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掘城市旅游名山资源,打造大众健身名山品牌(2)
三、和谐,创大众健身名山品牌的准绳
(一)身体内在的和谐,实现体育强身健体之功效
体育的本质功能即是强健身体[1],登山健身者的最根本价值诉求也不外乎此。但人们在登山健身的过程中往往存在一些锻炼误区,如登山的频度,是每天一次、早晚各一次还是每周一次?登山的运动强度,是采用最大心率还是最小心率?登山的时间多长效果最佳?等等。这些涉及到科学健身与登山的问题,处理不好,不仅起不到锻炼身体的作用,而且对身体形成一定副作用。一般而言,科学健身的“三三三”原则[2]同样适用于登山健身,即健康人群登山健身的频度选择每周3次左右,这符合繁忙的都市人的作息时间规律和排除天气对登山健身的影响;锻炼的强度控制在每分钟心率在130次左右,使用有氧运动强度进行健身;每次登山健身的时间至少在30分钟以上,这样才能有效地提高身体的心肺功能和机体水平。当然,特殊人群宜区别对待,适当降低每次登山锻炼的运动量与运动强度。但无论是病后康复人群、亚健康人群或者是健康人群,登山健身的运动量与运动强度均应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即step by step,逐步提高运动的量和强度。为使锻炼身体的效果最大化,登山健身应注意的其它事项还有:每次登山要做好准备预热活动,以提高身体的适应性;自带与适度饮水(或运动饮料);夏季带隔汗巾或换穿衣物,冬季带防寒外套;特殊人群如心血管、糖尿病患者应自带药品,遵循医嘱进行登山运动等。
调查显示,60%以上的登山健身者由于缺乏科学健身的意识,或多或少地出现过身体不适、腿部酸痛、暂时昏阙等现象。因此,通过媒介和现场宣讲等措施,使登山健身者树立科学健身意识,有利于登山健身者科学登山习惯的形成。
(二)人际关系和谐,实现体育的社会功能
健心与社交是体育的重要功能,登山健身,有利于良好人际关系的缔造。首先,登山健身,塑造健康的体魄,能提高人的自信心;其次,运动能缓解或对抗现代都市人工作、生活中所面临的压力,积累身体的正能量,提高人的心理耐受能力;再次,大部分登山健身者属于特定群体中的一员,如社区或城市登山爱好者、同学、朋友、亲戚、单位同事、邻里等等,登山不仅仅是锻炼身体的手段,同时也是维系和拓展社会关系的一种重要方式,登山健身者在群体中发现与找到自身的价值与乐趣。最后,登山健身人群之间存在冲突和冲突的化解。冲突主要由徒步登山健身者之间,徒步登山健身者与骑自行车登山健身者之间身体接触所引发,其主要致因是登山健身人群在时空上的高度集中。70%以上的登岳麓山健身者选择19:00-22:00进行上下山身体锻炼,如此短的时间接纳如此多的登山健身人数,人员高度密集,这无形中增加了冲突发生的几率,但冲突的最后化解是人际关系调解的过程,实现了社交的功能。
因此,应采用有效的措施引导登山健身者加入相应群体,并提高群体人员的稳定性,达到群体人员相互影响与监督的作用,使登山健身者形成稳定的健身习惯。管理方应建立相应的登山健身人员的调控机制,及时通报登山者人数,以科学合理地规划与建设城市大众健身名山,给登山健身者塑造一个良好的人文空间。
(三)人与自然和谐,发掘体育的附属功能
北京2008奥运会把绿色奥运彰显得淋漓尽致,人类通过体育实现更高、更快、更强的目标,同时是人与社会及大自然高度和谐发展的过程。现代许多运动项目,如篮球、羽毛球、乒乓球等,基本上不能彰显人与大自然和谐发展的教育功能,登山健身,在城市的“绿肺”里,与大自然进行亲密接触,使人们充分感受人与大自然和谐共存的美妙,通过领悟自然来推动自身的发展。
自驾车登山造成交通拥挤与环境污染,徒步或自行车登山健身者走小道造成植被破坏,登山健身者随地乱扔垃圾与攀折树枝,山内(顶)过度的经营开发导致环境破坏等是目前出现的人与自然不和谐的几种现象。登山健身者环保意识与习惯的养成必然经历一个由不自觉到自觉的过程,对此,相关管理部门应采用引导、宣传、教育、监督与奖罚等多种手段,加大对景区的支持力度;引导登山健身者采用合理的方式进行登山健身运动;对登山健身者进行环保方面的宣传与教育;建立监督和处罚机制对环境破坏行为予以坚决制止或相应处罚。
四、结束语
城市旅游名山既是城市休闲、旅游的品牌资源,同时给居民健身提供天然和人文的禀赋资源,将旅游名山打造成成健身名山品牌,对城市居民健身起到聚集和辐射的效果,唤醒人们参与并享受运动的快乐,健身名山不断丰富着旅游名山的内涵,并给其提供一道亮丽的景观,不断深化城市的文化历史底蕴与提升城市居民的素养。城市大众健身名山是人们对自然(山体)选择的结果,同时需要人们不断维护大众健身名山的形象,提升其内涵,发掘其价值,但大众健身名山品牌的打造更需要政府部门的规划、建设、宣传推广与维护,城市的和谐发展,资源节约型与环境友好型城市的建设需要更多的大众健身名山品牌来支撑。
参考文献:
[1] 田雨普.新时期体育功能的辩证认识论[J].体育文化导刊.2003(8):14-16.
[2] 李相如.“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取代“体育人口”的科学意义[J].体育文化导刊.2009(9):18-19.
期刊库(http://www.zgqkk.com),是一个专门从事期刊推广、投稿辅导的网站。
本站提供如何投稿辅导,寻求投稿辅导合作,快速投稿辅导,投稿辅导格式指导等解决方案:省级投稿辅导/国家级投稿辅导/核心期刊投稿辅导//职称投稿辅导。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投稿辅导_期刊发表_中国期刊库专业期刊网站无关。投稿辅导_期刊发表_中国期刊库专业期刊网站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投稿辅导服务咨询与期刊合作加盟
陆老师联系QQ:
蒋老师联系QQ:
刘老师联系QQ:
联系电话:18015016272
17327192284
投稿辅导投稿邮箱:zgqkk365@126.com
期刊推荐
- 《校园英语》旬刊 省级 教育类学术期刊
- 《吉林教育》旬刊 省级 教育类学术期刊
- 《文教资料》 旬刊 省级
- 《科技风》半月刊 省级 科技类优秀期刊
- 《价值工程》旬刊 国家级 科技统计源期刊
-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半月刊 北大核心
- 《电影评介》半月刊 14版北大核心
- 《社科纵横》季刊 社科类优秀期刊
- 《求索》月刊 14版北大核心期刊
- 《中华建设》月刊 国家级 建设类优秀期刊
- 《继续教育研究》月刊 北大核心期刊
- 《网络空间安全》(信息安全与技术)月刊 国
- 《新闻传播》月刊 省级 新闻类优秀期刊
- 《财会月刊》旬刊 14版北大核心
- 《体育文化导刊》月刊 体育类双核心期刊
- 《机械研究与应用》双月刊 省级 机械应用类
- 《公路交通科技》 月刊 北大核心
- 《教学与管理》旬刊 北大核心
- 《新课程研究》旬刊 省级 教育类优秀学术期
- 《中国医药指南》 旬刊 国家级
- 《高教论坛》 月刊 省级
- 《课程教育研究》 旬刊 国家级
- 《语文建设》 旬刊 14版北大核心
- 《教育发展研究》 半月刊 双核心
- 《学术界》 月刊 双核心