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客服系统

期刊库

教育   经济   科技   财会   管理   
医学   法学   文史   工业   建筑   
农学   水利   计算机   更多>>
 首 页    论文大全   论文精品    学术答疑    论文检测    出书咨询    服务流程    诚信通道    关于我们 

发掘城市旅游名山资源,打造大众健身名山品牌

人气指数: 发布时间:2014-09-09 16:15  来源:http://www.zgqkk.com  作者: 郭小林
分享到:

 

  中图分类号:G812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4)07-000-02

  摘 要 大众登山健身浪潮正在兴起,运用实地调研、个案剖析等研究方法,对城市中的旅游名山进行考究。认为:城市旅游名山是人们登山健身的理想去处,人文与自然融合,具有资源利用率高、经济实惠与环保等优势,对登山健身者起到健身、健心、社交、教育等多重功效;登山健身者身体内在和谐、人际间和谐、与自然和谐是创建大众健身名山品牌的几条准则。

  关键词 大众健身 名山品牌 城市 准绳

  一、登山健身,全民进行中

  在我国全面迈向小康社会之际,大众登山健身运动在城市中悄然兴起,成为人们最受欢迎的运动项目之一。据针对性的调查显示,90%以上的城市居民参与过登山健身运动,所有被调查人员选择离自己住处3-5公里范围内的山体进行登山健身活动。

  大众登山运动的兴起,折射出全民健身意识与需求的普遍增强。自然界丰富的山体资源同时也有效弥补了城市体育运动场地资源的不足,在我国经济尚不高度发达的当代,登山健身无疑是参与人群最广(男女老少皆宜),最经济实惠(几乎不需要任何经济支出)与环保(与大自然亲密接触),最具有锻炼价值(运动的量与强度轻松自我调节)的一项运动。所有参与过被调查的登山健身者均表示:以后还会经常选择登山这种方式进行健身,其理由是登山健身,方便、经济实惠且健身效果好。

  二、城市旅游名山,大众健身的理想去处

  在大众登山浪潮的推动下,城市里的一些旅游名山,如广州的越秀山、南京的紫金山、长沙的岳麓山等,自景区实行门票免费开放政策以来,凭借良好的基础设施和配套设施建设(如走道、索道、灯光、护栏、商店等),被城市大众登山健身爱好者所青睐,每年接纳的登山健身者数以万计,在这里,登山健身对大众的魅力绝对不亚于旅游观光,旅游名山屹然成为一座大众健身名山。

  以国家5A旅游景区岳麓山为例,岳麓山位于长沙市岳麓区内,景区内有岳麓书院、古麓山寺、云麓宫、爱晚亭、舍利塔、黄兴蔡鄂墓,白鹤泉等景点,海拔300.8米,连峦叠峰数十公里,上山主道约2.5公里,主道坡度20度—40度,登山者上下山时间一般为60-120分钟,自2000年实行门票免费政策以来,每年登山健身的人数逐年增长,如今,登山健身的人数平均每天达1.5万人以上,每年登山健身的总人数超过800万人次以上,登山健身人群年龄跨度从3岁到70岁不等,选择的健身的方式为徒步、骑自行车、结队登山跳广场舞等,登山健身人群覆盖了所有职业与非职业人群,让周边10公里范围内的60余万人受益其中,其中不乏有10公里外骑自行车或驱车前往登山的人群,在这里,许多“三高”、糖尿病等患者,经过长期的登山健身锻炼,恢复了往日的健康体魄;在这里,登山者健身者谈笑风生,怡然自乐。在长沙,几乎找不到尚未登岳麓山健身的居民,岳麓山屹然成为人们心目中的健身名山,这种心理区隔甚至使市民忘记了岳麓山还是一座5A级旅游名山。

  人们不约而同的选择城市的旅游名山进行健身,不仅仅是因为这样的名山拥有广阔绿荫的植被、宽阔适宜的登山主道;也不仅仅是这里拥有便利的交通和完善的配套设施;更因为这里是城市的名片或象征,往往蕴含着丰富的城市历史与人文精神。在这里,人们在观光中轻松健身,在登山健身中享受大自然,同时享受这座城市的历史与文化精髓。

  将城市旅游名山打造成大众健身名山,让居民受益与享受其中,但大众健身名山品牌的创建同时也面临诸多问题,如人们科学登山健身知识的普及与推广,健身人群时空高度集中引起的冲突,以及登山健身者与自然的和谐发展等。

期刊库(http://www.zgqkk.com),是一个专门从事期刊推广、投稿辅导的网站。
  本站提供如何投稿辅导,寻求投稿辅导合作,快速投稿辅导,投稿辅导格式指导等解决方案:省级投稿辅导/国家级投稿辅导/核心期刊投稿辅导//职称投稿辅导。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投稿辅导_期刊发表_中国期刊库专业期刊网站无关。投稿辅导_期刊发表_中国期刊库专业期刊网站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QQ在线咨询
投稿辅导热线:
180-1501-6272
微信号咨询:
fabiaoba-com
咨询电话:18015016272 投稿邮箱:zgqkk365#126.com(#换成@)
本站郑重声明:文章只代表作者观点, 并不意味着本站认同。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请核实,风险自负。
部分作品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或相应的机构   若某篇作品侵犯您的权利,请来信告知.版权:周口博闻教育咨询有限公司 
Copyright © 2005-2023 . 期刊库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