手敏捷,大有迅雷不及掩耳之势;而以散打为代表的各种技击格斗术,展示激烈的对抗和敢于拼搏,富于进取的精神。无论是显示武术功力与技巧的竞赛表演套路,还是斗智较勇的对抗散手赛,都会引人入胜,给人以美的享受,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作为一项国际项目其观赏的功能越来越重要。
以太极拳为例,太极拳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深受中国传统美学的熏染,表现出浓郁的民族特征的美,具有很高的娱乐观赏价值。赛场上,各式太极拳淋漓尽致的发挥,无不充分展示了运动员浑厚的功力和娴熟的演练技巧。观赏太极拳表演时,会使人享受到形的飘逸,力的风采,健的英姿,神的韵味,能给人一种奋发向上的启迪,在欣赏太极之美的过程中精神得到陶冶和升华。通过太极拳的习练,还可以为人们提供切磋技艺,交流思想,增进友谊,加强交往的机会,让人们在增进太极拳技艺的同时,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得到和谐的发展。
2.5经济价值影响武术套路的发展
健康的体魄,良好的心理品德,是从事创造性劳动的前提条件,从客观上为能动地改造世界,发展经济提供了物质和精神基础,同时又是生产力发展的决定因素。各种武术节的举办,武术擂台赛的开展,都从不同侧面展示武术服务于经济建设的强大生机。还有其它的武术器械用具的商贸活动。太极拳运动的开展,增加了人们对它的价值消费,各种太极拳培训中心的开设,太极拳走向世界的发展所体现的经济因素则更加明显。这些对繁荣经济贸易都有着不可低估的功能。在现阶段市场经济的大环境下,武术套路的经济方面的作用为自身的发展提供了一定的经济基础,经济对其发展的作用越来越大。
2.6武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扬
中华武术是在中国这个具有特殊性的社会产生与繁衍起来的。作为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在几千年漫长的发展过程中必然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武术最有价值的因素是教育与文化。以演练套路前要行的“抱拳礼”为例,武术的“抱拳礼”是中国文化“德为上”的具体体现,要求并步站立,左掌右拳,胸前相抱。武术中的掌,要求四指并拢,拇指弯曲紧扣于虎口处,四指并拢喻意“四海武术为一家”,天下习武者皆朋友,严禁别派言行,摒弃门派之分。要团结同道,互帮互学,共同提高技艺。而在今天的学校武术教学中又赋予新意,通过习武培养学生全面发展,做合格的新世纪人才。拇指弯曲喻意习武者必须谦虚好学,尊师重道,崇扬武德,不得持强凌弱,任意妄为,而应主持正义,信守武德。由此看来,左掌代表“德”,右拳代表“力”,中国古代素有尊左卑右,以左为上为贵的习俗。在中国传统文化历史中,对人的培养历来也是注重内在的气质,品格,精神修养。中国儒、道、佛三大文化流派,儒家重视伦理规范,强调“仁者爱人”;道家讲究清静无为,顺其自然;佛家则强调超脱世间一切,追求心空万物的超然人格。孔圣人“仁者爱人”的君子人格思想,则贯穿于中国传统武术的伦理观念中,极力倡导“仁义”精神为核心的武德观念。抱拳礼“正是这一仁义”观念的集中形象的体现。
3结语
综上所述,在武术套路的发展过程中,各种非技击因素就以各自的方式渗入到武术中来,对武术套路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中国武术正是因为渗入了这许多的非技击性因素,才有了现在的蓬勃发展,这是中国武术发展的必然。中国武术发展过程中渗入的这些非技击性因素,体现在生活的各个方面,正是因为有了这些非技击性的因素,武术套路在现实生活中的价值才显现了出来,才使中国武术形成了完整的文化体系——武术文化。在现阶段,武术以作为一种中国传统文化推向了世界,其发展和生存的基础不是它的技击性,而是各种非技击的价值。相信随着武术运动的向前发展,现在有的非技击价值的作用会更加明显的显现出来,而也还会有其他非技击价值因素渗入到武术中来,以使武术适应现阶段发展的需要,不断使武术推广成为一种广泛的世界性运动。
期刊库(http://www.zgqkk.com),是一个专门从事期刊推广、投稿辅导的网站。
本站提供如何投稿辅导,寻求投稿辅导合作,快速投稿辅导,投稿辅导格式指导等解决方案:省级投稿辅导/国家级投稿辅导/核心期刊投稿辅导//职称投稿辅导。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投稿辅导_期刊发表_中国期刊库专业期刊网站无关。投稿辅导_期刊发表_中国期刊库专业期刊网站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投稿辅导服务咨询与期刊合作加盟
陆老师联系QQ:
蒋老师联系QQ:
刘老师联系QQ:
联系电话:18015016272
17327192284
投稿辅导投稿邮箱:zgqkk365@126.com
期刊推荐
- 《校园英语》旬刊 省级 教育类学术期刊
- 《吉林教育》旬刊 省级 教育类学术期刊
- 《文教资料》 旬刊 省级
- 《科技风》半月刊 省级 科技类优秀期刊
- 《价值工程》旬刊 国家级 科技统计源期刊
-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半月刊 北大核心
- 《电影评介》半月刊 14版北大核心
- 《社科纵横》季刊 社科类优秀期刊
- 《求索》月刊 14版北大核心期刊
- 《中华建设》月刊 国家级 建设类优秀期刊
- 《继续教育研究》月刊 北大核心期刊
- 《网络空间安全》(信息安全与技术)月刊 国
- 《新闻传播》月刊 省级 新闻类优秀期刊
- 《财会月刊》旬刊 14版北大核心
- 《体育文化导刊》月刊 体育类双核心期刊
- 《机械研究与应用》双月刊 省级 机械应用类
- 《公路交通科技》 月刊 北大核心
- 《教学与管理》旬刊 北大核心
- 《新课程研究》旬刊 省级 教育类优秀学术期
- 《中国医药指南》 旬刊 国家级
- 《高教论坛》 月刊 省级
- 《课程教育研究》 旬刊 国家级
- 《语文建设》 旬刊 14版北大核心
- 《教育发展研究》 半月刊 双核心
- 《学术界》 月刊 双核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